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定調2017年經濟工作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多位經濟學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大力去產能與避免房地產泡沫再起,仍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會議提出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這也就意味著,2017年中國改革將進一步邁向深水區。

這一會議也被認為是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定調。作為每年經濟工作的壓軸大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是判斷經濟形勢和定調宏觀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

總基調穩中求進

2017年經濟政策的總基調仍然是穩中求進。此次政治局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

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總基調。這次更是將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從經濟領域提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是在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各方面發展特點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覆蓋全方位工作的基本原則。

「對中國經濟最廣泛的共識,就是在適度高增長的前提下解決面臨問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說,「所以穩增長仍將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重要的議題。」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看,中國經濟企穩態勢明顯。前10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3%,民間投資增速連續三個月加快,顯示投資信心回升。11月製造業PMI上升至51.7%,為兩年多以來的高點,連續4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而進出口總值2.35萬億元,增長8.9%,大幅好於預期。

不過,此次會議仍提到,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部分地區困難較大等。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取得階段性勝利,穩增長壓力雖有所緩解,但降中趨穩的基礎仍不牢靠,穩增長仍將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堅持穩中求進,核心是穩政策、穩預期。宏觀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用穩定的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鑒於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市場預測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依然是最恰當的組合。

業內經濟學者認為,2017年宏觀政策出現明顯調整的可能性較小,財政政策仍將維持較為積極的水平,並適度加大力度。主要政策措施需從刺激中長期投資轉向降費減稅。貨幣政策轉向總量寬鬆的可能性較低,仍將保持整體穩健中性、鬆緊適度的特徵。

今年全年經濟實現6.7%左右的增長几無懸念。業內人士預計,明年經濟有望繼續維持在6.5%至7%區間運行,但經濟增速較今年可能略有回落。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今年經濟好於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於今年基建投資增速較高,為穩增長做出較大貢獻。

他預測,受財政政策和去槓桿任務制約影響,明年基建投資將有所回落,房地產銷售也將受這兩大因素影響出現下降,從而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雙雙回落,將導致明年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從消費和出口看,明年消費料與今年持平,出口形勢依舊嚴峻,難有實質性好轉。總體分析,明年經濟增速有所回落的機率較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同樣認為,明年經濟將延續穩中趨緩態勢,增速略微下滑仍是常態,預計明年經濟增速不會超過今年,將在6.5%至6.6%之間浮動。

他說,明年經濟將從單純的經濟目標向細項目標轉變。從目前經濟形勢看,中國經濟穩增長取得階段性勝利,穩中求進的階段性目標達成,穩增長壓力雖有所緩解,但降中趨穩的基礎仍不牢靠。明年一是要從增速趨穩入手,控制風險,為結構性改革向基礎性改革轉變提供重要前提;二是要關注居民收入增速問題,並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轉移支付加大民生工程力度。

深化供給側改革

從此次政治局會議透露的消息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當前中國經濟工作的主線。會議明確,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會議指出,2017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同時要求,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會議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隨後,在當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細化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重點任務。至今,已經實施了近一年的時間。

李迅雷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2016年主要是在去產能、去庫存方面推進,預計2017年將加大去槓桿力度。

值得關注的是,去槓桿方面,最近已發布政策文件,國務院同意建立由發改委牽頭的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另外,在降成本方面,業內預計會繼續降稅減費,製造業增值稅稅率可考慮下調。繼續減輕企業用工成本,「五險一金」仍有下調空間。補短板方面,預計將全面加大對脫貧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改善中西部基礎設施,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

「明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特點在於『深化』二字,改革的本質是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這需要時間。」張立群說。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是新供給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從庫存周期看,已經觸底,短期內沒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但由於缺乏新動能,經濟反彈乏力,所以會議特彆強調培育壯大新動能。

滕泰認為,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在優化環境、簡政放權以及要素市場等方面發力,要促使要素從成熟的、老化的供給中,轉移到新形成和正在擴張的供給中。

此次會議還特別提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迅雷說,這在政治局會議中尚屬首次。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之前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是指二、三產業,這次專門提農業的供給側改革,很可能與當前農業面臨的困境有關。比如玉米等作物庫存過大,而大豆等作物又需要大量進口。

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推出新舉措外,國企改革、金融體制改革也將有新動作。李迅雷說,將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結合起來,是會議釋放的另一個信號。

他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賴於基礎性改革的全面推出。他預計明年在收入分配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及國有企業經營改革方面會出台新的相關政策,一系列基礎性改革將迎來新突破。「尤其是個稅改革,由於個稅改革涉及到再分配的公平性,可能會加快推進。」李迅雷說。

「經濟運行更加健康、平穩、可持續,關鍵要有體制機制保障,需要一些重點和關鍵領域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下去。」張立群說,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區,涉及很多重大利益的調整。把握好「穩」和「進」的關係,對於順利推進各方面改革至關重要。

會議同時還釋放出提振產業發展的重要信號,提出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一直是中央的政策,但過去幾年由於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下降,造成經濟出現脫實向虛的傾向,並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和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分析認為,中央推結構性改革的目的,也是希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引導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

房地產政策轉向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提到了房地產行業,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這在類似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出。

「長效機制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發展不能只靠一時的應急政策,關鍵要解決根本問題,完善制度建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系主任趙秀池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關鍵要處理好住房消費和投資、房地產和經濟增長、存量房和增量房之間的關係。

2016年房地產政策重點是去庫存。2015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

當時,會議還強調,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增強城市宜居性,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但今年以來,去庫存導致不少城市房價開始飆升。從9月底開始,政府不得不出台了新一輪措施嚴控房價。

2016年10月28日,政治局召開的分析研究經濟形勢會議,被認為是房地產政策轉向的分水嶺。這次會議提出「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輿論認為,此次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意味著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徹底結束,而重點城市的調控2017年還會繼續,但是在抑制需求的措施之外,也會加快研究房地產稅和住宅建設用地7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的制度安排,逐步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

趙秀池說,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關鍵要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從此次會議看,下一步會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應制度、住房金融體系、房地產市場規制、新型城鎮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設,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預期。

部分經濟學者則認為,所謂的長效機制就是指房地產稅收制度。銀庫金融副總裁齊俊傑撰文說,如果不出意外,2017年「兩會」就會有詳細的房地產稅的方案和時間表。

齊俊傑預測,房地產稅的工作會全面提速。「之所以這麼著急,就是因為一些領域的金融風險。」他說,「加快房地產稅的推進,為的就是來跟金融風險搶時間。」

(蔡如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