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客入區的工作還可以做的更多 王希富

如何分流過度集中的遊客到本澳各區,讓各區都能相對均衡的享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實惠,一直以來都是特區政府及澳門社會上下思索的問題。而且也多有實踐,但實話實說,這些所謂的實踐卻是大同小異。而且效果如何也難以客觀評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些活動似乎多年來都是如出一轍,無論是從實質內容和外在形式上都還是停留在以消費為目的的刺激方面,似乎未能跟上當前消費習慣和行銷方式的進步。所以,在總結過往、繼續前進的時候,有必要進行比較深入的探究。

今年不幸有「天鴿」風災給各區商戶帶來嚴重損失,所以在活動的組織上,各區都不約而同的提到協助商戶的後元問題。離島工商業聯合會、中南區工商聯會、北區工商聯會表示將會舉辦消費嘉年華,希望吸引更多居民和遊客到各區,為商戶創造更多營業額,令各社區盡快復元。

離島工商聯會理事長阮若華表示,離島消費嘉年華於七月廿三日起至十月十五日,廣受遊客居民歡迎,雖然活動中間受到「天鴿」風災影響,暫停數日,但現在已經全面繼續。

中南區工商聯會副理事長盧定淦稱,中南區工商聯已於本月十六日恢復逢週六、周日在十月初五街舉辦的康公夜市,誠邀廣大市民和遊客來體驗。及後十月七日至十二月之間,將逢週六晚上八時半,會繼續舉辦獅藝及武術賞析晚會,展現中華傳統舞獅及武術表演。

中南區社區消費無限fun將於九月三十日正式啟動,活動已有六百多家商戶參與,提供超過八百種不同的消費優惠。今年繼續舉辦「區區有特色快閃藝團」、「新橋青年創夢市集」、「關前關後爛鬼樓之‘琴‧棋‧書‧畫’」、「中秋聯歡派對」和「十 ‧ 一黃金周歡樂派對」等活動,吸引更多居民遊客來到社區消費。

北區工商聯會會長黃健中表示,北區工商聯會舉辦的第十屆北區消費嘉年華開幕式於十月十三日在祐漢公園舉行。今年再接再厲,除繼續印製一百萬張抽獎券外,為迎合網上宣傳平臺,擴大宣傳層面,將加入電子優惠券元素和電子抽獎的元素,吸引年輕一代入區消費和娛樂。今屆的活動項目,將保留傳統的嘉年華親善小姐落區拜訪商戶,作?嘉年華招商工作,同時收集商戶的營商意見,便於向政府相關部門反饋;還有一連五場的輪盤(推廣周)即時獎,回饋一眾消費者,只要憑消費後有商戶蓋章的有效抽獎券(輪盤即時獎),即可參加,同時可保留終極大抽獎的抽獎券,直至活動的閉幕晚會,屆時將抽出百多份獎金獎品。

為了加強宣傳,吸引更多旅客和本澳市民入區消費,將舉辦「北區商戶推廣日」,組織參與商戶,以優惠展銷形式或商品推廣/推介形式,集中北區商品和特色美食,推廣至旅客和廣大的居民。亦會推出「街頭文娛互動」,透過表演或遊戲,與旅客互動、與市民互動,贏取紀念品或商戶優惠券,鼓勵留區消費。

從上述的各區活動來看,也正如筆者前面所言,新意似乎不大。值得稱道也就是中南區的特色活動系列,;北區引入的電子元素。其背後所涵蓋的體驗與參與理念,以及科技現代手段倒是頗為符合當前消費觀念的變化。

其實,除了上述的展會、嘉年華活動外。離島工商業聯合會、中南區工商聯會、北區工商聯還注意到另外的一些問題。比如希望政府與博企協調,分流會展客到社區,帶動消費。而且他們還就風災後提振社區經濟向政府提出四項建議,包括:一、三區工商聯每年都會於區內舉辦消費嘉年華,短期內考慮結合原定的社區消費嘉年華活動,加大資源投入,令更多消費者受惠,商戶提升營業額,同時展現澳門災後復原的社區活力。

二、考慮配套活動推出社區商戶消費券,支持居民遊客落區消費。建議政府配合社區消費活動推出指定社區的配套消費券,鼓勵市民遊客社區消費。每家參與商號都會有二維碼,經二維碼抽獎獲得消費券後,可到商戶內購物,創造二次消費。一方面商戶自己提供優惠,亦希望政府可加大力度,如提供一定金額的消費券,帶動社區經濟。

三、加強引客入區消費。政府未來將有不同展覽會,希望可與博企協調,增設大型度假村到社區的週期往返旅遊巴士,引會展客及度假村旅客入社區消費。希望經濟部門主動和博企協調路線及旅巴班次,同時交通管理部門及公共地方管理部門也積極配合,在社區中規劃出合適的臨時停靠點供旅遊巴臨時上落客。

宣傳要全面配合,搜集和整理社區內的特色美食,特色商戶的資料作宣傳,讓遊客不下車也知道社區內有甚麼特色。因為社區不同於旅遊景點有宏偉建築和知名招牌讓遊客自己網上搜尋。

四、前瞻規劃舊區基建,切實投入推動執行,不要長期停留研究階段,定出建設時間表,讓商戶居民有所期盼。

且說該四點建議,其中社區消費活動的舉辦已經是常態,應該繼續堅持,並且努力往品牌方向去做,各區協調不同的主打,如中南區可以主打傳統美食,以老字型大小的名義聚集客流,集合夜市等形成本澳獨特的飲食消費品牌。北區則可以主打手信、電子產品的消費形象。離島區可以結合金光大道等已有的高端硬體,走較為高端的消費之路。

其二,所謂的消費券,筆者認為初衷雖好。但能否實行,如何實行還需要深入考量。沒有一整套完整的統籌方式,恐怕只會是適得其反。畢竟,三區工商聯合所提出的消費券模式,已經不同於在各自活動中的消費券,而是希望政府配合推出。這其中涉及的問題就後雜很多,首先消費券的發行額是多少,這些額度所代表的資金誰來出?倘若政府來投入,恐怕就是等於變相的資助某一個區域的商戶,很容易在社會上引起爭議,甚至是被批評為利益輸送。畢竟,這不是如醫療券是惠及全民。而倘若由商戶來出,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商家會把成本再折算會商品當中,實際消費者是無法受益的。反而會讓人感覺到受騙上當的感覺。尤其是是對重要目標之一的遊客而言,以內地為例,近年來隨著內地商業的發展,各種的行銷活動是層出不窮,消費券更是最為流行的模式。但從根本上來講,多數時候都是消費者被「套路」,商家常用的手段一是先調高單價,再允許使用消費券;二是要求消費必須達到一定金額才能使用消費券;三是強制配搭出售。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消費券只是徒有其名,並沒有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因此,可以說本澳的主要客源——內地遊客已經對消費券有著相當的排斥感。即使是推出消費券,能夠接受和認可的也不多。而且,如前所言,本澳參與的商戶可能也難保不會出現違規的操作(就連醫療券推出後,不是也出現過套現等的違規方式?)

再者而言,從過往國內外政府出面發行的消費券實施情況來看,主要的方向都是惠及大眾,且集中在公共社會需要的領域,如文化領域、體育領域,也有些地方曾經推出過旅遊的

消費券。其目的一般都是具有相當的公益性。甚至是為了應對經濟的波動,來拉動內需。至於完全以促進商業消費為目的,只是集中在某一區域特定商家受益的消費券還這是沒有聽說過。倘本澳要嘗試,可以預見的是,肯定會有相當大的阻力。

其實,在分析上述問題後,對於消費券是否可行並不是完全給予否定。而是可以採取折衷的方式。比如,政府只做配合,作為監督方和保證人的身份出現,而非作為投入方。借助現時消費者委員會定期進行的物價調查體系,對商家的價格行為予以監控,從而為消費者憑消費券購物的時候,更加相信是真的得到了實惠。而這也正正使得消費券模式得以實現最終目的。

另外,如工商聯所提出的「每家參與商號都會有二維碼,經二維碼抽獎獲得消費券後,可到商戶內購物,創造二次消費。」其實,這一點還能繼續延伸。且不說,所謂掃碼獲得消費券,能否真正帶來二次消費。即使是帶來的二次消費,也還是一時的。完全可以繼續加以整合,配合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讓遊客不僅有二次消費,即使是離開澳門後,也能繼續消費。這才是長遠發展之路。當然,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分配等會更加的後雜。但確實是更加符合當前消費趨勢的發展。

還有就是如果真的是希望以遊客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群體。那麼支付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在過往已經有電子支付等方式的嘗試之後,應該進一步擴大新型電子支付的普及。

其三,在來說說引客入區的問題。這個在本澳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包括政府也已經做出過不少的嘗試,比如社區旅遊計畫等。可以說今次三個工商聯所提出的建議從實操性上更具有進步,而且是從內外兩個方向著手。先是希望「政府未來將有不同展覽會,希望可與博企協調,增設大型度假村到社區的週期往返旅遊巴士,引會展客及度假村旅客入社區消費。希望經濟部門主動和博企協調路線及旅巴班次,同時交通管理部門及公共地方管理部門也積極配合,在社區中規劃出合適的臨時停靠點供旅遊巴臨時上落客。」這可以實現從外部引來客流。其次是內部的「宣傳要全面配合,搜集和整理社區內的特色美食,特色商戶的資料作宣傳,讓遊客不下車也知道社區內有甚麼特色。」

這其中,關於內部的特色整理與配合宣傳,其實還可以走的更遠一步。各區工商聯不妨聯合區內特色的商戶,進行深入的歷史、文化挖掘,甚至是重構。不但是在對訪澳旅客進行宣傳。更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先域外宣傳,最理想的效果不是旅客到澳門後才通過宣傳資料來知道區內的特色,而是來訪之前就已經有所慕名。

其實,不管如何努力,總會有些旅客到訪澳門卻無暇深入各區。這時候,以「外賣」方式讓他們得以消費不同區內的產品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