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增加車輛收費措施 引起社會反彈值得反思 博言

自特區政府近期宣佈大幅增加拖車、開鎖、驗車及牌照等車輛收費的消息傳出之後,引起眾多市民的極度不滿,令業界反彈,怨聲載道。甚至有團體高調舉行兩次新聞會及組織過千名市民上街遊行表示抗義,也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尤其即將會舉行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正是有心人士捕風捉影的好時期。特別是交通的問題,在回歸十七年來,前兩任工務司長都沒法切底將其解決,公共交通沒能跟得上社會需求,路面的泊車位供不應求,車輛暫時沒有措施限制,突然提高相關的車輛收費,自然會引起社會民怨,但從陰謀論來講,也不排除有團體為了某種政治目的,利用廣大居民的關注問題,而用遊行方式提升士氣。

據瞭解,繼政府調升泊車收費、縮短驗車年限等措施後,政府在2016年最後一日在《政府公報》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大幅增加車輛牌照收費、驗車費、考車費等,升幅最驚人的是因違例被鎖轆的開鎖費。其中以移走車輛費用(開鎖費)的調整幅度最多,交局指,考慮到相關費用自1998年起一直維持至今沒有變更,且大型車輛的移走成本較高,及為提升市民自覺處理廢置車輛,故調整幅度較大。經調整後,移走費用由250元(腳踏車)至6,000元(重型汽車或特別車輛)不等,增幅由400%至1,233%不等,當中電單車及輕型車輛的移走費用會由原來的120元及300元大幅調整至750元及1,500元,以對佔用公共停車場及街道咪錶泊位之駕駛者加強阻嚇。另外,配合公共停車場泊車費用的調整,存放車輛費用亦增加100%至500%不等,即調整後相關費用由每日20元(單車)至600元(重型汽車或特別車輛)不等。單車的開鎖費由50元增至250元、電單車由120元增至750元、輕型汽車由300元增至1500元、重型汽車及特別車輛由450元增至6000元。對牌照收費、車輛檢驗、駕駛考試、移走及存放車輛的收費進行調整,幅度由5成到12.3倍不等。其中以「拖車」費用的調整幅度最高,增幅由4倍到12.3倍不等。經調整後,電單車及輕型汽車的拖車、開鎖費用由120元及300元大幅調升至750元及1,500元。存放車輛費用亦調升至每日20元至600元不等。當局亦將的士執照轉移費用調升至20,000元,各項驗車費用亦調升至300至2,000元不等。消費公佈後,引起社會熱議,不少市民及業界對於今次大幅度調整認為不合理,有聲音批評公局在事前並無與社會溝通。

政府公佈增加各項擁車成本,旋即引起居民抵觸。如果理性看待問題,以經濟手段控車,促使居民放棄私家車代步,減少對路面交通的壓力,確可達到公交優先及環保的願景,做法並無不妥。問題是凡事應循序漸進,逐步因應實際情況調整,一下子過急、過大的加幅,是可讓人感受到政府控車的決心,但反過來看,亦證明過去長期不作為,為政者應該在反思。社會則用一個「加」字形容,有網上眾聲喧嘩,不少人嘲諷政府新「德政」、新年送「大禮」。特別是交通問題近年已超越住房問題,成為居民最不滿的施政專案。掘路工程無日無之,公交優先龜步、輕軌停滯不前,難以改變居民以私人車輛代步的習慣。但政府以經濟手段控車政策多年不作為後,忽然「發奮」,相繼削路邊車位、加停車費用、縮短驗車年期、增加各項擁車成本,一時三刻,民間實在難以消化。今次各項費用調整,少則半成,多則超過十二倍,難怪居民有怨言。

有交諮會委員認為,交通事務局事前曾向交諮會引介有關調整罰則事項,當時沒有具體提到增幅,加幅除了回應市民過去對「殭屍車」以及車位長期被霸佔等情況,亦彌補政府行政成本,但認同政府推出措施時未有合適管道同市民解釋,讓市民有很突然的感覺,認為政府發放訊息方面可做的更好。交通局曾在交諮會引介有關調整罰則事項,但當時未有具體透露升幅。當局介紹指,原有鎖車和移走車輛等行政費用跟不上社會發展,加幅為彌補政府行政成本,並相信對違泊人士起到阻嚇力,委員從大方向來看認同有關意見。交諮會方面指加費回應市民「殭屍車」訴求是基於公眾利益態度考量,以今次加費為例,政府為回應市民過去對「殭屍車」,以及車位長期被霸佔等情況,及彌補政府行政成本,都是合適的;當然對於市民來說,罰則加得這麼多一時難以接受,認同政府推出措施時可能未有合適管道同市民解釋,讓市民有很突然的感覺。政府發放訊息可做得更好。另外,交諮會日後在發放訊息方面,亦會朝及時做好同市民溝通的方向檢討。

此外,對於政府突然公佈新《交通事務局費用及價金表》的事實,至今還是令社會爭議聲不斷。不少意見批評今次突然加價「太急太辣」。作為交通局局長林衍新日前也指出,交局收費表已有19年沒作調整,行政當局一直付出過高的成本開支,現時是適當時候對收費作出調整。是次調整參考了相關項目的成本,強調增加收費僅為收回成本,而非增加罰款,當局無須亦無意藉此賺錢。他亦指,當局在2013年已就加價進行分析研究,並與交諮會進行溝通,交諮會委員的意見正面,並認同政策的出發點。社會有意見指,今次批示公佈後翌日即時生效,而當局一直沒有透露將會調升收費,而由行政長官崔世安簽署批示直到新價金表生效期間亦有20多日時間,質疑當局是否有心隱瞞加價?林衍新解釋,由於今次調整價金表屬「捆綁式」修改,當中涉及調升車牌的收費,價格較高。而治安警察局局長梁文昌表示,警方將會持續、長期打擊濫泊及長期霸佔咪錶位的行為,目的是希望釋放泊車位,令公共泊車資源能讓市民公平合理地使用,增加咪錶車位流動性,令有需要市民更容易「搵位」。並重申警方的執法方向及力度不會因今次收費調升而有所改變,執法行動並不影響守法市民,呼籲車主及營運機構要守法及自律,不要濫用公共泊車資源,否則會被警方檢控。

但也有意見認為,加幅除了彌補政府拖車成本,亦增加違泊成本,相信對違泊人士起阻嚇作用,減少胡亂泊車現象。還認為,隨著通脹日益加劇,拖車成本上升,以私人拖車費用作參考,當局原先收費連成本也未能填補,需要政府補貼。由於過去違泊成本低,阻嚇力亦相對弱,相信如今增加收費後,能起到一定效果。同時,開鎖費和存放費用的大幅調升,有助居民將老舊車輛報廢,交諮委對調升費用皆表認同。當局適時大幅調升鎖轆及開鎖費,應能打擊長期停泊路環咪表位的「殭屍車」,也起阻嚇作用。但大前提是跨部門間加強溝通和協作,落實執行措施,全面整頓泊車亂象。支持警方執法處理及阻嚇「殭屍車」等問題,但認為升幅可以商討。政府以經濟手段處理長期停泊路邊咪表位的「殭屍車」,認為不應助長違泊風氣。認為有必要調升費用,但政府未有諮詢民意而引致民怨,政府應思考完善公關技巧,並建議政府加強部分車行舖位前車位的巡邏監管,避免造成因車行佔用而流失很多車位。政府推出措施顯示政府決心大,但期望該措施為恆常機制,建議打擊力度不要「虎頭蛇尾」。亦有市民建議政府應嚴格執罰以及多建設停車場。

對於政府大幅調升車輛牌照、驗車、考車、違例被鎖轆開鎖等費用的事宜,有議員則認為,政府推出相關措施目的是透過經濟手段撥亂反正,但施政亦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到位,政府交通政策必需多管齊下,除了控車政策外,亦應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公交,提升巴士班次、的士數量等,並要落實輕軌澳門段工程,增加公共泊車位等,多方並舉,方便居民出行,不能單純「用錢解決」車輛數目問題。也認為,看得出政府有決心和魄力解決交通問題,惟政府施政需要市民、社會配合,政府推出多項經濟措施目的是為了撥亂反正,由於過去違法成本低,令公共資源不能被公平使用,惟政府施政應循序漸進,包括透過宣傳教育提高居民守法意識,若企圖一下子一步到位,近期無論是公共停車場收費,以至多項車輛費用的調升幅度都較大,加上政府資訊透明度不足,難免令居民出現較大的反彈。近年公交雖有改善,但無論是巴士和的士服務方面,仍與居民期望存在很大差距,市民之所以用私人車輛代步,就是因為巴士出行不方便,的士服務又不到位,輕軌澳門段落成無期,公共泊車位嚴重不足夠,較早前政府調升公共停車場收費後,已刺激私人泊車位價格飆升。

社會更有聲音批評政府沒有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沒有周詳考慮時機、幅度及連鎖反應,指政府近期過多側重經濟手段,本澳逾24萬部機動車輛是現實客觀存在的情況,政府不應只以經濟手段控車,認為控車及改善公交質量的步伐要協調,且加費步伐亦要循序漸進。還有聲音則批評政府沒有周詳考慮,在時機、加價幅度引起的連鎖反應,以及公交質量的步伐是否協調等,縱使措施的大方向可能正確,但具體操作時沒有考慮市民的接受能力、社會的客觀現實,非循序漸進,反而一步到位,難令社會不會出現反彈。認為政府沒有考慮大幅加費所引起的連鎖反應。行政長官批示公佈當晚已有媒體作出投資車位分析,當用車成本增加,市民為免高昂的違例成本便會考慮租或買車位,商人牟利、托高車位價格是正常,認為政府根本沒有考慮引起的連鎖反應,否則不會一下子大幅增加。未來政府制訂政策過程中要多考慮社會反響、市民承受能力,以及做好引導及鋪墊工作,揀好時機。有市民批評今次政府的加價措施「嚟得太過急、太過辣」,政策並不順應民意。認為今次政府「果斷」推出政策,僅僅因為相關措施未有損害官商之間的既得利益。本澳車位長期不足,市民即使自己擁有車位,出到街亦難泊車,又指現時公交服務未有改善,相信相關政策難以吸引人「放棄摣車」。

當局調升多項車輛稅費及罰款,因事出突然,容易造成車商與新車主的矛盾。電單車咪錶位違泊鎖轆解鎖費大幅增加五倍多,憂慮會加劇其他地方違泊,亂上加亂。有業界也認為,政府除夕始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增加多項車輛稅費及罰款,市民和業界之前全不知情。十二月三十日全澳各電單車行售出的電單車近百部,已出紅牌,但未納註冊費。然若按新收費,紅牌費已由四百五十元增至九百元,牌費由二千二百元增至四千四百元。車商除夕出售的車輛無考慮牌費增加,購車者亦已付清車價連其他費用。若車商要求購車人士補回稅費,雙方易生矛盾。希望當日出紅牌的電單車按舊稅。當局的交通政策循多方發展,在環保上欲淘汰舊車和高污染車,交通方面希望控制車輛增長,還有發展公交方便市民和旅客出行。但本澳公交尚未做好,政府只藉經濟手段控車定必造成民怨。例如,電單車違泊被鎖轆的開鎖費由一百二十元增至七百五十元,本澳現時有十三萬部電單車,街邊電單車咪錶位不足二萬,估計今次加價令不少私家車和電單車泊入停車場。但本澳停車場分佈不均,電子收費未完善,為車主帶來不便。加上今年本澳有千項道路工程,公交未做好,未能滿足市民出行需求,電單車成為便捷的交通公具,但成本增加,市民反響很大。

新的《交通事務局費用及價金表》大幅調升牌照費、車輛檢驗、移走及存放車輛等多項收費,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從公交著手,改善交通。有議員也批評,政府是次調整《價金表》,最高加幅超過12倍,是「拿市民開刀」,雖然政府需要控制本澳車輛增加決度,但質疑單靠不斷加價就是否可以達到成效,亦未有考慮市民的接受程度。現時澳門車位短缺,且路面情況、公交服務等亦未能配合社會發展,只靠經濟手段根本未能實際解決市民出行需要,只會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有社區委員亦批評政府一下子冷冰冰拋出政策,令業界反彈,令市民百上加斤、怨聲載道。認為加費措施不能減低市民買車用車代步達致控制車輛增長的目標,因本澳公交做得不好,故他認為政府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首要做好城市規劃及道路網,而不是倒行逆施增加收費、遏止市民買車用車。認為政府突然推出大量令市民百上加斤的消息,相信原意是透過加重駕駛者經濟負擔,希望減少新車落地,推動市民多使用公交。批評政府在城市規劃上失職,本澳回歸十多年來,博彩業發展、旅遊業發展,以及所帶來的賭場巴及旅遊巴增加,導致交通擠塞,直斥政府明顯估算不足,發展道路上非常緩慢。政府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首要做好城市規劃及道路網,而不是倒行逆施去增加收費、遏止市民買車用車。駕駛電單車的危險性高,其實很多市民都不希望駕駛電單車,但面對公交、道路及掘路等問題,令市民無法按時上班、上學,導致不少市民購買電單車代步,認為掘路亦要科學施政,否則只會有更多人購買電單車。

對於政府日前突公佈批示大幅增加對車輛的各項收費,包括的士驗車費。有業界質疑政府「大細超」,而今次政府不動聲色大幅提高各項收費更全不合理,增加市民負擔。並指本澳交通今日的困境,是政府政策「誘人買車」所致,包括在低稅率及公共停車場等的收費政策下,誘導市民買車,至現時路面不敷應用卻突然提高收費,再加上縮短驗車年期等措施想車主放棄擁車,絕不合理。有的士業界認為對的士業界有影響,檢驗的士非因年期太長,而是政府強制性檢驗,如果將費用轉嫁行業是不公平的。既然政府將的士定義為公共交通,又要收費及競投,但對巴士卻全方位補貼支持,而兩者均作為公交,政府實不應「大細超」。政府一方面降低環保車稅項,一方面加大養車成本,措施偏頗不公,實不該在整個政策的實施上選擇性去做,質疑此舉是維護車商利益,促請政府從源頭解決問題,大幅提升買車成本,如果真的想控車,不如每個月限制300輛車落地。

其實,正如有團體所言的,增加車輛的經濟成本,可透過增加汽車入口稅、燃油稅、牌照稅等措施,甚至某些城市還在繁忙地區實行電子道路收費等,增收稅項或費用都會成為政府庫房的收益,也算是一種開車的外部成本的補償。但政府以增加泊車費來增加開車成本,直接得益的是執行泊車管理的私人公司,而因為公共泊位費用的大幅增加,私人停車位的售價和租金都持續飆升。措施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都未有化成政府庫房收入,而是溢出成了私人泊車管理公司和私人停車場的擁有者的收益。一貫支持節制車輛增長,而且不單止節制私人車輛,也應對政府部門的公車作有效節制和壓縮,減少過濫使用互相攀比。長遠而言應積極推行公交優先,以最大力度開拓公交專道,讓公交有路可行,加快公交車輛的營運流轉,讓市民感受到公交的節能,準點,安全,快捷的優越性,減少對私人車輛使用的意欲,方能逐步建構成為一個以公交為主導的城市,切實解決澳門的交通問題。

因此,今次政府再度出招大幅增加的鎖車費,市民對加價決定反響大,有意見認為政府必須汲收經驗,應預早讓社會知悉。政府是次做法極度行政主導,有違「以民為本」原則,更完全沒有考慮措施對市民的影響,同時正營造「有錢乜都得」的社會氛圍,恐會進一步加深市民仇富情緒,令階層意識更加明顯,審計署應介入調查交通局是否真的「蝕到入肉」。加上政府本身推行公共政策粗疏,就算公眾諮詢後再推出的政策,都會有較大民怨,是政府不懂宣傳、包裝的後果,往往將原本應「斬件上」的政策變成「滾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