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周邊環境之變

面對周邊複雜變局,應精準把脈、未雨綢繆、主動應變、積極引領,為中國進一步崛起全力塑造和平發展與安全有序的周邊環境

2017年,世界不確定性增大將導致中國周邊不穩定性增大,周邊安全環境更趨複雜動盪。

周邊環境六大變數

展望2017年,周邊秩序繼續深刻重塑,「中、鄰、美」三方互動更趨敏感複雜,美國新政府對外及亞太戰略醞釀調整,周邊環境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增大,主要有如下六大變數:

變數一,東北亞諸多不穩定因素疊加,前景複雜,包括朝鮮核問題、韓國政局以及日本利用美國「鬆綁」加快擴軍備戰等。

具體而言:朝鮮堅持擁核,半島無核化短期無望,朝方為紀念重大政治節日,以及試探美國新政府對朝政策等,有可能進行新的核與飛彈試驗,同時也推進核武器的飛彈化以強化對外戰略威懾力;韓國政局因為「親信干政」事件未來走向不明,加上代行總統職權的總理執意繼續推進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對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帶來潛在威脅;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劍拔弩張持續,在韓國政局異動與美國政府換屆新舊交替的敏感時期,半島和平穩定面臨挑戰。

日本安倍政權頑固推行右傾化路線,正加緊謀求向政治與軍事大國目標邁進。日本2017年軍費實現五連增並創下新高,重點是針對「西南方向」強化海空軍力,實施《新安保法》,加快向海外派兵並允許使用武器;為修改和平憲法而炒作、翻新「中國威脅論」,在東海及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鬥狠的一面凸顯。2016年12月29日,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公然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進一步暴露其錯誤史觀與現實野心。安倍本人謀求通過延長首相任期以持續推進其政治路線,對華表態口是心非、陽奉陰違。

變數二,東南亞熱點難點持續發酵,樹欲靜而風不止。

南海爭端經中國的有力管控以及菲律賓新政府的合作而有所降溫,但相關聲索國繼續侵蝕中國的海洋權益。越南加緊在其非法占據的中國南沙島礁擴建軍事設施,美國繼續以「維護航行與飛行自由」為幌子挑戰中國的海洋領土主權,日本極力搬弄是非、企圖插手南海爭端,在此背景下中國在南海「維權」與「維穩」均將經受新的考驗。此外,東南亞一些國家民族與宗教矛盾加劇,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與政府軍衝突時起,中國的西南邊境安寧面臨挑戰。

變數三,南亞阿富汗「老大難」問題依舊,力量對比嚴重失衡。

「老大難」即阿富汗頑症持續,政府軍及「國際聯軍」與阿富汗塔利班間衝突不斷,和談短期難恢復,加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多方圍剿重壓下加快向阿富汗等地逃竄,阿富汗乃至巴基斯坦反恐壓力增大;同時,印度拉大與巴基斯坦的國力差距,不斷強化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事投入,在克什米爾等問題上大國心態加劇,未來雙方的摩擦乃至衝突隱患難以排除。

變數四,中亞相對平穩,也存在不安定因素。

中亞一些國家目前正處於政治權力交接過渡期,加之經濟形勢嚴峻,域外大國滲透,「三股勢力」蠢蠢欲動,挑戰當地社會與政局穩定。

變數五,力量對比與關係組合錯綜複雜,中國在周邊格局演變中機遇與挑戰交織。

周邊現有中國、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東協等六大力量,其中,中國占據「主場」和「家門口」優勢,經營周邊可以全力以赴;美國雖是唯一超級大國,但卻處於「客場」,並且亞太只是其海外重點之一,而非全部,其難以全力以赴,是故中美在中國周邊的力量差距要小於雙方在全球的差距。當前,大國在周邊的博弈,呈現以中美博弈為主線、以中俄戰略協作與美日軍事同盟之間的「集群博弈」為輔線的戰略態勢,而印度與東協則游弋於雙方之間。與此同時,為圍堵、孤立、抗衡中國,美日加大拉攏印度,日本企圖利誘俄羅斯,美國候任總統對普京不斷釋放善意給美俄關係轉圜帶來契機。

變數六,也是最大的變數,即美國新政府的對外及亞太戰略如何調整。

美國新政府的亞太政策具有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包括如何對待前任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如何處置TPP,如何確定美國的對外戰略重心等等,迄今為止特朗普的相關論述並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其一方面稱要「以實力求和平」,表示將大力強化海軍實力;一方面又指要「集中精力搞國內建設」,敦促盟友承擔更多與更大責任,貌似準備「戰略收縮」。未來,美國究竟是要繼續甚至加快「東移」亞太,以「圍堵」中國,還是如其國安團隊所預示的那樣,轉而「西移」中東,以加大打擊「伊斯蘭國」,尚待觀察。

美國近年來著力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其前景具有不確定性。而即便是美國對其亞太盟友減少支持,也將導致對後者的束縛減少和自主空間增大,則「中、美、鄰」三方博弈醞釀新變局。中日直接競爭較量恐怕會有所增多,中國的海洋「維權」等也將因此面臨新挑戰。英國《金融時報》近期發表「到了亞洲和平與穩定的危險時刻」的所謂社評,危言聳聽地稱「一場危險的軍備競賽正在亞洲進行」,說什麼「下一任美國總統如何與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打交道,將決定這場競賽的結果。」且不評價其說得對與否,萬里之外如此「操心」也是別有意味了。

妥善應對,強化周邊戰略謀劃與危機管控

面對周邊複雜變局,應精準把脈、未雨綢繆、主動應變、積極引領,為中國進一步崛起全力塑造和平發展與安全有序的周邊環境。

一是加緊運籌中國的周邊戰略,本著「周邊是首要」的戰略定位,2017年對外工作應集中精力於主動塑造周邊。此乃客觀形勢、問題與矛盾所決定的,因為中國外交的主要與突出問題多集中在周邊;這也是國家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國家利益中的國際部分主要就分布在周邊;這還是中國的現有實力所決定的,周邊是中國力所能及、可以大有作為的「主戰場」;這又是2017年的特定時間所決定的。與此同時適當兼顧其他方向與領域。

二是充分發揮「主場優勢」,堅持以我為主、當仁不讓、從容不迫、趨利避害。應善於捕捉戰機,全力維護周邊這一「家門口」的安寧。還應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妥善利用各方矛盾。

三是針對熱點難點強化危機管理,綜合運用情報、執法、外交、經濟與軍事手段,趁勢推進解放軍作戰、指揮、訓練等改革。解放軍相關戰區與諸軍兵種應針對各自戰略方向提高警惕和戰備水平,增強聯合作戰與威懾止戰能力。

四是力爭「中、美、鄰」三邊博弈的主動權,兼顧中美、中鄰、美鄰、鄰鄰四類矛盾,預防、規避、化解美鄰及鄰鄰「聯手對華」。面對2017年中美關係新變局,周邊外交變得更加重要,應妥善管控中鄰矛盾,爭取周邊大多數,以最大限度地壓縮美國利用乃至操弄中鄰矛盾的「攪局漁利」空間。

五是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與東北邊境安寧。落實安理會對朝制裁新決議,預防朝鮮進行新的核、導試驗,以及南北對峙升級乃至擦槍走火,完善中朝邊境管控危機預案。預防美國新政府對朝政策「大變臉」,堅決反對、有效遲滯、有力反制美韓部署「薩德」。

六是管控海洋爭端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東海方向積極「維權」,對釣魚島巡航保持力度,自主穩步推進油氣資源開發。以「新持久戰」戰略思維應對日本右傾化,防止日本干擾破壞,預防並有效處置摩擦。南海方向主動「維穩」,推進中菲務實合作,探討共同開發海洋資源。捕捉美國插手南海及其「自由航行行動」新動向,反制其他聲索國對華侵權行徑與拉幫結派,遏制日本等其他「域外國家」攪局,與當事國穩妥協商「南海行為準則」。

七是確保西南、西北邊境邊防安全。預防緬甸北部戰火重燃。與印度加大戰略溝通協調,促其相向而行與共同維護中印邊界和平。預防阿富汗戰亂升級與恐怖主義「扎堆」、外溢,推進與其接壤國家的反恐機制化合作,強化中阿邊境防控。通過上海合作組織與中俄協調等,促進中亞穩定發展,強化反恐行動。

八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適當聚焦周邊。以中巴經濟走廊、中南半島、中亞、中俄發展戰略對接等為重點抓手,打造惠及所在國民眾、互利共贏的「樣板工程」。強化沿線安全保障與境外執法合作,重點防範恐怖襲擊,預防沿線國政治社會矛盾對其干擾。

九是均衡運籌周邊大國關係。辯證看待中美博弈的「競合」性質,以合作制約競爭。主動並有效影響美國新政府,儘量縮短中美之間的「政策磨合期」,儘量抑制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的副作用。深化中俄戰略互信,充實中俄互利合作。

十是著眼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著力於經濟、安全、人文、環境四大領域,積極推動周邊對話合作及危機管控機制化網絡化,加快RCEP談判,穩紮穩打、引領有關國家共同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陳向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