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藉澳「跨洋大橋」 提升與葡語國家合作

【新華社10月11日電】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簡稱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11日在澳門召開,與會者討論了中國與葡語國家未來三年的合作方向,及如何借助澳門平臺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合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中葡論壇比作“跨洋大橋”。他在開幕式上說,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而中葡論壇則是澳門一座更長的“跨洋大橋”。中國與葡語國家擁有全球17%經濟總量和22%人口,可攜手打造友好合作的典範。

“這是一座無形的橋梁。它以語言文化為紐帶、以經貿合作為主題、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和平臺作用,對推動中國與7個葡語國家加強聯繫發揮了並將發揮更加重大的作用。”

中國政府在論壇上宣佈,未來三年將實行十八項新舉措促進中葡合作,其中包括:向論壇亞非葡語發展中國家提供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向論壇亞非葡語國家提供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的優惠貸款;向論壇亞非葡語的不發達國家免除5億元人民幣無息貸款到期債務。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合作非常重要,合作呈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態勢。位於歐洲的葡萄牙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端點,安哥拉等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對象,與葡語國家的合作將培育出增長的新動力。

十八項新舉措也包括深化澳門平臺作用的措施:支持澳門特區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臺;成立中國—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在澳門建設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在澳門設立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在澳門建設中葡商貿合作平臺綜合體,為中國和論壇葡語國家在貿易、投資、會展、文化等多領域合作提供實體性支持。

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說,澳門要緊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充分利用、發揮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一站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加大對葡語國家的輻射。

柳智毅說,澳門特區的行政架構和法律體系源自葡萄牙,葡語是澳門特區兩種官方語言之一,澳門作為自由港,是一個完全對外開放的市場,可充分發揮其文化、語言優勢,協助內地與葡語國家有效地溝通。

與會各方還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和《推進產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出席論壇的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說,與以往相比,此次簽署的《經貿合作行動綱領》主題更明確、內容更豐富,突出了“一帶一路”的引領作用,合作領域從傳統的貿易投資延伸到產能、金融、海洋、環保等領域的合作。

高虎城說,這是論壇首次簽署《推進產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當前,葡語國家大多處於工業化的重要階段,都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體系的迫切需求。

中國和葡語國家雙邊貿易發展迅速。高虎城說,2015年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額較2003年論壇成立時增長了近8倍。2013年至2015年,中國與葡語國家累計貿易額超過3600億美元,在全球貿易不景氣的情況下,仍保持了較高規模。

目前世界上有八個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分別是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幾內亞比紹、佛得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面積約1074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5億人。

論壇於2003年在澳門創立,吸引了除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外的七個葡語國家參加,論壇分別於2003年10月、2006年9月、2010年11月和2013年11月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