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新華社貴陽8月14日電】放眼連綿群山,一隴隴茶樹錯落有致;藍天白雲下的牧場上,白山羊在悠閒地吃草;皮薄肉厚的「李子之王」空心李,盛滿一筐又一筐……

在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地區,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地處黔渝交界處的沿河,是貴州省唯一的單一土家族自治縣。生活在這裡的土家人,愛護山、依靠山,昔日貧窮的日子逐漸被新生活替代。

「我們新景鎮的茶葉賣到了歐盟,每年出口六七萬斤。」沿河新景鎮副鎮長田峋峰,對當地茶葉產業感到很自豪。

記者路過新景鎮中元村一處茶園,看見62歲的楊興榮正精心打理茶樹。他維護的茶園共有18畝,一年光茶葉收入就有數萬元。他說,茶葉的銷路不錯,摘下來即可出售,主要的問題是採茶時人手不夠。由於子女在外地工作,今年他就請了5個人幫忙採茶。

新景鎮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史料記載,當地姚溪村一帶出產好茶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後來,姚溪茶成為貢茶,「姚溪貢茶」的美名流傳至今。

為把好茶葉品質關,當地政府採取「政府服務+公司經營+農戶生產」的模式。茶園統一施肥標準,防止超標。從農業部門下來的掛職幹部、副鎮長劉學說,大家互相監督,堅決拒收私自施肥者的茶葉。

白山羊裝點著碧綠的牧場,猶如蔚藍的海面泛起朵朵浪花。這是土家族婦女田秀珍用了10年時間經營起來的事業。

在沿河中寨鎮,當地積極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生態環境得到很好保護,愛山、護山、靠山、吃山,成為了人們增收致富的「山字經」。

中寨鎮黨委書記譚鵬飛介紹,全鎮50只羊以上的養殖戶有50戶左右,100只以上有20多戶。田秀珍是中寨鎮有名的養殖大戶,她的養殖場現有羊423只。她流轉了200多戶村民的上千畝低產山地來種植牧草,既能保持水土,又能發展養殖。

「一家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田秀珍看來,一人富起來不算富,大家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好日子。通過傳授技術等方式,她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請來幫著放羊、管理養殖場及修建圍欄的人,都是當地貧困戶。

殘疾人楊勝強搞養殖,從最初的30只羊到現在的236只羊、85頭牛,都是在田秀珍的帶領下發展起來的。楊勝強不但自己實現了脫貧致富,還解決了另外13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今年,田秀珍又與人合作,在湖南長沙成立了活牛(羊)宰殺農莊,推出了自己高山牧場養殖的「跑山羊」「跑山牛」品牌。

「高山牧場養殖,肉類品質好,銷路沒問題,我還收購當地群眾的牛羊,以便幫他們賣個好價錢。」她說。

茶葉和白山羊讓土家人感到自豪,「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空心李也是他們的驕傲。

在沿河,「明星水果」空心李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之前由於規模、技術等原因,其經濟效益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近年來,當地政府看準了空心李發展前景,加大資金、技術的投入力度,將其作為特色產業發展。

當地扶貧幹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5元一斤來計算,一棵大李樹的李子一年能賣一兩千元。除了商販上門收貨外,當地還通過電商平臺讓「山貨出山」,產品銷往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收入高的一年可達幾十萬元。

隨著鄉村旅遊在貴州快速發展,沿河土家人充分利用空心李的花期、採摘期,打造賞花、採摘體驗等鄉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