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六個轉變正面回應王志民三點希望

澳門工聯會前晚舉行第三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理事長鄭仲錫提出未來三年的工作方向,要按照「六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圍繞工聯五年發展規劃的目標任務,以「爭取職工權益,壯大工會力量;推進會務改革,加強人才培養;參與特區建設,促進和諧發展」為工作方針,凝聚力量、鼓舞士氣、團結基層、依靠群眾,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大會還通過了新一屆理監事名單,並將進行理監事互選,組成工聯新一屆領導架構。

工聯總會是由柯正平先生親手栽培的傳統愛國社團,與新中國同時誕生。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尤其是在「一二三事件」之前,工聯團結愛國愛澳工友,在維護工友合法權益的同時,與國民黨勢力進行堅決門爭。因此,每逢十月,就有鬥牌樓高、鬥炮仗燒得時間長的熱鬧情景。「一二三事件」後,國民黨勢力全部被驅逐出境,澳門成了「半個解放區」。當時毛澤東提出「工人階級領導一切」,這個指示在「半個解放區」的澳門也適用,因而工聯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並非指對澳門地區的管治),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實際上,當時無論是慶祝國慶籌委會,還是其他的社會政治活動,工聯會長梁培都是「NO1」,而德高望重的何賢則永遠是「老二」。

在中葡建交之前,葡國人不管民間事務,除了幾間中葡學校之外,其餘的教育救濟事業一概不管。工聯克服了種種困難,興辦了教育、醫療等事業,與其他階層的愛國愛澳傳統社團一道,把半個澳門的教育事業承擔了起來(另一半教育事業是由天主教團體承擔),並與中華總商會一道,對大小勞資糾紛事件進行協調,往往以和氣收場。這種守護相望,團結和諧的政治氛圍,在今日仍是繞樑三日,並未失去其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軸的地位。正因為如此,澳門特區在實踐「一國兩制」的過程中,有比其他地區更為優異的表現。

但無須諱言,澳門在回歸後整個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澳門基本法》訂明,澳門特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既然資本主義是主軸,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就理所當然地向工商界傾斜,因而工人階層在過去的領導地位就逐漸讓渡出來,使得工友們產生了不平衡的失落感。而特區政府也似是工作有所失誤,回歸已經將近十七年,佔「五十年不變」的三分之一,《澳門基本法》關於「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澳門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的規定,仍然未能完全執行,尤其是至今仍未起意召集勞資雙方,就《工會法》的立法進行討論及諮詢意見。

這種種主客觀的不公不平待遇,導致一些工友對社會產生了偏激的想法,及作出了偏激的所為,甚至是予人「仇商仇富」的感覺。實際上,工聯有些代表人物一開口就是沒有任何實質證據可以支撐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似乎是澳門特區「無官不貪,無商不奸」。在社會協調委常設委員會的場合,也經常可以看到不是勞方代表憤然退場,就是資方代表「有樣學樣」,也以退場作反擊的現象,過去的協商氛圍逐漸遠離澳門而去。而在新《土地法》問題上,也可以看到,工聯的代表幾乎是與反對派「站在同一陣線」上,「有罪推定」地判定行政長官必然會「官商勾結」,「黑箱作業」,完全剝奪而不是適當限制行政長官的行政裁量權,與基本法「行政主導」的政制設計相扞格,及形而上學地設定「一刀切」處理逾期土地的方式,嚴重損害澳門特區的投資環境形象,以至是不顧部分也是其會員或選舉支持者的「海一居」苦主的苦況,向行政長官施加壓力,迫使行政長官宣布「海一居」所在土地臨時批給失效,從而攪出個「大頭佛」。

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到澳門履新之後,「向下沉」地進行調查研究,歸納出澳門特區在新形勢之下,出現的新的深層次矛盾,並初步造成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他在到各主要社團探訪時的談話內容,不再是以前的「套話式」,而是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因此,人們在他到工聯總會探訪的談話內容中,就看到了很新鮮而又很有針對性的提法。他提出的「三點希望」,為工聯在新形勢遇到發展瓶頸的情況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跳出以往曾經是先進,但現在已經跟不上時勢的思維方式的框框,提供了「中央角度」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工聯領導層在繼續堅持愛國愛澳的「初心」,廣泛團結澳門僱員,積極開展維權和服務等各項工作,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希望工聯總會在當前經濟社會和利益格局深度調整的形勢下,繼續秉承「家和萬事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繼續弘揚堅定的愛國愛澳精神,開拓創新、拼搏進取、奉獻社會,努力推動「一國兩制」實踐取得更大成功。

王志民主任談話中的一些內容,具有高度的現實意義。他指出,澳門經濟社會正處於深度調整期,隨着利益格局的深度調整,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會慢慢浮現,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織一起,機遇與挑戰並存。工聯總會既是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者,也是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者,要增強大局意識,發揚和衷共濟的優良傳統,處理好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與維護職工個體權益的關係,處理好維護當前利益與維護長遠利益的關係。王志民主任又指出,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沒有改革就會落伍,沒有創新就會落後。要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着力解決社團在思想觀念、組織發展、體制機制、服務能力等方面「不適應」的問題,保持工作的生機與活力。要拓寬工作視野在鞏固傳統基礎的同時,繼續加大對博彩業、服務業、公務員、文職人員等重點領域和新興群體的拓展力度,使工會組織建設和會員發展與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變化相適應。要注重創新青年工作,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適應青年特點開闢新的活動載體和工作手段,重點幫助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等關鍵問題,使青年工作成為工聯總會的「新招牌」。

因此可以說,工聯第三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六個轉變」,即「一是推動思想觀念向更加解放、更加開闊轉變;二是推動組織拓展和會員發展向主體產業和新興群體轉變;三是推動維權理念向具體維護職工權益與整體維護社會利益有機統一轉變;四是推動社會服務向更加規範化、精細化轉變;五是推動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向更加民主開放轉變;六是推動社會形象向代表全澳僱員轉變。」就是對王志民主任「三個希望」的正面回應。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筆者先後撰寫了《工聯宜思想再解放一點以推動實現轉型》、《全澳門勞動者,聯合起來!》等評論,認為工聯總會應當牢記當年胡耀邦、楊尚昆、廖承志、習仲勳等領導人關於做港澳工作最忌「一『左』二窄」的指示,團結起全澳門的受薪階層以至是自僱人士,將所有不管是「藍領」還是「白領」的勞動者都團結起來,並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採取當年「聯合提名委員會」的策略,與也是屬於勞動者的非工聯總會團體,進行「策略聯盟」,甚至採取在不同性質的選舉中進行「換票」的策略,爭取保住「同心」初戰以至後來多次選戰所獲得的兩席,重振工聯總會的輝煌。現在看來,筆者當時的批評,雖然可能會得罪了一些人,但卻是苦口良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祝愿工聯總會這位澳門愛國愛澳社團的「老大哥」,在新的形勢下成功實現轉型,繼續發揚工人階級的先鋒作用,在「一國兩制」的新長征路上,做好「領頭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