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國海上維權歷史的重要分水嶺。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海上維權結束了長期以來的應激反應模式,開始向積極塑造的方向轉變。總結五年來海上維權創新實踐,對深入理解新時期中國周邊外交及更好地開展未來海上維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海上維權的創新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政策的重點是爭取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相關政策為我國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但周邊一些國家卻趁機不斷蠶食中國島礁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2010年以來,美國「重返亞洲」刺激周邊個別國家對侵佔島礁由物理控制向法理控制轉變。從2012年中菲黃巖島對峙開始,中國政府堅決反制,取得顯著成果。
第一,加強行政和立法維權。對爭議島礁和海域實施行政和立法管轄,是一國政府宣示主權管轄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中國一度落後於周邊國家。2012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同年9月10日,中國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佈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2013年11月29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對外國漁船、外國人進入海南省管轄水域進行漁業生產或者漁業資源調查活動進行了法律規約。2017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意見稿明確,對違法外籍船隻可驅逐出境。通過國內立法,中國政府不但顯示了對相關島嶼和海域的管轄權,同時也使相關部門執法有法可依,海上執法底氣更足。
第二,推動南海島礁建設,打造海上維扠前沿基地。為改善南海駐島人員生活條件並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自2014年初開始,中國在南海控制島礁進行大規模填海造陸。2016年7月,中國民航完成對南沙群島美濟礁、渚碧礁新建機場的校驗飛行。中國在南沙群島新建的五座大型燈塔也陸續投人使用。中國還在西沙水域建成了晉卿島等4座燈樁;在永興島等地設置了4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基站,實現了西沙重點水域信號的全覆蓋;開播了海上安全資訊(NAVTEX)廣播業務,實現了對西沙、中沙水域信號的覆蓋。
第三,重視海上維杈法理與輿論鬥爭。菲律賓單方面提交南海仲裁後,中國與菲方及其支持者在國際上打了一場法理與輿論戰。2014年12月7日,外交部受杈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檔》,重申中國不接受、不參與該仲裁的嚴正立場,並從法律角度全面闡述中國關於仲裁庭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宣佈仲裁結果後,中國政府發佈「關
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以及《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重申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指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約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中國在維護國際法規則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宣導構建和諧海洋、海洋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向世界展現中國積極、正面的海洋秩序觀。
第四,實現爭議海域常態化存在。中國海監自2007年以來在我國全海域開展定期維權巡航執法。但前些年,由於執法船舶、人員數量以及具體政策等局限,對部分敏感海域的巡航力度不足。2012年中菲黃岩島對峙、日本政府宣佈對釣魚島「國有化」後,中國加大對相關海域的巡航力度。在釣魚島海域,中國打破了日方長期以來的單方面管控。針對菲律賓,中國實現了對黃岩島的有效管控。此外,中國海警船對仁愛礁、南康暗沙等外方覬覦的南沙相關海域進行了嚴密的值守。
第五,以自主開發爭取海上主動權。雖然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但周邊國家反應消極。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南海紛紛與域外國家搞共同開發。2012年6月2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宣佈將對南海海域的部分區域進行對外聯合油氣資源開發,並公開對外招標。2014年5〜7月,中國「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在西沙群島近海進行勘探活動。在東海,中國頂住日方的不斷抗議和騷擾,繼續在中方管轄海域進行油氣開發。
第六,積極參與和引領海上行為規則與規範建設。中國一直堅持以《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為抓手進行海上行為規則與規範建設。2013年9月,中國與東盟正式啟動「南海行為準則」問題磋商。2017年5月18日,中國與東盟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14次高官會審議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在中國積極支援下,2014年西太平洋海軍論壇青島會議通過《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UES),這有助於減少和平時期各國海空軍事行為的誤解誤判、避免海空意外事故。2016年9月,中國與東盟國家同意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
2014年11月,中美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2015年9月18日,雙方就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新增「軍事危機通報」附件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新增「空中相遇」附件完成正式簽署。
第七,妥善處理維權與維穩的關係。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問題上,習近平主席指出要「統籌維穩和維權兩個大局,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相統一」。2014年8月,王毅外長提出解決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即南沙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協商談判妥善解決,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盟國家攜手共同維護。2015年中韓啟動兩國海上劃界談判,向外界展示中方談判解決與鄰國海上劃界爭端的誠意。2016年菲律賓杜特爾特政府上台後,選擇對華友好,中國對此予以積極回應。目前,中國與越南、菲律賓均建立了南海問題周邊磋商機制。中國與東盟國家已就設立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髙官熱線平臺達成共識。
儘管周邊國家對中國宣導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應者寥寥,但中國一直未放棄相關努力。2013年4月5日汶萊蘇丹哈桑納爾訪華期間,中文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同意支持兩國有關企業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勘探和開採海上油氣資源。同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訪問越南期間與越方達成共識,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同時加快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工作組的工作,力爭灣口外海域共同開發取得實質進展,為探索在更大範圍開展海上共同開發積累經驗。
近些年,中國還一直在為穩定海上局勢、避免發生擦槍走火而努力。在中日雙邊關係緊張的情況下,中國仍積極推動與日方共同努力防止海上事態進一步升級。2014年11月,中日達成四項原則共識,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2014年以來,中日已舉行六輪海洋事務髙級別磋商。
海上維權經驗總結
5年來,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海上維權舉措,有效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強化了在爭議海域的實際存在,震懾了相關國家的侵權野心,使中國在島礁領土爭端問題上由被動轉向主動,與周邊國家及域外大國的新的海上互動模式正在形成。回顧5年來海上維權的成功經驗,初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是海上維權取得勝利的基礎。第二,頂層設計與底線思維的密切結合是海上維權取得勝利的關鍵。頂層設計不僅是凝聚共識、戰略運籌和各部門協調配合的關鍵,更是戰略決心的展現。頂層設計的落實離不開底線思維的配合。底線思維是為維權行動劃設「紅線」。第三,體制機制建設是海上維權取得勝利的保障。2012年底中央成立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了海上維權的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2013年,國務院重組國家海洋局,統一成立海警局,進行縱向管理,結束「五龍治海」分散執法、缺乏合力的局面。第四,策略運籌是海上維權取得勝利的法寶。為爭取世界各國支持中方反對仲裁案的立場,中國采取了靈活的「點功能表式方案」,以一種雙方均可接受的方式爭取更多國家理解、支持中方的立場。中國的正當立場得到了來自近120個國家和240多個不同國家政黨的理解和支持。
(趙青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