馬若龍的兔子燈情結

【新華社9月15日電】又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看花燈、猜燈謎,是澳門人過節的傳統習俗。今年的澳門花燈節中秋前後在南灣湖畔舉行,中西風格混搭的“兔子燈”展覽引來市民和遊客紛紛駐足。

這些兔子燈是由澳門文化界知名人士、建築師和畫家馬若龍,與澳門本地以及北京的多名藝術家共同參與設計的。類似的兔子燈展覽,自從2009年起就在澳門舉行,成為當地一道文化風景線。

馬若龍是土生葡人,即生於澳門的葡萄牙人後裔,後來在葡萄牙、德國、瑞士等地求學。除了建築和繪畫,他對中國傳統詩詞也有涉獵。2010年上海世博會澳門館的外形就是馬若龍以“玉兔宮燈”為藍圖,並借鑒了傳統手工藝兔子燈籠設計的。澳門館的建築高度為19.99米,象徵著澳門回歸祖國的1999年。

“我設計兔子燈的原因非常簡單,這種燈籠從我兒時在澳門就非常流行,每年節日都是如出一轍,一直到我女兒小時候,還是這個樣。我就想設計出帶有西方風韻的兔子燈。”馬若龍用一口地道的廣東話解釋道。

在他看來,兔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具有美好的寓意,既是人的十二生肖之一,也與人類的生命和希望有所關聯。在西方,兔作為復活節的象徵之一,代表著豐富的生命力。因此兔子是古今中外大家喜愛的吉祥物。馬若龍就在傳統兔子燈的基礎上加上西方現代藝術常用的強對比色,例如將正紅、海藍和草綠這三種鮮明的顏色搭配在一起,設計出一個帶有西方風韻的兔子燈籠。

很多年輕一代的設計師把馬若龍的兔子燈改變得更有時代氣息與澳門特色。他們在傳統的兔子燈上大膽著色,創造出更加“非傳統”的兔子燈。其中一支燈籠用熒光色做底色,用抽象畫法把澳門中區的建築特色畫在兔子身上,在夜空中恰好與遠處的城市燈光融為一體。

“澳門是真正的中西文化並存的城市,這也是為什么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在外國讀書之後又回到澳門工作。澳門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文化保存較完整的城市,不過也需要當代文化新的元素。這些從國外回來的人們就是澳門發展最好的新鮮動力。”馬若龍說。

澳門有著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沉澱,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人在400年內帶著不同的文化風俗來到澳門,讓澳門醞釀出多元和包容的氣息。在街頭經常可以看到高鼻深目白皮膚的土生葡人說一口地道的廣東話。他們即認同葡萄牙文化,又視澳門為自己的家鄉,馬若龍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愛澳門,因為這裡給了我很多設計靈感,例如葡式建築、中式建築、葡國菜、粵菜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元素都深深影響著我。”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