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新論述究竟是工具還是玩真的?

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上的致詞,拋出了「修憲」和「新論述」兩個重大議題。這引發了台灣政壇及媒體的強烈反應及議論,但又普遍認為這又是蔡英文的智囊及「文膽」姚人多等人的「傑作」,主要是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赦扁」浪潮,圖求以更高「道德標準」的議題來沖銷只是屬於黨內「家事」的「赦扁」議題的注意力,以轉移黨內外視線。不過,由於「總統府」和民進黨中央事前的沙盤操作,已經以「技術性流會」的技巧,化解了「赦扁」的政治危機,用曾任陳水扁「國會辦公室」主任的陳凇山的話來說,就是已經化解了原本山雨欲來的「赦扁案」與「柯文哲條款」的策略聯盟彈性合作爭議案,既保留了與陳水扁相互牽制及討價還價的政治談判籌碼與空間,同時也預留了與柯文哲「鬥而不破」的和戰餘地,逐一拆解了這些政治地雷,讓民進黨內治絲益棼的內訌風暴稍作停歇,並展現政治制高點的戰略高度,以迎接未來地方與中央大選的政治挑戰。因而就讓人感到,這齣拋出「修憲」議題的大戲,可能也有過高估計「赦扁案」的威力之虞,因而使用了「不對稱」的「超級工具」。畢竟,「修憲」的政治意涵之高,難度之大,非同小可,而且很容易會被「獨派」勢力趁機操弄「獨立建國修憲」的議題,倘處理不好將會導致極為惡劣的後果,甚至引發「懲獨」戰爭。但既然如此,蔡英文還是拋出了「修憲」訴求,那就不禁使人進一步深思,此舉並非單純是為了應對「赦扁案」的「工具」,而極有可能會是「玩真的」。

實際上,自從「任務型國大」「修憲」定型之後,就沒有過去七次「修憲」,只是召開「國民大會」,由「國代」絕對多數通過即可,甚至還可以上演許信良剛當選民進黨主席,就「夜奔敵營」,以同意李登輝的「修憲」設想,來換取設立「政黨選舉補助金」制度,讓民進黨得以解決財務困境的「政治交易」戲碼,而是「修憲」的「門檻」極高,必須經由四分之一「立委」提議,表決時須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及四分之三出席「立委」同意,提出「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方能通過。以目前台灣地區的政治態勢,及此前三次「公投」的投票率及贊同率之低的記錄來比照衡量,「修憲」並不容易可實現,幾乎可說是「絕響」。因此,蔡英文此時拋出此議題,倘只是為了應對「赦扁案」,那就確實是「大砲打蚊仔」,不成比例。

誠然,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上致辭談及的「修憲」內容,除了是其中的「外交與國際參與」一體之外,其餘各項議題如「區域安全與兩岸」、「國防」、「自由人權」、「政治體制」、「財經」、「社福」、「勞動」、「農林漁牧」、「教育與文化」、「數位科技」、以及「國土規劃」等,多是屬於島內行政事務議題,政治敏感度並不高,而且一些具體內容如「降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齡」、「消除票票不等值」等,還是由國民黨「立委」提出來的。但是,倘一旦打開了「修憲」的「潘多拉盒子」,就可能會引發「獨派」勢力趁機施加壓力,強行要求刪去「憲法增修條文」的第一句「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並在「國家定位」及「國家機器」設計中引入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的精神內容,以凸顯台灣地區是「正常國家」,並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聯合國,那就將會是「吃不了兜著走」。因此,有人反問,蔡英文要「修憲」,是否是「玩假的」?

不過,蔡英文在「全代會」致辭時提出「新論述」,而且「新論述」必須精確回應「四個變化」,其中包括「中國崛起」這個「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必須謹慎面對的趨勢」的「變化」,則卻值得注意。因為提出「新論述」,民進黨具有高度的自主權,只需自家「OK」即可實行,而無需像「修憲」那樣必須取得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甚至還得顧及對岸以至全世界的態度。

民進黨向以是「有論述的政黨」為自傲,而且也曾說過「沒有論述就沒有民進黨」的豪言壯語。實際上,從創黨前的「議會路線」與「街頭革命路線」的爭論,到成立後的「中國政策大辯論」,都不斷地透過內部辯論而提出「新論述」。但在陳水扁上台後,似乎是因為「大權」已到手,民進黨就疏於提出「新論述」,因而擅長於提出「新論述」並進行爭論的「新潮流系」,就曾埋怨,黨沒有「新論述」就將難以凝聚戰鬥力。但弔詭的是,後來游錫堃確實是搞出了個《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新論述」,而且還以「痛打十一寇」作配套,讓號稱「很有戰鬥力」的「新潮流系」丟盔棄甲,更是將民進黨從《台灣前途決議文》帶回到比「台獨黨綱」更「毒(獨)」的黑暗面去。不過,現在全黨似乎只是游錫堃仍在以此為自娛,還成立了「正常國家促進會」。但多數民進黨人卻都不將之當作是一回事,比如蔡英文就一再違背民進黨最在意的「後法優於前法」原則,老是無視《正常國家決議文》在後,《台灣前途決議文》在前的實際情況,說是現在民進黨所奉行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蓋銷」了「台獨黨綱」。

本來,屬於「許信良系」的《美麗島電子報》子嘉等人,多次運用其影響力,操作黨代表向「全代會」提交各種不同方式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但都被蔡英文以「移交中執會處理」的手法予以打發。今次「全代會」前,蔡英文更是以暗示明喻的方式,勸諭他們不要再提交相關議案,等到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涉台政策公開後再說但另有林維浩等十一名黨代表提交了「以維持現狀論述回應人民期待」提案,建議以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述,提出民進黨的「新黨綱」,亦即抵消此前的「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和《正常國家決議文》。不過,由於蔡英文要以「技術性流會」的政治技巧應對「赦扁」提案,因而該提案也與其他十多件黨代表提案一道,一併交給中執會處理。或許,在中執會審議時,還有一線「生機」。

蔡英文說,「情緒式的仇恨,或者一味地討好,都無法誠實正視中國的崛起和發展」,因而民進黨「必須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及主權的原則下,尋找和對岸互動的新模式」。但怎樣應對,畢竟很模糊,沒有具體的方向及路徑。為此有人猜測,這是在等待中共「十九大」習近平的報告有關涉台政策的新定調,才再作決定。但為了稱為「明確」一些,可能會在「雙十文告」中,有所表示。

「情緒式的仇恨,或者一味地討好」,這是蔡英文在「左右開弓」,既反對「獨派」,也反「統派」,是典型的「第三條路」理論。而提出「第三條路」論述的,正是蔡英文修讀博士學位的倫敦政經學院的院長紀登斯博士。

或許,蔡英文在兩岸關係領域的「新論述」,就是「第三條路」,向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靠攏?反正,現在的國民黨已經是趨向於「民進黨化」。而經此反制「赦扁案」一役,蔡英文已經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既抵擋了陳水扁的進攻,也緩和了柯文哲的攻勢,再加上柯文哲近日的失言,正在自我消費其在「世大運」和「雙城論壇」中攢得的人氣,似是開始轉向走下坡路。因此,蔡英文有條件在不受各種主要政治勢力束縛之下,提出「新論述」,以求「華麗轉身」的時候了。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