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年人接收資訊的媒介調研說起 子悠

青聯發佈《青年人接收政府資訊及社會時事的主要媒介調查及研究》,研究發現,約七成受訪青年接收社會時事和政策最主要媒介為網上社交或通訊平臺,最感興趣或瀏覽最多的相關資訊則為房屋及經濟,惟七成受訪者表示不會就感興趣的議題主動發表意見。

青聯理事長高岸聲、副理事長高俊雄、秘書雷文皓介紹詳情表示,互聯網和網上社交平臺的迅速發展,青年人接收社會時事和政策管道多元化。為此,主辦單位希望透過研究,瞭解青年接收政府資訊和社會時事的主要媒介,為政府、社團等更有效發佈相關訊息提供參考。青聯委託德科顧問及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三至七月調查及研究,以街頭訪問、網上問卷的方式,訪問十三至四十五歲的本澳青年,成功收集七百二十五份有效問卷。當中,約兩成五受訪者為廿五至三十歲,佔最大比例。

該研究結果顯示,七成受訪青年接收相關訊息最主要媒介為網上社交或通訊平臺,而傳統媒體電視或電臺及報紙則分別為五成三及三成四。他們指,互聯網發展影響著傳媒業,互聯網對紙質媒體的衝擊遠較電視行業的影響大。

青年最感興趣或瀏覽最多的社會時事或政策方面,最多受訪者選擇房屋(佔四成九)和經濟(佔四成四)相關議題,政制、教育、醫療和交通也分別有近四成。他們發現,與學生群體相比,社會人士對接收社會時事和政策更熱衷和主動,社會人士在瀏覽相關資訊較學生更頻繁,每次瀏覽時間更多,一天至少一次閱讀相關訊息的社會人士佔三成四,較學生受訪者的兩成二多。

有近七成受訪青年表示不會就感興趣的議題主動發表意見,有兩成二和百分之九的受訪者表示會在網上社交平臺和網上論壇就感興趣議題發表示意見。高岸聲認為,青年就感興趣的議題主動發表意見很重要,但青年一般偏向透過與朋友、社會關係等發表意見,在公開的網絡平臺發表則較內斂。長遠而言,需要政府、社團積極推動青年參政議政、關心社會,積極敢言。

其實,平心而論這樣一份調研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相信只要是關心社會發展,並且稍微對澳門熟悉的人士都能在不進行調研的情況下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是可能數據上沒有如此翔實。但在現時澳門剛剛經過「天鴿」風災,有面臨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投票。可以說,這樣的一份調研還是有其重要的警示和提醒作用。

首先是對政府而言,再度提醒特區政府在資訊發佈上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尤其是是危機公關更應該適應新形勢,做出新變化。其次,也是老生常談,對參選立法會的哥哥團隊而言,也足以佐證中心社交平臺,利用新媒體網路在選戰中的作用實屬明智之舉。

其一:對政府公關的警示

在資訊發佈方面。特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和新聞局早就表示,特區政府重視與傳統媒體的溝通聯繫,也高度關注新型媒介的發展,積極拓展多媒體平臺,發佈政府訊息及介紹澳門新近情況。目前,所有特區政府部門均設有網站,並就不同特定服務增加專題網站。各司長辦公室亦陸續開設網站,收集民意及宣介政策。此外,已有數十個政府部門機構已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如交通、天氣、急診候診等,讓居民可以即時知悉相關情況,及早作出準備或選擇;社會文化司、經濟財政司以及10多個部門機構還先後推出了微信(WECHAT)訂閱帳號。而且近年來,多次社會事件的爆發,證明瞭新型媒介對社會輿情的影響不容忽視。也讓特區政府清晰認識到:新興媒體已經成為政府公關的重要陣地。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類已進入「新型媒介」時代,新型媒介是把「雙刃劍」,它在給政府公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新型媒介在政府公關中的應用顯得尤為獨特。

在談政府的新型媒介公關前,需要首先清晰一個概念,就是何為新型媒介(Newmedia)。其實,新型媒介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通俗點講,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的新的媒體形態。關於其定義,眾說紛紜。美國《連線》雜誌對新型媒介的定義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當前,新型媒介以互聯網移動媒體為代表逐漸成為主要的資訊載體。互聯網的普及,加深了新型媒介在人們生活中的滲透。新型媒介作為「人體延伸」的媒介,給社會生活方式乃至政治運作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也因此開闢了政府公關的新領域。「新型媒介的廣泛傳播讓社會越來越透明,增加了公共事件的曝光率,相關社會組織、政府及專家對事件的處理和態度即刻成為公眾輿論的客體,公眾作為輿論的主體因新型媒介的應用而產生了比以往更高的熱情,通過論壇、博客、播客等新型媒介平臺對各種事件評頭論足,重量級事件第一時間產生社會轟動效應」。

再來瞭解下政府公關的含義,所謂政府公關(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簡稱GPR)指以政府為行為主體的一種傳播管理,旨在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公眾關係。這種良好的公眾關係表現為政府與公眾之間雙向溝通、坦誠合作、和平共處。研究學者從三個方面提出新型媒介在政府公關中得應用:

第一,新型媒介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應用。政府形象是廣大社會公眾對於政府行為的總體評價,是政府的業績及其公務人員的實際表現在公眾心目中的反應。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最寶貴的無形資產。以內地為例,近年來,不少政府部門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博門戶,以發佈微博的方式將自己最近的工作內容、重大事項等進行公開,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為社情民意提供一個通暢而方便的反映管道,互動性和回應性較高。但仍存在情況描述不能精詳,對於網友的提問和回復,由於其資訊量過大不能逐一處理以及發佈不適合內容折損政府形象效應加倍等局限。

第二,新型媒介在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應用。「政府危機管理是指在政府管理國家事務中,針對突然發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經濟活動、恐怖活動等對社會公共生活與社會秩序造成重大的事件,組織相關力量在監測、預警、幹預或控制以及消除危機性事件的生成、演進與影響的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而政府危機公關是政府危機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是政府通過媒體與公眾進行資訊交流的重要社會工具。在新型媒介的背景下,新型媒介使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之間形成了一個交集——公共領域。因此,它既受政府制約,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既引導公眾,又滿足公眾需求。也正是由於新型媒介的這些特點,使得政府在危機公關中必須謹言慎行,一旦有所差池,受新型媒介特點的影響,會迅速淹沒在輿論漩渦之中,進一步惡化事態。

第三:新型媒介在政府資訊公開中的應用。政府資訊公開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要求政府公開資訊,或者政府依法主動公開資訊,以使社會民眾和組織瞭解掌握政府活動的行為和制度。新型媒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公共資訊的發佈平臺,凡是公眾需要的資訊,政府都要提供。「通常情況下,公眾輿論的主要管道是正式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但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公眾輿論被扭曲為謠言、流言、小道消息等,通過大量的人際傳播網路,表達公眾的猜測、意見和要求。」因此,政府資訊公開對公眾的社會監督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較之掌握公共權力的政府而言,處於弱勢地位的公眾心理難免恐慌。建立政府資訊的發佈平臺有利於安撫公眾情緒,回應社會與公眾的需求,避免因輿論危機而造成的對政府公信力的損害。

要加強新型媒介在政府公關中的應用,內地有學者提出三個層面的開展:首先,堅守「3T」原則,迅速進行主動公關。英國危機公關專家裡傑斯提出了此原則,即TellYouOwnTale(以我為主提供情況),即強調組織應牢牢掌握資訊發佈的主動權;TellItFast(儘快提供情況),即強調資訊發佈應全面、真實,而且必須實言相告;TellItAll(提供全部情況),即強調組織儘快提供所知資訊。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應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公眾所知的全部資訊。其次,瞭解、善用新型媒介,對政府公關進行傳播和管理。最後,完善資訊發佈平臺,把握好新型媒介傳播的具體內容。

具體到本澳而言,值得關注的時,政府在新型媒介公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譬如,對新型媒介的認識與把握並不足夠,應對突發事件時,政府的資訊發佈一是依靠傳統媒體,二是依靠僅有的幾個政府新聞網站。而且,發佈內容也是見步行步,對意見反應最大的個別問題會有準確回應,但對其他潛在的疑慮則較少關注,往往導致撲滅這邊,另一邊又起火,最後反而是不太重要的問題成為社會爭論和關注的焦點。不僅無助於時間的最終解決,也對政府管制能力、公信力造成損害。

因此,在新型媒介時代下,政府公關應該:第一,建立整體政府和整體性回應機制。要確保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政府各部門要整合各自職責,在遇到突發問題時能夠協同一致,互相配合,能夠共用資訊資源。另一方面,政府要進行公私合作,建立跨機構資訊處理機制。政府可聯合社會團體、意見領袖、各新型媒介終端組織等對社會問題及時調查、及時公開、及時處理,把事實真相告訴廣大公眾。

第二,建立有效的資訊公開制度。首先,要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發佈要及時、常態。政府要掌握資訊發佈的前沿性、權威性,掌握議程設置的原則。政府要主動出擊,在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要在第一時間主動發佈資訊,不能等事件已經產生廣泛影響或謠言四起後再發佈,從而使政府陷入被動境地。新聞發佈會也不能僅僅局限在突發重大事件上,政府要經常對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第三,政府還必須大力培養熟悉公關處理的專業人員,建立相應的快速反應預案,這也是政府公關能力的關鍵所在。

當然,在強調政府公關的同時,還需要堅持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政府需要公關的內容,必須是基於全社會最大利益共識的基礎上,是為整個社會健康發展而公關,卻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並非是為公關而公關。

其二:對立法會選舉宣傳策略的佐證

自進入宣傳期以來,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的各個組別參選人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力爭能夠爭取到更多選民的關注和認同。而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也已經是越來越多元。

綜觀過往澳門的選舉歷程,尤其是立法會選舉的各個參選組別最為重視的爭取選票方式都是集中在實際的活動中,或造勢晚會、或街頭探訪直接與選民交流,而且由於澳門社會不大,各參選團隊及其成員也可以更為直接的通過人際網路進行選民爭取。另一個就是大打鄉親情誼牌。而傳統媒體的宣傳由於法律規定,商業廣告等直接的宣傳方式都被明令禁止,所以只能是依賴新聞報導所衍生出的客觀宣傳效果。反而對這一塊陣地的爭奪並不太明顯,傳統媒體對競選活動的自主性基本保持獨立。

而隨著新型媒介在澳門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逐漸顯現,過往已經有政治團體嘗試通過互聯網發起社會行動,比如遊行等。而近兩年亦有以網路為根本傳播理念的團體出現,並且其號召力也在不斷增強,作為政治團體,或人物不重視網路新型媒介已經是不可能。因此,在今次的立法會選舉中也不例外,相信多數市民只要打開微信朋友圈,都會不可避免的接收到有關此次選舉組別的資訊。甚至有些組別主動出擊,也開始用社交媒體作為手段加強與傳統媒體採編人員的溝通,可謂是線上、線下齊動員。但明顯的是,主要的開拓性力量都是集中的線上媒介。

現時,本澳得到普遍應用的新型媒介主要包括:個人或團體網頁、網路討論區、博客、視頻網站,以及facebook、微信、whatsapp等社交類應用。尤其是後者的社交媒體,進步更是巨大,影響力也是遠超其他。

與回歸初期的選舉相比,新型媒介這幾年在澳門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在商業行銷上的運用了逐漸得到重視和運用,加之團體對新型媒介宣傳的嘗試,本澳選舉中新型媒介力量對選情的影響將會更加明顯,至於是否成為決定性力量則需要看運用手段是否高明。同樣需要指出的是,上屆立法會選舉選情異常激烈,早已經形成倒逼參選團隊重視多種媒體使用的趨勢。這既是一種選舉理念和技術的革新,也將對澳門社會民主政治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為新型媒介所面對的主要受眾是新生代選民,通過新型媒介的發動,應該能夠起到更好的號召作用,讓年輕一代更積極參與到特區的政治生活中。不過,隨著本澳法律體系的完善,對以網路為基礎的新型媒介,以及市民在新型媒介中的言論行為等,法律已經有較為明確的規範,所以在運用過程中必須要守法,並且自覺堅守道德底線,避免一些惡劣的選舉行為首先在新型媒介中出現,進而影響到本澳健康的選舉生態。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型媒介對本澳政治生活的影響日益明顯,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位新型媒介成長為一個產業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新型媒介如何能夠如本澳傳統媒體,恪盡職守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另外,不得不再度提及的是,從新青協的調研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澳門青年的政治冷感。有近七成受訪青年表示不會就感興趣的議題主動發表意見,有兩成二和百分之九的受訪者表示會在網上社交平臺和網上論壇就感興趣議題發表示意見。正如高岸聲認為,青年就感興趣的議題主動發表意見很重要,但青年一般偏向透過與朋友、社會關係等發表意見,在公開的網絡平臺發表則較內斂。長遠而言,需要政府、社團積極推動青年參政議政、關心社會,積極敢言。這樣做,不僅是符合新世代的習慣,同樣也是維護網路平臺、新型媒介正常發展,避免少數「別有用心」人士的片面言論佔據高地,進而影響整個網路世界的言論自由和共識形成,而反應到現實社會就會造就不和諧的因素。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