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具備「長壽習慣」嗎?

  人是否長壽,受諸多種主客觀因素影響。較一致的看法是:長壽除了有遺傳因素外,還與良好環境、合理飲食、精神壓力等原因有關。不過,近年國外有專家認為,人的「日常習慣」也與長壽密切相關,甚至比長壽的基因(遺傳因素)更重要。

多接觸動物

寵物能給人帶來友誼和溫暖,尤其是孤單者或老人,寵物讓他們有了一個傾訴物件,可以慰藉心靈和釋放壓力。研究表明,多接觸寵物的人,能擁有穩定的血壓、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準。寵物不僅局限於貓和狗,在家中養一缸魚、一隻鸚鵡也同樣有益。如果你不喜歡在家中養寵物,能夠不時到動物園、水族館等地多接觸小動物;到動物收容所當志願者,或者經常遛遛鄰居家的狗,也有同樣的效果。

常聽聽音樂

研究發現,聽音樂可以緩解焦慮、改善睡眠和增強記憶,還能降低由於壓力或緊張而升高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準,從而增強免疫力。老年人如能每天聽音樂,有助於降低血壓、緩解關節疼痛和促進腦卒中後康復,甚至能抑制認知功能障礙的病情發展。專家認為,音樂能喚起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尤其在清晨,聽上一曲自己喜歡的、愉悅的音樂,可以讓你維持一天的好心情。

每天要有笑

笑是人心情愉悅、精神爽快的表現。研究表明,笑聲能調節神經功能,促進肌肉運動和血液循環,改善免疫系統功能。特別是老年人,每天能笑且笑出聲來,有助增強心臟律動和肺部換氣,對心肺功能大有益處。所以,老年人要多想讓自己快樂的事,笑出聲來,並把快樂傳遞給別人。

親近大自然

走出戶外,多親近田野、小溪、樹林,可以調節人的心情。研究發現,經常到戶外活動的人更少生氣、抑鬱和緊張,對生活更有積極的信心。有報導稱,堅持每天進行戶外散步或每週騎1~2次自行車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還能降低心臟病風險。另外,快走、釣魚、划船、養花種菜等也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如果受居家環境限制,可以去附近的公園、植物園等「綠色地帶」走走,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

多幫助別人

研究發現,與從來不幫助別人的老年人相比,經常幫助朋友、親戚或鄰居的老年人明顯感覺更快樂,身體也更健康。幫助別人的人,精神上易獲得「滿足感」,他們的胸懷更寬闊、精神更舒暢。美國預防醫學專家認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參加志願活動100小時(每周只需2小時)就可獲得多種益處,包括緩解抑鬱、減輕體重、減少失眠、增強免疫力,等等。

常練太極拳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中國人發明的「太極拳」有神奇的強身健體的作用。這種健身方式動作輕柔,衝擊力小,幾乎是人人都適宜的運動(尤其適合老年人)。研究證明,堅持練太極拳,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減輕疲勞,強健筋骨,提高人體的伸展和平衡能力,還可以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改善睡眠品質,對身心都有益,這無疑將有助於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