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換血」注入新思維應任重道遠為廣大市民服務 博言

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依法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立法會的十四名直選議員和十二名間選議員,新一屆議員不僅「穩中有變」,亦立法會帶來「新血」,更體現出本澳民主選舉進入新里程碑。尤其是呈現新社會形態、新公民氣象,更折射在新當選名單中,當選的十四名直選議員,平均年齡僅四十六歲,低於四十六歲的當選者有八人,更誕生議會史上二十六歲最年輕議員,傳統建制基層選團亦順利完成交棒,更新換代,特別在未來四年裏,相信社會都期望新一屆各位候任議員都應履行其的參選承諾,遵守議會的規則,盡心盡力為居民謀求福祉才是真諦。

眾所周知,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的選民總人數則約三十萬七千人,較上屆增加約三萬人,而共有十七萬四千八百七十二名選民在直選中投下神聖一票,投票人數創新高,投票率回升至百分之五十七點二二。今屆立法會直選參選組別及候選人數破歷屆紀錄,共有廿五組參選、一百九十一名候選人。雖然選舉前夕有一組退選,組別修正為廿四隊、一百八十六人,但組別及候選人數仍是歷屆之冠。最終十四個直選議席,由十二個組別瓜分,群雄割據,板塊平均,歷屆鮮見。廿四個直選組別,除了熟口熟面的傳統基層、地域鄉族、博彩商界、中產標籤、民主派、自由開放陣營等固有參選格局外。另一方面,今屆立法會選舉僅有「澳粵同盟」、「同心」兩隊贏得兩個議席,其餘十席均來自不同組別。縱觀勝選組別中,傳統基層的工聯、街總、婦聯合共三萬八千五百三十二票;鄉族四萬二千一百九十六票;民主陣營四萬五千○六十票;博彩商界一萬○四百五十二票;中產學者九千五百九十票。如果連同得票三千以上的敗選組別計算,同樣具博彩商界背景的「澳發新連盟」和「革新盟」合共一萬八千六百三十八票;中產青睞的「公民監察」與「傳新力量」合計一萬六千七百五十二票;首次出戰的博彩員工隊伍「博前」拿到三千一百二十六票,是後段班的「票王」。各政治板塊取得的選票勻稱,與過往個別板塊突出,天秤失衡的現象,截然不同。今屆十四席由十二個選團分配,對比過往,實屬罕見。反映社會政治選在變,選民在求變,訴求更清晰、理性,傳統基層、鄉族、民主派、博彩商界、中產中間等路線各有千秋,新興、獨立、單向選團也打動不少支持者,體現社會包容性更強、選民有慎思揀選認為可代表自己的選團,珍惜手中一票。並非如外界所指的「蛇齋餅粽」、賄選買票、報答恩惠、政治冷感、慣性選擇可一概而論,亦顯見選民對惡意抹黑、謠言漫天等低劣手段有辨識智慧,呈現出公民意識進一步提高、成熟的氣象。

今屆立法會選舉也折射出中間路線、博彩員工、基層公僕,甚至打正「海一居」維權旗號的隊伍,無論建制與非建制都更細分定位,分拆出選,進一步印證利益多元化及碎片化的新社會形態。雖然結果並無改變議會的政治板圖,但新選團出現、新鮮人當選,政治光譜得以擴大,隱見公民意識越趨成熟,社會樂見。在成功當選的新一屆直選議員當中,其中的位新面孔的年齡分野,正正在平均年齡之下,除蘇嘉豪外,林玉鳳與梁孫旭都祇有四十五歲和三十九歲。這反映年輕人更願意問政、監督政府,年輕選民更關注社會發展、留意政治議題,促成議會「換血」,注入新思維。有學者則主夥,社會普遍以「穩中有變」來形容今屆選舉結果。無論是社會結構還是民眾需求等,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而從直接選舉的選舉文化當中,則仍處於「鐵票時代」,鐵票時代的意思是,它的基本板塊是比較固定的,選民在投票時考慮政綱內容、電視辯論表現、現任議員的工作表現,要弱於情感紐帶,感情分較多。辯論的表現不好,但在得票上看不到相應的聯繫。其實,有學者分析廿四個參選組別的政綱,發現政治訴求最多的組別是民主昌、學社、民主新,其中學社未提及過青年參政訴求;非政治訴求最多的組別是公民監察、新希望、學社和傳新力量;傳統組別包括鄉親派在內都未有提出文創、文化、保育等訴求。有學者指,從選民投票意向看,非建制板塊的四席較上屆增加九千多票,建制派不包括鄉親派增加一萬多票,中產專業包括公民監察、傳新力量共新增一萬票,意味著新增投票選民的取態分配基本均勻,反映澳門社會對社會議題的看並非「一面倒」,政治訴求、務實改善經濟民生、政府監督等都吸引首投族。

今屆選舉結果雖然是「穩中有變」,但也反映出選民有「穩中求變」的意願,即使是在傳統板塊,亦可以看出改變。其中「同心」、「群力」2個傳統陣營組別,其得票率從上屆的18.97%上升至今屆的22.32%,所競爭的票數超過10,000票,這個情況反映基層民生需求十分強烈,依賴性較強。反觀鄉親派亦出現調整,「澳粵」與「民眾」、「民聯」上屆的得票率為29.12%,今屆則下降至24.44%,認為選民相對會有一個理性的選擇變化。正如有學者所言的,「天鴿」風災過後,社會曾經有意見認為風災期間政府救災不力所造成的民怨,可能會推高投票率。但方泉則指,過往本澳立法會選舉出現過的最高投票率為59%,但今屆選舉投票率僅有57%,風災過後並未看到投票率有明顯上升,反映政治熱情並不高。也有學者認為,今屆選舉結果亦反映年青一代的訴求,雖然選舉競選宣傳期僅有短短2週,但首次參選的「傳新力量」仍能獲得7,000票,表現良好,亦反映出年青一代對於參與政治及社會事務的熱情。至於連續三屆參選終於「入局」的「公民監察」候選人林玉鳳,這代表選民期盼有代表專業人士的人進入立法會,利用現代、專業手段及途徑,有效地改善民生,亦期望未來可以有更多專業人士有機會進入議會。在未來公共意識及選舉文化的發展上,未來社會應以更理性的觀察,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負責任的態度去實行自己的權利。

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今屆立法會選舉的鄉親會、工商界背景選團的得票減少。正如有學者所言的,票數減少的民眾、民聯,不能簡單與過去四年工作的表現畫等號,因加上被認為多數票源來自福建鄉親的市民力量和海一居維盟的共三千五百票,其實減少不多。「澳粵」本身的得票數並沒有減少,但「民眾」、「民聯」則有所下降,並不認為這與過往議員的工作表現有關,而是今屆選舉當中「市民力量」及「海一居維盟」的出現,由於上述2組與「民眾」、「民聯」同樣以福建鄉親選民為主,2組所得票數約為3,500多票,正正就是「民眾」、「民聯」今屆所損失的選票數目,認為此情況屬於選民的合理變動。也可以講明另一個問題就是,選民較務實,總體主張經濟民生為優先的組別得到大部分選民支持,這給所有參政議政人士帶來啟示,經濟民生是選民最大訴求,若單打政治牌,對擴大選民基礎會有很大限制,未必得到支持。從各個候選組別的得票來看,認為今屆選舉的首投族可以分為3類,包括對政治訴求感興趣、對民生訴求感興趣,以及較為中間、冀能以建設性的方式監督政府。有學者也反映出,本澳政治力量的分佈基本維持,大格局並沒有改變,非建制合共取得45,000多票,佔總體投票選民的四分之一,而建制派仍佔四分之三。而從非建制派的小板塊來看,則具有一定突破性,例如溫和及相對激進的非建制派中,後者在今屆選舉中獲取一個議席,反映政治生態發生了一定變化。無論甚麼組別,只要顯示對政府加強監督,普遍得到選民認同。反過來說,政府今後的施政,必須要按照科學、公開、有效率的原則,若做得不好,選民對這方面的呼聲會越來越多。

然而,對於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一如外界分析,新一屆議員「穩中有變」,既體現「鐵粉」支持,也為立法會帶來新血。有學者認為,新一任立法會議員尤其是幾位「新丁」,應盡快度過「磨合期」,在不同範疇的議題上爭取和其他議員的理性合作。有學者則認為,與上屆最大不同的是媒體管道日益發達,資訊擴散更廣泛,討論的話題也形式多樣。很多參選人對此並沒有足夠重視,也沒有做好應對工作,在競選過程中顯得更為被動。在未來四年,除了議員監督政府,大衆也通過媒體和訊息來源監察議員,議員應學會通過新的資訊平臺及時發佈訊息,反饋想法,與支持者及社會溝通互動,凸顯意見領袖的價值。並尋求與其他議員的合作,發揮最大影響力。尤其是,澳門的政治生態與周邊地區不同,不應存在絕對的「支持派」或「反對派」,而應以事論事,在立法會內外率先尋求最大共識,推動議案,推動澳門發展。議員的政績更應反映在推行了多少議案、議題上,而不應該流於類似叫口號的「政治權術」。議員如何通過多樣化的公開管道,針對自己所關注的範疇和議案,盡可能收集更多的市民聲音,從市民的需求中找到具備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將十分考驗議員們的專業能力和政治智慧。議員提出議案的具體內容,不應該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應該是單靠收集十份八份的意見,就代表「諮詢了業界」,每一次諮詢應更廣泛公開。其實,立法會主席賀一誠日前也指出,每屆議會都有新的議員進入議會,希望更多新面孔可促進議會工作做得更好。澳門傳統都是希望一個和諧、有理據的議會監督社會。任何一位議員進入議會都需要跟隨《議事規則》辦事,如果無違反《議事規則》,任何行為都是正常。最重要是議員不要違反《議事規則》,主席按《議事規則》辦事,任何議員違反都會受到管理。議員有兩大工作,一是立法,一是監督政府。法律規範了議員的工作,特別是基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了議員的職能,議員須依法監督施政。

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除了反映「穩中求變」之外,也反映出專業人士漸受重視。例如,作為年輕人代表的第一次參選的傳新力量,在短暫的競選期有較好表現,最終獲得超過七千票,這是也理想的結果。至於過去已經兩次屢敗屢戰及終於今屆入局的公民監察的林玉鳳,其作為一個高校教師,代表選民對專業人士進入議會,相信其將在議會上提出改善民生的可操作建議的期盼。以「專業」作賣點、具博士學歷的大學老師林玉鳳成功當選,社會普遍都認為將會為立法會的議政帶來新氣象,政府或會因此委任具專業背景且能言善道、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士入局,以作平衡。有學者則認為,這或會影響政府委任的議員人選決定。林玉鳳近日則稱,其非常開心終於進入議會,但因為背負很多人的希望,故感到責任會更大。她又指從今屆選舉票數的變化可以看出,對社會不耐煩的市民有所增加,相信未來4年會是澳門比較重要的轉型期。她指現在特區政府不少法制和法律工具非常落後,難以跟上社會的發展及政府充裕的庫房。故她在參選政綱中提出不少制度方面的改革,她強調未來四年會努力推動政綱中提出針對幾方面的制度問題,否則社會積存的問題只會愈多和愈難處理。她相信自己獲得的票數增加,當中有很多來自「自由身」,有部份源自過去的個案協助、醫療人員及「首投」的年輕人,亦有部分是由於「天鴿」之後自己提出的系統性改革。她又認為,大家希望有一種新的力量、新的聲音、新的改變,並將此投射到自己的組別。之前不太肯定自己所講的『中間路線』大家會否接受,但認為較多澳門人相信只要妥善監察政府及建言,政府表現就會改善,所以今次選舉票數增長較大。指要走中間路線一定困難,因為社會紿終有兩極趨勢,而要行得成功亦需要更多人支持,亦需要很多嘗試,又指議會工作不只講出意見,還包括通過法案、推動議程等,其哋呢種角色可否有效跟各方合作,這會有一定挑戰。

另一「新血」進入議會是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亦就是「學社前進」在選戰中以九千二百一十二票奪得一個議席,僅有廿六歲的第一候選人蘇嘉豪,將成為立法會歷來最年輕的議員。蘇嘉豪日前則形容今次勝選如履薄冰,成績歸功於團隊。對輸贏他沒想得太多,只希望可打出漂亮選戰,得到認同非常開心。蘇並指從參選開始已表明要做好自己,面對抹黑不糾纏,未來在議會也希望回歸理性討論,用時間爭取今日不接納他的人的支持。他會以工作說服對自己有偏見的人,希望和市民打成一片,亦認為議員和市民的關係不分上下,甚至市民在更高位置,呼籲市民監督立法會工作。他更是指出,今次勝選是全澳居民給予的機會與榮耀,將會按照參選政綱「革新議會」,希望在立法會帶來新氣象,令議會更開放及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希望澳門年輕人更有信心地留在澳門。「永續發展」將成為未來他在議會工作中的重要依據,推動澳門可持續發展,亦懇求團隊及選民在未來四年以堅定的力度監督他在議會的工作。其實,社會對蘇的關注,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來自年輕一代的民主派代表,有人亦會擔心他會「年輕少狂」。而蘇近日在公眾電臺上則表態指,「愛之深,責之切」,真正的愛國愛澳毋須以口號表忠,更要以行動指出問題,希望當局馬上糾正不善之處。他強調自己不是激進,只希望主動善用監督政府權力。蘇嘉豪希望公眾放心,他對香港過去幾年的情況感到痛心,澳門應引以為戒;特區政府在政制改革可大膽向前,疏導社會上對民主滯後的怨氣,避免出現香港過去幾年的不愉快事件。蘇嘉豪認為,香港出現議會暴力的背景來自製度暴力,難被發現,值得社會關注。蘇嘉豪進入議會後,希望立法會改革,開放小組會議,公開立法和修法過程,讓公眾和傳媒及時剎停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況,避免出現如離補法、土地法和租務法等即將細則表決前才爆發的爭議。他希望能主動善用監督政府的權力,包括提出法案、辯論動議及聽證動議。關於颱風天災的問題,蘇嘉豪考慮提出由立法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傳召相關人士查詢責任。蘇嘉豪強調自己不是激進,澳門政治文化相對傳統保守,形容是「一隻蚊飛過都可以好嘈」,他會堅持以理性論政的方式,結合過去在社會運動和抗爭的策略,不為溫和而溫和,不為激進而激進。如此成熟及理智的承諾,筆者也相信此位較有高學歷的新生政治青年,不會辜負支持他的9,213位選民,正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任何本澳居民也是容不得類似香港或臺灣地區「獨派思潮」的出現。

因此,對於新一屆立法會的產生,社會共同的期望,就是正如澳門中聯辦負責人日前指出的,澳門立法會是依據基本法設立的立法機關,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新一屆立法會將依法履行澳門基本法賦予的職權,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共同維護「愛國愛澳、民主和諧」的立法會文化,促進澳門繁榮穩定發展,推進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同時,行政長官也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與立法會共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密切溝通、務實合作、為民服務。共同致力增強國家觀念、推進法制建設、弘揚愛國愛澳精神、保持民主和諧氛圍,攜手努力為廣大居民的安居樂業、為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融入國家發展、為「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的豐富完善而不懈奮鬥。筆者也相信新一屆立法會無論是「舊友」或是「新血」亦好,將會一如既往地遵守《基本法》及立法會相關的法律法規,認真履行議員的職責,不辜負背後選民的支持及社會的期望,也相信新一屆立法會將會有新的氣象,推動社會政策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