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關鍵

特朗普昨日宣誓就任第四十五任美國總統。直到本文執筆時,仍未看到他的就職演說稿,因而無法針對他的就職演說進行評述。不排除他在演說中,就像他的競選演說時隨口亂噏,反复無常,出現「發夾彎」式的變化那樣,也有「發夾彎」式的轉變。不過,還是從的競選演講中的一貫思路,得到某些啟示。當然,基於選擇實務與競選語言的差異性,也不排除他將會有務實的轉變。

在特朗普就職並發表演說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藉著出席「達沃斯」的活動,發表主旨演講,並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面對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湧動,國際形勢動盪多變,習近平主席登上「達沃斯」和日內瓦講壇,緊扣時代命題,講述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亂雲飛渡仍從容」,世人再次目睹了一個穩健、開放、自信的中國。在美國展示不負責任的一面時,中國則在世界好公民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盡管習近平在演說當中,沒有一個字提到「特朗普」,但盡在不言中,而且高智慧地回應了他提出的各種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問題。

美國人最不願見到中國的崛起,尤其是發展為世界的另一「極」,特朗普更為甚之。但是,世界潮流,浩浩蕩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以某些人的意志而扭轉之。新中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就是順著世界潮流,在某些國家的「封鎖」之下茁壯崛起的。何況,現在中國出了個習近平,更是勢如破竹,某些人即使是極不願意,也得最終承認。他們搞那麼多的防堵攔截,都將阻擋不了中國的崛起和前進。中國共產黨人所擁有的前所未有的長征的經驗,就是在重重的追截防堵中,經歷艱辛苦難地抵達勝利的目的地的。當時在陝北迎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的陝北根據地領導人中,就有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現在,習近平領導全國人民走新的長征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與開放自由的世界潮流同步,同樣是什麼障礙也阻擋不了。而「世界夢」與「中國夢」緊密地連在一起,輪不到特朗普刁難阻撓。

有西方媒體預測說,如果特朗普在其就職演說中,正式否定「一個中國」政策,黃金價格當即飛升,可見「一中政策」即使是在世界經濟領域,也是具有極為關鍵的重要性,造成新的經濟動蕩和金融危機,股市等虛擬市場將會支撐不住,只能由硬通貨的實體市場承接。這就更遑論在政治領域的中美關係的·關鍵性了,可能會毀了特朗普自己的「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之夢想。

實際上,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關鍵最特殊的部分,是以「一個中國」原則(美國稱為「一個中國政策」)為連結的。這一九九二年尼克松與毛澤東攜手把它寫入中美《上海公報》的,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或候任總統敢公開質疑的政策,也是支撐美國與中國過去四十四年外交關係的基礎。因此,當特朗普在先是與不承認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核心內涵的「九二共識」的蔡英文通電話,後是發表質疑「一個中國」政策的談話,並將之作為與中國達成交易的「籌碼」時,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這是因為,在中美關係中,「一個中國」原則之所以重要,在於台灣問題對雙方的重要性與敏感性。對中國政府而言,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是中國主權的組成部分,實現台灣與祖國的統一是中國政府與人民的神聖使命,任何當權者不敢在台灣問題上有任何原則上的讓步與妥協。同時,台灣地處中國東海,是「大陸中國」走向「海洋中國」的戰略要衝,對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崛起與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也正是中國政府在處理對外關係上的一個弱點,在同每一個國家建交時必須要求對方在台灣問題上有明確的承諾,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反對「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以確保台灣是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國際認同。

對美國而言,台灣雖然被認為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上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圍堵中國鏈環上的重要環節,因而不願見到中國的統一,並以台灣問題為籌碼對中國施壓或討價還價。但美國在諸多國際問題上需要中國的合作或配合,因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也有較明確的承諾,如三個聯合公報或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等。因此,「一法三公報」(即《與台灣關係法》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美國處理中美關係及台灣問題的基本框架,在具體操作上則繼續實行雙軌政策。克林頓總統還提出了「新三不政策」,即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認為台灣不應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

在特朗普上台後的未來中美關係發展中,台灣問題將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大變數。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或全面對抗的可能只有台灣問題。因為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在對待台灣問題上,美國表面上不支持「台獨」,骨子里希望台灣獨立,在台灣不能獨立的情況下,維持不統不獨,從中謀利,把台灣做為美國製衡中國發展壯大的一張王牌。中國政府不能期待美國改變對台灣的戰略和政策,一定要做好非和平統一的準備。

由於中美關係的潛在重要性和問題的複雜性,又由於中美關係被附加了太多的象徵意義,因此,捲入美國對華政策制定的政治家、政府部門,以及政黨、利益集團、媒體等因素就特別地多。目前,美國存在一個反對發展中美關係的政治「鐵三角」,其成員包括國會內部的一個跨黨派的鬆散的反華聯盟,及對中國始終抱批評態度的美國主流新聞界,以及以反華為宗旨的利益集團群體,其中主要有人權組織、宗教團體、貿易保護主義組織和需要虛構中國威脅來謀取部門利益的軍工集團等。因此,即使不是共和黨的特朗普,就是民主黨的希拉里,都是一路貨色,只是在程度上有所輕重,在方式上有明暗之別而已。

走筆至此,收到了特朗普的就職演說,並沒有提及到台灣問題,更沒有針對「一個中國」政策。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可能是因為該演說是以美國的內部事務為主,因而沒有提及國際事務,也就將台灣問題「放下」。但並不等於他日後不會不提台灣問題及「一個中國」政策。究竟他是否會以「當家難」的角度,務實地看待台灣問題,還是繼續其「大嘴巴」的行徑,我們拭目以待。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