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拍賣典當業與特色文化金融業發展探討 陳觀生

特區政府為發展文化產業,可謂費盡心思。其中拍賣行業被認為在本澳具發展前景,可帶動配套行業發展,創造經濟效益及促進相關人才成長。文化產業委員會曾進行了「古董、藝術品拍賣業在澳門的前景」研究,業界委員表示看好古董、藝術品拍賣業在澳門的發展前景,建議政府做好輔助配套,表示支持澳門建立具本土特色的拍賣會品牌,市場定位以非專業買家為主與鄰近地區形成錯位發展,並建議設立專業藏品庫。希望政府完善相關法律、加強相關行業的人員培訓及與其他藝文活動結合發展等。其實一直以來,本澳的典當業獨具特色,其與拍賣業關聯度很高,可以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並可考慮再結合特區政府也大力推動的特色金融,形成聯動發展,產生協同效應,發展出一個本澳特色的文化、拍賣、金融一體的新業態,甚至成為未來本澳的其中一個支柱產業。

拍賣行業首要打假

澳門是亞洲地區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經濟發達、繁榮富裕,在中國東南沿海首屈一指。140多年長盛不衰的博彩業,帶動了整個澳門地區的經濟發展,從紡織品、玩具、旅遊業到娛樂、餐飲、服務行業,讓澳門成為了全球最富裕的旅遊城市之一。

經濟的騰飛,文化的交融,自然而然讓澳門成為了文化藝術品買家的聚集地,收藏業順其自然成為了澳門除博彩旅遊業以外的另一個經貿亮點,同時也為這個高度繁榮發達的現代都市增添了一筆濃厚優雅的藝術氣息,更顯獨特魅力。但有拍賣業內人士稱,澳門是以娛樂業為主,旅遊、文化消費為輔的城市。澳門美術館每年要舉辦數次較高層次的藝術展,如「八大山人」、「董其昌作品」等展,參觀人次達數萬,而藝術品拍賣卻是空白。

近年來,不少國內外的拍賣活動選址澳門,其原因顯而易見:港澳之間往來便利,而香港作為一個交易平臺,本身的資源已被國際拍賣公司捷足先登,而賭城澳門則有大量的潛在客戶資源。業內人士認為,當不同國家、別樣經營思路的拍賣公司不約而同地進軍澳門之時,這個城市有望成為香港之外亞洲藝術品交易的又一重鎮。

但是,本澳曾經出現過經營不規範的拍賣行,對拍賣業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一些小的拍賣行為了生存會提前收取圖錄費、鑒定費,也不乏租借拍賣執照進行拍賣交易的,也正是這些企業的違規操作,使得整個拍賣行業遭受詬病。

近年本澳拍賣業比較轟動的事件,是去年7月一件被標為宋代定窯的「美人枕」在澳門捨得拍賣公司拍出了3.5億港幣的天價,這不僅打破了澳門藝術品拍賣的紀錄,也破了定窯的世界拍賣紀錄。但很快,這件昂貴的「國寶」被業內指斥為贗品,並涉嫌自買自賣,操縱交易。

據瞭解,這次拍賣只有一個瓷器雜項專場,一共上拍166件標的,成交率87%,總成交額5.9億港元。在這樣的市場行情下,不管是成交率還是成交單價,都足以讓很多大型的老牌拍賣行汗顏。這件宋代定窯白瓷「美人枕」,加上傭金後的最終成交價高達3.9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6億元,據稱是澳門藝術品最高的成交紀錄,也是世界拍賣史上定窯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但是,這件在澳門拍出3億元天價的定窯「美人枕」,儘管配上了熱釋光報告,依舊被眾多行家視為假拍、拍假,並成為了社會話題。

業內人士介紹,在香港和澳門,從事拍賣並不需要資質,而在內地,拍賣文物藝術品要有高額的註冊資本,並且至少三年正常運營,拍品拍賣前還需經過省級文物主管部門審核,因此港澳地區就成為一些李鬼拍賣公司的避風港。它們通常在工商註冊的是「某投資管理公司」、「某文化傳播公司」、「某會展公司」等,以「為境外的拍賣企業徵集拍品」為名行騙。這些「李鬼」拍賣公司對找上門來的「古董」動輒給予幾百、上千萬元的高估價,並以到海外市場進行拍賣為誘餌,騙取高額「服務費」。央視《焦點訪談》曾曝光,一些機構以「送到香港、澳門等出境拍賣」,聘請「專家」鑒定藏品,對藏品虛估高價,以假拍方式騙取藏家利益。同時,目前國內對境外拍賣機構的監管基本上是個空白。藏家送拍的藏品在境外有沒有拍賣展覽,相關機構有沒有做具體的工作,要想調查取證都比較困難,監管難度很大。

拍賣行業李鬼頻現,究其原因,除了很多買家不懂藝術品外,更重要的是市場規範沒有建立起來,許多藝術品經營者做局、造假,卻不會受到監管部門追究。有趣的是,出來打假的總是「打醬油」的網友或收藏愛好者,業內專家大都對此諱莫如深。這種負面問題的頻出,與鑒定機構的缺項和相關管理部門的不作為也有著莫大關係。從市場公平角度講,藝術品拍賣「瑕疵不擔保」潛規則仍在, 「假貨不擔責」!可以預見的是,「古玩不打假,買假算打眼」的慣例還會陪著這一行業走很久,若要出手就要擦亮慧眼。

眾所周知,藝術品市場最為人看重的,就是藝術品的真偽。毫無疑問,有不少被拍賣、交易的藝術品都是真品。但現如今,假貨橫行可謂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常態。拍品真假難辨、鑒定專家不靠譜、拍賣公司免責條款護身……種種亂象讓藝術品拍賣行業在神秘之外,又是風險重重,甚至出現收藏市場打假越打假貨越多的怪現象,在其中摸爬滾打的收藏者誰沒有一段「辛酸史」。其實,在拍賣之前巧設名目騙取費用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令人瞠目的拍賣鬧劇也不在少數。除此之外,各種「李鬼」拍賣行的出現,讓正規拍賣行頭疼,更讓初涉收藏的人防不勝防。

內地學者和業界人士就此提出,藝術品知假拍假沒有免死金牌,藝術品市場不需要虛假的繁榮,更不需要帶病的繁榮,藝術品拍賣市場亟須一場打假。有關人士還專門整理了如何識別真假拍賣公司的資料:1.國內目前具有文物藝術品拍賣資質的企業約有350多家,在國家文物局的網站上可以查到。2.如果這個公司的名字裡沒有「拍賣」字眼,跟你簽訂的合同裡也沒有「拍賣」字眼,合同上蓋的章不是拍賣公司的章,而是什麼展覽公司、文化公司……那很明顯是有問題的。3.中國拍賣行業在2011年就出臺了一個《自律公約》,上面明確表示拍賣企業在拍賣前不收取任何費用,收取前期費用的拍賣公司肯定有問題。4.不要輕信有某個國內的機構正在為境外拍賣公司徵集文物。因為徵集到了也出不了關。《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只有兩種企業能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一是文物商店;二是有拍賣資質的拍賣企業。其他的單位不得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同時規定,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文物商店或者文物拍賣企業。所以,境外拍賣公司在國內徵集文物這扇門目前是關死的。雖然有一些大的境外拍賣公司在國內設立辦事處,但其主要功能是聯絡和諮詢。

一個健康的市場,不能容忍任何造假存在,法律應為誠信保駕護航,不能為造假提供半點空間。本澳要發展拍賣行業,一是儘快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本澳現時法律存在漏洞,助長了拍賣公司和「李鬼」公司知假拍假,對買家顯失公平。另外,拍賣公司不是什麼人都能開的,資金實力和藝術鑒別力一樣都不能少。本澳應該參考國內和國際的經驗,完善拍賣行業的法律制度,其中應當注重鼓勵誠信,以及對造假的處罰;二是加強與國內外業界的合作,培養或聘請一批高水準的鑒證人才,以及引進先進技術,建立起有實力、成熟的鑒證體系,打造本澳在拍賣鑒證上的品牌。

本澳典當業特色突出

典當業是一門古老的行業,在世界各地均存在典當業。在中國,古已有之,據資料記載其歷史已超過一千五百年。

典當業在澳門是傳統行業,曾經與博彩業同為當地「巨富」行業。澳門的典當業早於清代已經存在,到了清末民初,當鋪的開設,更是成行成市。典當業的發展,令澳門出現大小不一的當鋪。澳門政府為了規範這個行業,於一九零三年十二月廿六日訂定了《澳門市當按押章程》的規章,規定開辦當按押店鋪的各種事項和保障該行業與典當物件的物主利益。據文字資料記載,抗戰時期是澳門典當業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戰爭爆發使香港和內地不少居民痛失家園,他們為了逃避戰火不斷湧入澳門,使當時澳門的常住人口從十五萬激增到五十多萬,由於物資供應短缺,百物騰貴,貧困的市民和難民只能去當鋪抵押物件,以應付經濟上的燃眉之急。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澳門經濟的飛躍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銀行業的冒起及一些新式押店的應運而生,大大地影響了舊式的典當業。許多古舊的當鋪都相繼結業,其中「德成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較新式的按押店。

如今澳門的典當業與賭博發展息息相關。昔日的當鋪集中于新馬路、庇山耶街、清平直街、板樟堂等地,八九十年代則集中於火船頭街、新馬路及約翰四世大馬路,現在則集中於新口岸和葡京酒店一帶;此現象均顯示出澳門的當鋪均集中在最繁盛和最接近賭場的地區。

隨著博彩業發展蒸蒸日上,在博彩場所附近,典當行越開越多。特區政府開放賭牌後,近幾年外資博彩娛樂場所大舉進入。與賭場「如影隨形」的典當行不斷增加,凡是設有博彩場所的酒店,附近都有新典當行進駐。有業者相信,隨著新的大型博彩公司酒店相繼落成,澳門的典當行數量還會大幅飆升。

在澳門,典當業幾乎可以用「成行成市」來形容,特別在繁華地帶,所見的店鋪盡是典當行。當然這與當地的「特色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當中也透露著一個訊息:典當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似乎不少人都覺察到這一點,也開始發掘典當這個市場。澳門的典當業在全盛時期可以分為「當、按、押」三種。三者中以「當」的經營資金及規模最大及最雄厚,當期可長達三年,利息的計算屬最低。「按」的經營資金則次之,當期為一或兩年,利息比「當」稍高。最後一種的「押」在三者中的經營資金可謂最小,當期只有四個月至一年,利息則比前兩種高。「押」的利息雖然比「當、按」為高,但抵押物品所得的金錢較多,因此成為賭徒或急需現款的人士經常光顧的地方。抵押的物品一般是手錶、首飾、墨水筆等,這種現象與今天的按押店所受的抵押品不相伯仲。

近年來,本澳的典當行越開越多,即使不是專門的典當行,也有不少是兼典當業務的店鋪。如今的典當行業早已不是以前「當鋪」的概念,它已經成為很多生意人短期融資的重要管道,一些急需資金做短期周轉的生意人紛紛選擇到典當行籌措資金。

典當和拍賣融合推動文化金融業

本澳拍賣業存在的問題,其實只要與本澳獨具特色的典當業融合發展,其實可以輕易達到相互促進、互惠互利的作用。

與收藏者經常光顧的古玩市場和拍賣行相比,去典當行淘寶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首先,在典當業老行家看來,古玩市場是一個比較考驗買家眼力的地方,在那裡買東西的不確定因素會比較多。與古玩市場相比,在典當行裡買東西的可靠性會更高。尤其是對於規模比較大的典當行來說,會有經驗豐富的師傅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鑒定服務,而且一件物品往往要經過幾位師傅共同掌眼之後,才能最終判定其真偽優劣。其次,在拍賣行裡買東西,一些熱門拍品的價格往往會在激烈的競價氛圍中被推得很高。而典當行裡所銷售的商品賣得其實還是一個二手商品的價格,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實惠。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很多收藏品的價格被炒得很高,而典當行的價格之所以會定的比較低,主要還是因為典當行一般是依據一線市場的實際價位來判斷這些物品的價格,然後再根據所在城市的消費水準,綜合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估價。所以說典當行所定的價格通常也都是比較實在的。

因此,本澳的拍賣業和典當業如果能夠融合發展,一方面可以解決拍賣業缺乏鑒證人才以及假貨氾濫的問題,並增加一個豐富的拍賣品來源;另一方面,典當業一些精品和藝術品可以透過拍賣得到更高的價值,有利行業得到更好的效益和發展前景。

此外,金融快速發展的當代,典當已不再是舊時王家謝堂燕,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儼然成為一種十分便捷的融資手段。典當融資也為後金融危機時代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管道。本澳在獨具特色的典當業基礎上,融合拍賣業發展特色金融,將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區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設置了各種產業基金,但效果成疑。何不換一下思路?如借鑒甚至移植本澳已經十分成熟的典當業,再融合拍賣業等,大力發展版權質押融資這樣的特色文化金融業。

版權質押融資已經成為當下的文化融資新寵。早在1996年,美國的版權產品就成為美國出口份額最大的產品。而中國文化產業的興起,核心價值也在於版權產業。以前文化企業向銀行借款,確實借助房產抵押等手段,但現在以版權質押方式獲得貸款的案例正越來越多。除去擁有版權的文化企業之外,一些集合了眾多版權的平臺商,也急需用手中的版權對接金融體系。有業內人士認為,版權融資並不只有創作階段需要融資,版權產業要做大必須要生產多類型產品並能進入多個銷售領域,形成一個以版權為核心的複態生產鏈。

其中有兩項工作需要特區政府認真研究。

首先是構建綜合型的版權代理和交易制度。一是要確立版權的資產概念。本澳的存量版權資產普遍存在著版權作品的授權合同或權屬證明文件不完整、不清晰的情況,造成版權資產管理陷入困境,也導致了對版權資產的有效運用和精細化運營缺乏產權基礎。二是版權代理體制與出版經紀人制度是國際上通行的、高效快捷而且符合出版行業規律的一種制度。國內外專業版權運營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創意產業快速、高效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具備跨界運營思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本澳在此方面更甚。

其次,完善文化金融業發展相關的典當質押、拍賣、版權保護、金融等法律法規,做到法律專一、科學、合理。很多事情的出現在法律上找不到解決的依據,法制的不健全必然會阻礙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是加強文化金融業風險控制,提高管理水準,鼓勵企業堅持誠信守法。二是加強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如杜絕違規評估等,防風險于未然。三是完善金融支付結算管理工作,為文化金融業順利發展提供條件。

由於文化項目的高風險性,文化金融的操作還需要進行擔保和再擔保等形式,推出擔保融資產品,以文化企業的版權質押為核心訴求點,由擔保公司擔保後,向銀行和公眾進行融資。在版權融資合作中,彼此分別承擔不同的義務,比如版權生產一旦流產,文化企業和擔保公司負責金融理賠,而銀行等則負責版權的後期處置和變現。

文化產業內的人總覺得缺錢,想辦很多事,但捉襟見肘「錢從哪裡來?」。而文化行業外的很多融資想進軍文化行業,但是行業內的人卻感受不到。文化金融業發展的目標,就是要讓兩方面的資本運作版權的跨界交易,一塊是版權領域本身的資本,這類資本運作起來往往比較專業和精准。另一塊則是行業外的金融資本。在本澳典當業的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一個文化、拍賣、金融一體的新業態,其前景其實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