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關閘事件」:鮮為人知的中葡之戰

1952年7月15日,一場中內地與澳門邊境士兵之間因誤會引發的衝突,挑起了澳門歷史上有名的「關閘事件」。那時中葡兩國尚未建交。因此澳督委派何賢、馬萬祺為信使,與中方談判。何馬二人不辭辛苦,來回跋涉,終於在一個月後,澳督低頭致歉,「關閘事件」得到和平解決。

摩擦升級,戰事一觸即發

從內地去澳門,經過拱北海關,迎面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築,這就是有名的關閘。

關閘始建于明朝萬曆二年,即1574年。自[5時的關閘,高和寬均有一丈餘,像我國內地許多古跡城樓一樣,樓前懸一匾額,上書「孚感鎮德」四個字。關閘兩邊,分別建有兵營,也立有圍杆。修建這座關閘是為了限制澳葡再向北擴張。所以,那時的關閘每月只並放6次,為的僅是從內地向澳門輸出糧食,而平日卻用6張封條封閉著。直到1849年,關閘始終是中國四大海關之一。

1849年3月13日,葡萄牙人頭目亞馬勤逐走了管理海關的中國官員。這次事件使中國在近代史上又蒙受了一次屈辱。一百年後,仍舊在關閘這個地方,發生了一件中葡雙方暴力衝突的事件,只不過結局大相徑庭。這百年後的關閘事件,已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生的,充分體現出挺起腰杆的中國人在外事紛爭中有理、有利、有節的泱泱大國風範。

1952年7月15日,這只不過是澳門邊防線上很平常的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名戰士在關閘放哨,見到對方的葡兵有一個竟是黑人。那時的邊防戰士們很少見外國人,而對黑人大兵更是好奇,所以一個戰士禁不住用手指點比畫了一番,又對黑人士兵露出笑意~就是這一笑竟然讓對方產生了誤會,以為我們的戰士有意取笑,不由分說便端槍發起怒來。

黑人士兵怒駡連連,我方士兵也黑起臉,雙方語言不通,卻都能從對方的臉上讀出憤怒和不友好。「砰砰砰」……突然間不由分說,葡兵們一梭子彈飛了過來,來勢迅猛。我兵立刻做出反應,向他們投去個手榴彈,以示警告。

不料,對方火氣升級了,又接連發出十多枚炮彈。一時間炮聲隆隆,炮彈落在我方前線的民房上,幾間民房眨眼間毀掉了。炮火很快就結束了,空氣頓時凝固住一般,緊張的邊防局勢,震撼著澳門人的心……關閘立刻關閉起來,雙方的人員都不得進出。

「葡萄牙與帝國主義畢竟有區別」

閉了關,澳門即刻變成死城,糧食、水和菜等民需物資都成了問題。一時間,澳門居民驚恐萬分,謠言滿天飛。有的說中共已調來一個師的兵力,在關閘北面架起了大炮;有的說中共要將澳門封鎖起來,以後連水也沒得喝。澳督史伯泰趕緊對經濟局長羅保說:「你即刻跟商會的人聯繫一下,讓他們給中共傳個口信,說澳督無意將事態擴大,希望中共方面也加以克制。」深夜,羅保找到了馬萬祺,將澳督的意思告訴他,希望他與中共方面聯繫,尋求解決方法。馬萬祺便於當夜打電話到廣州,向中共華南分局統戰部長饒彰風報告了澳門方面的消息。

就在澳門方面緊張地找關係與:中方接頭時,在廣州梅花村30號中共華南分局的會議室裏,華南分局也在緊張地開會商討對策。會上大家情緒都很激動,有人主張,乾脆調一個師的部隊去,造成大兵壓境的形勢,向澳門當局示威;也有的主張索性封鎖邊境,不運糧食、副食品過去,對他們進行經濟制裁。

主持會議的人是當時任華南分局書記的葉劍英。葉劍英指出:「新中國成立了,西方帝國主義對我們懷恨在心,搞重重封鎖,想卡我們,壓我們。大家憋了一肚子氣,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況且,這一次是澳葡方面先開槍挑釁,大家提出各種各樣的懲治措施,也在我們的情理之中。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葡萄牙與那些至今仍到處稱王稱霸的帝國主義畢竟有區別。毛主席說過,在處理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時,要區別對待,

大國從嚴,小國從寬,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以集中力量對付主要敵人。而且,澳門的居民說到底多是我們的同胞,閉關、制裁,受害的還不就是我們的同胞麼﹗總之,我們對關閘事件的處理,應當把握從寬的原則。我看,這事件只是個地方事件罷了,用不著大動干戈。」

講到此處,統戰部長饒彰風匆匆走進會議室,附在葉劍英耳邊輕聲嘀咕了一陣,葉劍英點點頭,馬上對著與會者說:「剛才澳門商會馬萬祺先生來電話,說澳門當局希望雙方接觸,商量解決這次事件的辦法,我看可以派人去和他們談。但是目前我國與葡萄牙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不宜與澳門當局直接接觸,叫他們委託兩位民間代表來與我們談好了。」

最後會議決定,派港澳工委副書記黃施民和省外事處處長曹若茗趕赴拱北,與澳葡方面談判。我方提出三條談判的條件:一是澳門當局必須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二是就關閘事件作出正式的書面道歉;三是賠償損失。

澳督最終同意中方提出的全部條件

會後,統戰部長饒彰風即刻將這些決定通知黃施民、曹若茗。黃曹二人於當天晚上就搭乘花尾渡到了中山石岐,第二天一早又由石岐坐吉普車奔赴拱北關閘。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比他們早一天已趕回澳門。三人經協商後,由柯正平通知澳督府羅保派人來談判。

羅保接此訊後,想到的最合適的人選,除了馬萬祺,就是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被稱作「澳門王」的何賢(澳門首任特首何厚鏵之父)。

何賢接到羅保的電話時,正準備上床人睡。關閘發生的事件,昨天他已知道全部經過,所以,他現在只需聽聽督府到底持何種態度,以便把握談判的準則。

羅保在電話中談了澳督的意見:「談判只求不要將事態擴大,但要避開事件的責任,誰對誰錯的問題免談。」何賢一聽,忍不住叫起來:「喂,大佬,這沒得談。你碰撞了人家,好話都不說一句,你叫我們怎麼談?」羅保也知此事難以這樣搪塞過去,只好對何賢說,我也不能做主,你就當幫我解圍吧!老實講,哪一次有麻煩都得勞你出馬,反正說醜說好你都一樣解決的了,不是嗎?」何賢耳根子軟,禁不住羅保勸說,便只好答應去試試。臨了又加上一句:「我何賢面子再大,也要看幫的是否有理。沒有道理,就沒了面子,醜人我真不想做!」

第二天一早,何賢會同馬萬祺一道,到了拱北關聞。然而,何賢帶來的澳督口信與中方要求相去甚遠,會談沒能深入進行。當天下午,何賢和馬萬祺,只得又往回趕。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點多鐘。何賢顧不上吃飯,馬上給羅保打電話轉述了中方的態度和要求。何賢直率地告知羅保:「你我是老朋友,無謂說客氣話兜來轉去的。我多跑幾次腿沒問題,但督府仍是這種態度,跑一百次腿也沒用的。共產黨和國民黨不同,連美國人都不實賬,何況你們葡國人?我是看在澳門幾十萬居民的份上,才答應再去的。你應當多向澳督進言,請他早點改變態度才好解決。」

不久,何賢、馬萬祺要求親自見見澳督。羅保聯繫後回電話說,澳督同意接見他們。在澳督府,何賢轉述了中方的意見,而後便自己發揮「說客」的作用說道:「其實,中方已作了相當的讓步。他們想要困住澳門,只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真的搞僵走到這一步田地,人家再提出什麼要求你們都只得乖乖答應那時更無面子,不是嗎?在江湖上有了糾紛,往往也是一人讓一步,何況是國家間出了這樣的亂子,您得持坦誠態度。只有您的態度緩和了,我看這才能解決目前的困難。」澳督聽了何賢的話,久久不表態。最後他才說:「讓我再考慮一下,明天早上答復你們。」何賢、馬萬祺只好起身告辭。

第二天早上,羅保打來電話,說澳督同意了中方提出的全部條件。何賢、馬萬祺比任何一次都輕鬆釋然地又起程前往拱北關閘。

事後多年何賢回憶這一段歷史說:「我那次,上內地做傳達,不多不少都去過二十幾次,一日兩三次的情形都有……那時中葡兩國無邦交,我們夾在中間沒法明著向誰,自己是中國人,卻代表著葡人政府,怎麼辦?唯有兩頭講好啦。」何賢還記得,當時關閘那條路面上,因事件緊張,解放軍都把路掘爛了以便佈防。因此何賢二人每日裏要來來回回在這樣的爛泥路裏,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關閘前去交涉。「還好周總理在廣州,他以格外寬容的態度,使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周總:理沒得頂(說)!」何賢追憶當時的情景,對周恩來總理肅然起敬。

這一天,談判終於成功了。澳門當局正式向中方遞交道歉書。拖了一個月的關閘事件,終於和平地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