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新境界 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解說詞(第三集)

【解說詞】

二十八年前,一篇名為《歷史的終結》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廣泛關注。文章中,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寫道:自由民主制已經成為「人類政府的最後形式」,歷史將終結在這裏。

似乎在印證這個論斷,20世紀末,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發生劇變。

人們的目光投向中國。這個走了一條與西方政治制度不同道路的國家,會是下一個被終結者嗎?

這同樣是令中國的執政者時刻警醒的問題。

立足于悠久文明根基之上,立足于現實基本國情之上,立足於幾十年風雨艱辛探索之上,來自中國的回答,堅定而自信。

【字幕】2016年7月1日 北京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解說詞】

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都深深紮根於、並將繼續紮根於中國的社會土壤。

現實是最好的土壤。全面深化改革,帶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腳下的大地再出發,沿著中國道路,去講述一個偉大、生動的中國故事。

【解說詞】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千錘百煉,方能成鋼。

面對複雜紛紜的國內外形勢,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不斷強調這個被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的重大判斷。

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13億多人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發展極不平衡。

帶領這樣一個大國跨過關鍵的歷史關口,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猶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舵人至關重要。

既能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提高國家效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同期】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  馬丁•雅克

共產黨從各種傳統社會中汲取經驗並將之進行深入的現代化改革,因此使之可以被廣泛接受。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政黨。我認為其他政體,比如西方,他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向中國學習什麼治國經驗。

【解說詞】

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提出到中國夢的引領,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中國的未來繪就了發展之路。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鄭新立

只有發揮黨的領導的堅強作用,把我們黨治理好、建設好,所有這些改革才能夠推動,我們改革發展才能夠健康地向前發展。

【解說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黨的領導,特別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深化政治領域改革的正確方向。始終堅持把有利於加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涉及道路、理論、制度等根本性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不斷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相繼成立,加強黨中央對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重要工作的直接領導力度和統籌協調能力,提高了決策和執行機制的權威性和效能。

從2015年起,每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彙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這已成為實現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安排。

此後,中央相繼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等,規範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職責許可權、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和職能等,為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這一當代中國最廣泛、最深刻社會變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如果說,堅持黨的領導,讓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復興彼岸之時有了堅定而正確的掌舵人,那麼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巨輪航行的力量之源。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提出的總目標。

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與時俱進,就是時代給出的一個新命題,也是黨對於群眾現實需求的回應。

【同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沈春耀

在新的情況下,老百姓民主、法治、維權、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能力水準都提高了。那你這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立法工作、監督工作、代表工作,就要適應這個新的情況的變化。

【解說詞】

從2013年起,歷時兩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的7個調研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情況展開全面調研。

調研中發現,代表選舉工作不規範、人大會議品質不高、代表聯繫群眾的形式和管道不便利、代表身份失真等,在基層時有發生。

縣鄉兩級人大是基層國家權力機關,是國家政權的重要基礎。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占我國五級人大代表總數的95%。而縣鄉人大又直接面對基層群眾,工作成效直接影響群眾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度。

2015年6月,中共中央首次以檔的形式轉發了《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

在這份檔中,就提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探索建立代表履職激勵機制」等具體措施。這為各地積極開展縣鄉人大建設指明了方向。

在江蘇睢寧縣,每個人大代表手裏,都有這樣一本「民情日記」。人大代表周蓮萍的日記本裏,就記滿了她走訪選區選民瞭解到的民情民意。

【同期】村民

現在大溝裏沒有水,湖裏面都沒法抽,所以造成水稻推遲,到現在沒有栽下去。這事兒得抓緊解決,實實在在這是困難。

【解說詞】

每週一次的走訪,周蓮萍記錄下的,是來自群眾最真實的心聲。而這背後是一整套的機制,保障問題落到實處:代表們根據「民情日記」提出的意見建議,通過人大提交給相關政府部門,人大要跟蹤督辦回饋結果;對於那些久拖不辦、推諉扯皮的,人大還會進行問責。這讓周蓮萍的履職積極性更高了。

【同期】江蘇省徐州市睢甯縣人大代表 周蓮萍

每當我們選區的選民,他們反映的一些問題,或者一些意見以及建議,通過我的努力,得到了有效解決以後,我就心裏面特別有一種成就感,覺得非常踏實。

【解說詞】

現在,「民情日記」已經成為人大代表履職常態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縣人大常委會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要檢查「民情日記」的記錄情況;到了年底,代表們要回到選區向選民們述職,日記本就是一個重要的考核依據。

如今,全國的縣鄉人大建設正呈現出嶄新局面:一線基層代表比例大幅提升;遍佈於鄉鎮和街道的「代表之家」成為人大代表聯繫群眾的紐帶;很多地方為代表建起了「履職檔案」,來督促代表積極履職。人大代表為人民代言的作用不斷強化。

對「一府兩院」依法實施監督,是憲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也是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專題詢問就是一個重要的監督管道。改革,讓這個監督管道得到有力加強。

【同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馮淑萍

有部分審計了,有一部分沒有審計,匯總起來的東西,我們有理由就懷疑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解說詞】

就像一場考試,「考官」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應考的是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人。

【同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姒健敏

我想問的問題是,我們目前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與習總書記提出的「最嚴謹的標準」還有哪些差距?

【解說詞】

一年多場次的專題詢問,圍繞百姓生活、經濟社會熱點,提問尖銳,直指關鍵。會後,針對詢問的問題,應詢的國務院部門必須形成落實整改意見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

2014年,黨中央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完善專題詢問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每年安排國務院領導同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專項工作報告,到會聽取審議意見、回答詢問。專題詢問更加規範化、機制化和常態化。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專題詢問已經成為人大盤活監督作用的一個重要途徑,問出了人大擔當,答明瞭政府責任。

在創新與實踐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與時俱進。

加強全口徑預決算審查和監督,進一步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人民通過人大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

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昇華。

【字幕】2014年9月21日 北京 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表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

【解說詞】

選舉之外,以「協商」的方式來調和社會矛盾、求同存異、擴大共識,成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協商民主」首次出現在黨的代表大會檔中,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寫下濃重一筆。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房甯

把這樣一個探索取得的這樣一個重要的認識和經驗,也就是發展中國民主的基本路徑和策略,由黨的代表大會檔的形式給它確定下來,也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現階段我們要以發展協商民主作為民主的重點。

【解說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將「協商民主」寫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和社會組織協商,七種協商民主管道,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系統謀劃了協商民主的發展路徑。

「每有大事,必相咨訪」,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2015年,黨中央頒佈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把「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確定為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並對政黨協商的內容、形式和保障機制作出了規定。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以強化。

作為協商民主的專門協商機構,政協協商在改革中被注入更多時代新意。

這是全國政協的第63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從2013年10月22日起,每隔一周的週四,這樣的會議都會準時舉行。這一天的主題,是優化電子商務監管。

【同期】參會代表

建議國家進一步發揮我們在平臺經濟上已經取得的先發優勢,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更多的創業者、小微企業,依託平臺發展。

【解說詞】

2013年,作為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推進「協商民主」的一項制度建設和創新,雙周座談會在中斷了近半個世紀後得以恢復。重啟後的雙周座談會,名稱中多了「協商」二字。

兩字之差,含義不同。

【同期】全國政協辦公廳研究室主任 舒啟明

它不是簡單的一個名稱變化。在繼承已有工作形式的基礎上,把黨中央關於協商民主的要求,這些元素給它嵌入進去,這樣就成了一種重要的協商平臺。最終把改革的成果,及時用制度的形式給它固定下來。

【解說詞】

全面深化改革起於頂層設計,達於廣袤鄉野。生長于城鄉社區的基層協商,為發展基層民主探索著新路徑。

在廣東增城,下圍村的治理紛擾多年。財務管理混亂,村務由少數幹部說了算。上訪大村、問題大村,是它貼了十幾年的標籤,也讓它錯過了一輪又一輪的發展機遇,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一落千丈。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群眾的實際困難、矛盾糾紛,多數要在這個基本單元裏解決。

2015年中央出臺《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對於協商的主體、形式和程式等都作出了具體規範,這讓基層協商有了具體的「操作指南」。用群眾習慣的方式來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城鄉社區協商正逐步上升為城鄉社區的基本工作制度。

下圍村也由此找到了歷史痼疾的解困之路。

在區、鎮黨委的支持下,一套精心制定的議事制度在下圍村誕生。村中事務,要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來商議。

【同期】下圍村村委會主任 郭慶東

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員他都有發言的權利,每個人最少有8分鐘的發言時間給你,充分表達你的個人的意見。

【解說詞】

每一次的表決議題和內容,都會提前通過村裏的政務微信平臺直接推送給每一個村民。整個議事過程,同樣通過微信平臺即時直播。即便在外地打工經商的村民,依然可以隨時瞭解本村民主議事的動態。

民主商議、一事一議,協商帶來了發展效率,下圍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幾年間大幅提升,上訪大村和問題大村轉變為村民自治的模範村。

協商,讓一個村落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華麗轉身。

在推進多種協商管道協商力度的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還注重健全決策諮詢機制、意見徵集和回饋機制等,讓民意在政府決策之中顯現更多權重。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李揚

我們黨絕對注重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事前、事中、事後得到社會廣泛的討論,這樣的話能夠集思廣益,使決策更加切合實際,同時也使得政策能夠很好地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以來,智庫建設進一步地體制化和機制化,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庫的發展成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

【解說詞】

2014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一年後,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啟動,25家國家高端智庫成為首批試點單位,為治國理政凝聚最廣泛的力量。

深化群團改革被認為是政治領域又一項旨在固本謀遠的重要改革。

【字幕】2015年7月6日 北京 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

【解說詞】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專門為群團工作召開會議,這在黨史上還是第一次。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明確指出了群團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群團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實質是脫離群眾。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群團組織履行職責,降低了群團組織對群眾的動員力、號召力、影響力,導致群團組織在群眾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約黨的群團工作健康發展,必須下決心進行糾正。必須用改革創新的精神來推動。

【解說詞】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和紐帶。然而現實中,無論是領導體制、還是工作方法,都逐漸與黨政機關趨同,也和要聯繫的群眾漸行漸遠。

群團改革正是要讓它們接通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繫的這根「地線」。

2015年11月,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上,全國總工會、上海市和重慶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通過審議。

全國總工會的改革也就此開啟。第一刀,就開向了自己。機構精簡25%,精簡下來的編制補充到任務繁重、力量薄弱的縣級工會。全國工會經費全年收入的95%要留在地方和基層工會。

在領導機構中,職工代表的比例提高了。許多一線技工、勞模、農民工中的優秀代表走上工會領導崗位,他們也接通了工會和一線職工的聯繫。

現在,工會組織的服務實效明顯提升。去年一年,全國總工會直接指導地方工會辦結職工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1.1億元,為820萬困難戶籌集送溫暖資金36.9億元,新增加農民工會員1500萬人,幫助追回被拖欠工資近230億元。

在群團改革試點的地區和組織,改革,正在讓群團平臺煥發出新的生機,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強化。

在黨的領導下,群團改革試點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打開了新的思路。

當中國這艘巨輪向著復興彼岸航行時,要靠依法治國來護航。

2014年10月底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

開幕當天,美國《國際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中國向著現代法治體系邁進的種種變革並不是‘做樣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領導層認識到推進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為實現改變和開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機會。」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選擇。

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保證。

黨要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範,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

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式。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建議,依照憲法規定的程式進行憲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

在杭州,開放近半年的「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迎來了又一批宣誓人。

【同期】宣誓人

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解說詞】

手按憲法,當鏗鏘有力的誓詞說出來的那一刻,憲法精神已然銘刻於心。

從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後,剛剛建立的憲法宣誓制度,在維護憲法權威的同時,其象徵意義更加深遠,意在突出依法治國的路徑選擇,重在凸顯崇尚法治的價值追求。

當我們站在新一輪改革的起點上,如何處理改革和立法的複雜關係,尤顯重要。

【字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上海,外灘向東,蜿蜒的浦東海岸線。如今,這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片熱土。這個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區域,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

【同期】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李適時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先立後破,在法治的軌道上來推進改革。這個道理就在於最大限度地節約改革的成本,同時也能夠分擔改革的風險。

【解說詞】

201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審批。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而隨後確立的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試驗區,也都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

在2014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的要求。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立法主動適應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品格。

而中國立法改革的大幕就此拉開。

【同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信春鷹

通過改革我們會為法治的完善和發展帶來很多新的內容,那麼另一方面我們通過法治的保障,使改革更有權威,更有力量,更能夠引領這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解說詞】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最後一天,大會高票表決通過了對立法法的修改。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步伐不斷加快。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通過法律、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00件。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願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國家意志。

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正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字幕】 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研討班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我們說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

【解說詞】

2016年歲末,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對一批行政壟斷案件的處理結果。15個省市部門,因為涉嫌違規招標、強制定價等問題被公告處理。壟斷背後,是一些超越了法律界限的「紅頭文件」在「撐腰」。

在法律框架下深化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就是依法劃定權力行使範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範性檔納入備案審查範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範性檔,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檔。

在中國,政府對於權力的自我革命,不斷升級。

2015年底,《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出臺。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就法治政府建設發文。在這張法治政府建設的總藍圖上,進一步明確通過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等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讓權力更為有法可依。

而政務公開,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同期】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馬懷德

這是很大的一個挑戰。就是社會公眾這種民主法治意識的這種提升,實際上是倒逼了政府的依法行政,使得政府更加注重要規範自己的行為。

【解說詞】

2016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務公開是建設法治政府的一項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務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權力運行到哪里,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就在這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

今天,政務公開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在陽光下運行,政府要學會在法治的軌道上規範自己的行為。然而這只是改革的起點。政府的權力如何才能真正用好、讓百姓有獲得感?

在浙江省,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開始啟動。它要打通的,就是改革的「最後一公里」。

作為試點,衢州市行政中心先行破題。

公積金貸款是行政中心裏一項最複雜的業務。過去,群眾要跑七個部門開證明,往返十次,才能完成貸款審批。現在,改革給所有部門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一個視窗,一次辦結。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主任 田俊

現在就是提出這個目標,已經向社會承諾了。那麼你要怎麼跑?所以就是倒逼了部門,你必須要梳理自己的流程,你必須要去進行自己的事項這一塊的標準化管理。

【解說詞】

視窗背後,壓力開始層層傳導。所有的辦事流程都公開,37個部門,涉及833個事項。為了減時間、減環節,政府向自己開刀。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公積金中心副主任 劉建平

我們首先革自己的命,把所有的事項許可權全部下沉到一線去,把它的任務分解下去。

【解說詞】

權力最大程度下放到了視窗,要想真正「最多跑一次」,原本各自為政的資料資訊必須打破壁壘,實現互聯互通。而這並非易事。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公積金中心審批處處長 吳海鷹

它原來的資訊資源是它獨立擁有的一個資源,那現在它把這個資源開放給你們,相對來說就可能會影響到它有一些的權力。但是這個觀念慢慢在變的。這個其實也是我們政府的一個思想的開拓。

【解說詞】

在後臺的核心地帶,沒有部門界限,所有資料共用,所有審批並聯進行。

【同期】浙江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鞠建林

這樣一個改革的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化學反應。背後的故事一定是政府自身改革。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以老百姓、以企業辦事便利為目標。

【解說詞】

現在,進入這個大廳的所有業務,都能夠實現「最多跑一次」。在這裏積累的改革經驗,已經開始向全省複製推行。

在依法準確辦事的基礎上提高效率,用群眾獲得感丈量政府改革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一個科學高效、權力運行規範、責任主體明確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讓當今中國的政治體制進入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的歷史新階段。

改革,將保證一個發展中大國的長治久興。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

今天,我們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複雜的現實,中國道路也仍然處於成長、成熟和改革的過程中。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沿著民主法治的道路,堅定地進行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黨的領導下,一幅用民主與法治勾勒的治理圖景,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引領我們堅定不移地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