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葡經貿平台與一帶一路戰略結合起來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次赴京述職,帶回一個好消息,就是中央已經正式批复,澳門特區可以參加「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崔世安指出,他返澳後將會在由行政長官辦公室牽頭的專門工作委員會上,對參與「一帶一路」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研究部署,並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與廣東和福建的合作。「一帶一路」沿線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有很多發展機遇讓澳門參與。目前有三方面可以着力,一是旅遊,二是金融,三是人文關懷,希望透過僑界,民心相通,做些人文工程的工作。他希望未來與「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換學生,促進文化交流。

澳門參加「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這是澳門特區政府和廣大「澳人」的夙願。早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時,無論是行政長官崔世安,還是民間社團尤其是民間專業研究團體,都發表意見表達澳門特區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強烈意願,並認為將會為澳門特區帶來龐大的裨益,當然更是澳門特區要為國家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實,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伊始,就已有內地學術研究機構認為,澳門應當是「一帶一路」尤其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始發港之一。但後來卻一直沒有聽說中央明確將澳門列入「一帶一路」,當眼看到香港特區獲得中央接納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尤其是還參與「亞投行」的成立大會,就急急煞了澳門特區的官民。甚至有人猜測,五百多年前,澳門其實是與西方聯絡的重要港口,但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泉州、除聞等不同,泉州等港口是中國人「走出去」,澳門是葡國人「走進來」。不過,即使如此,既然澳門是一個港口,也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走進來」轉化為「走出去」。

其實,正因為是澳門具有著「葡人葡語」這個獨特的因素,籍著現在已經建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的有利條件,在將其與「一帶一路」戰略結合起來之後,就可使得「一帶一路」戰略更為延遠,達致更為深遠的腹地,參透更多的市場,以至是達到「一帶一路」戰略設計所未達的南半球,幾乎達致整個地球。就像習近平主席所說的那樣,把整個世界都「管起來」。

實際上,按照中國發改委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所示,「一帶一路」將通過五個走向貫穿亞歐非大陸。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1)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2)中國經中亞、西亞至中東、地中海;(3)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重點(4)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和(5)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據上述五個走向,「一帶一路」建設將依託國際交通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及重點港口為節點,進一步推動合作,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及孟中印緬六個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也就是說,主要是及於亞洲、歐洲、非洲北部及澳大利亞;而北美洲、中南美洲及大洋洲則是「空白點」。

而「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恰好就可填補「一帶一路」在非洲中南部,及南美洲的「空白」。因為參與「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的七個葡語國家,除葡國是位於歐洲之外,其餘國家都分別位於非洲和南美洲、亞洲。倘是兩者結合對接起來,就等於是讓「一帶一路」的線路延長得更遠,「版圖」更廣闊,一直伸展到非洲南部及南美洲。

更有甚者,倘在繼續鞏固和發揮「中國--葡語經貿合作發展平臺」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以延伸擴大其功能或另行組織一個「中國--拉丁語系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方式,使其充分發揮「溢出」及「增強」效應,並將之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連結起來,就是除了北美洲之外,其「觸角」就幾乎觸及到全球各個角落了。

實際上,葡語是屬於拉丁語系,而拉丁語系還包括有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羅馬尼亞語等語種。由於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拉丁語系國家主要分佈在南歐、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區,在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全球十大經濟強國中,有四個是拉丁語系國家。使用拉丁系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多達八十多個,市場腹地寬廣,自然資源豐富。

習近平主席十分重視發展及促進我國與拉丁語系國家關係的重視。他曾多次到拉丁語系國家進行國事訪問,不但是「走親訪友」,在政治領域上達成重要共識,而且也在經貿合作領域內收穫纍纍碩果。在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中拉互利友好合作是雙方人民的共同期待。「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時,習近平主席就在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共同譜寫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新篇章》的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國土面積之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之和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八分之一,這是中拉關係全面深入發展的巨大優勢和寶貴資源。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南美洲的拉丁語系國家,是台灣地區的「外交重鎮」。實際上,在台灣地區高校中專修外語的學生,除了主要的英語之外,其次就是西班牙語,就是由於其「邦交國」多是位於中南美洲的西班牙語國家,因而「外交部」、「新聞局」、「國貿局」中,就有不少公務員是修讀西班牙文專業的。因此,在「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期間,台灣媒體就驚呼,其中一些與會的國家,是台灣地區的「邦交國」,擔心北京會籍此「撬牆腳」。當然,當時台灣地區是由承認「一個中國」的國民黨執政,馬英九實行「外交休兵」政策,為予以配合及支持,中國與這些國家發展關係只是經濟、文化等領域,即使是有一些國家如巴拿馬等希望能與中國建交,也予以婉拒。但現在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再次上臺,而且仍然堅持「台獨黨綱」,那就不一樣了。凡是有意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將「來者不拒」,這是反「台獨」鬥爭的重要一環。既然如此,倘若能夠充分發揮澳門作為中國--拉丁語系國家的橋樑,就既可在經濟領域上推進中國與拉丁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發展,也可在政治上配合中央的反「台獨」鬥爭,意義更為重大。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近日宣布與台灣當局「斷交」,昨日又宣稱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相信很快就將與中國复交,使得八個葡語國家全部都加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金甌補角。倘是繼續發力,充分利用葡語屬於拉丁語系的特點,向中南美洲和大洋洲進軍,解除其中一些國家與台灣當局的「邦交」,那就是「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澳門特區充分發揮自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