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士加價方案或是時機不對會加劇社會怨氣 博言

相繼在較早之前當局批給的士加價之後,本來社會對公共交通服務質素產生過大的質疑,而政府當局近日又提出的巴士加價方案,連日來引起社會熱議及甚至有過多的不滿聲音,或許正所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尤其在經濟環境沒能走上正軌,或正值「天鴿」颱風災難的社會怨氣還沒平息之際,當局提升巴士加價方案,無疑受到社會的質疑加幅驚人及產生過多不同形式的怨氣,關鍵或許加價的方案與最初的巴士監管服務政策在時機上不配合,也有違過往政府公交優先的政策,政府對是次巴士加價方案應該審慎三思,特別是向市民「開刀」並非可行政策,必須要考慮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當局應聆聽社會對票價及推出時間的意見。

眾所周知,這次交通事務局向交諮委諮詢調整方案是建議全澳巴士車資不分區份,劃一現金收費六元,但保留巴士卡優惠,一般巴士線「嘟卡」三元,帶有「X」的快速巴士線「嘟卡」四元,並調整學生卡、長者卡價錢。今次加費方案設第二階段,以區別本地居民及非本地居民的車資優惠。爭取加費後一年內為居民更換「本地居民專屬卡」後,外僱、旅客等非本地居民只能使用普通巴士卡,普通卡一般巴士線收四元,快速巴士線收五元。有關加費方案建議全澳巴士路線不分區份,劃一現金收費六元;在巴士卡支付方面則維持優惠,但分兩個階段執行,第一階段主要是幫助本地居民「換卡期」,爭取一年內完成,日後本地居民可持有「本地居民專屬卡」,車資較非本地居民可購入的巴士卡優惠更便宜。在第一階段,無論本地居民抑或非本地居民,以巴士卡支付車資價錢相同,一般巴士線「嘟卡」三元,帶有「X」的快速巴士線「嘟卡」四元。「換卡期」後將進入第二階段,非本地居民的巴士卡車資將提升,一般巴士線「嘟卡」四元,帶有「X」的快速巴士線「嘟卡」五元。另外,學生卡收費亦因應調整;持有長者及殘疾人士卡者,全日僅在繁忙時段的兩個小時內需付車資,其餘時間免費。對於加價的問題,當局的解釋則指,今次加費是考慮到十年未有調整,減輕巴士公司營運壓力及政府財政援助開支,亦希望鼓勵步行,減少「搭一兩個站」的情況。二0一一年新巴士服務合同至今,政府在巴士方面已累計投入四十五億元公帑,今年的九億六千萬元亦未必足夠。但現時每日載客量平均五十八萬人次,本月平均每日更超過六十萬人次,班次服務提升至一萬○八百班,運行公里數達到十四萬公里,「一日足夠行三個地球」,存在壓力。目前每月需付七千九百萬元財援巴士公司,相信加費後每月能減少一千三百至一千五百萬元財政援助金額。但所節省的資助將投放在巴士更換方面,如將小巴換中巴,中巴換大巴,引入十八米巴士等,令乘客有較佳且舒適的乘車環境。當局也指,是次公共巴士加費並非由巴士公司提出,但指巴士公司在繁忙時段需增加特班車,巴士司機的薪金亦由二0一一年的約一萬元,增加至現時近二萬七千元,營運壓力下,「始終要升」。但也重申當局未有定案,亦未有執行時間,將一直聽取各方意見。

從上述的方案來看,或從當局的解釋來看,或許當局也是試水溫的形式,讓廣大居民瞭解一下或探測社會的反映,但是相信當局也萬萬想不到社會的反映如此之大,近日來神通廣大的網路世界沒不談論此事件,加幅甚高是廣大居民最難以接受的事情,連日來紛紛從各種管道傳出社會怨氣,本來風災的怨氣風波沒消散,現又提升加價達至較過往一倍有多的價錢,無疑是對基層市民在生活中產生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這次當局突然奇想式推出加價的方案,預先並沒向社會收集意見及徵求社會的建議,可以講是閉門造車的方案,這種關涉社會民生的方案,已經遠遠脫離社會,何來執政為民,或科學施政。社會有聲音要當局要三思而後行,其實,這也足以講明,此方案是不受社會歡迎,其實當中的原因是可知的,就是價錢的加幅遠脫離正常的幅度,不科學及不合情理,當局應有第三方面的調查數據,以理服人的方式,制定加價方面,而不是直接推出一種公式性的加價方案,這是不符合及不能配合科學施政的原則。

對於交通事務局建議調升巴士車資的方案問題,連日來就有市民批評政府今次的乘車補貼方案是「倒行逆施」,並認為該項方案若獲得通過,變相就係請旅客搭巴士。也有聲音認為公帑應取之澳門,也應用之澳門人,車資補貼應屬於澳門人福利,並質疑為何當局建議學生及長者要在特定時段才有優惠。也有市民亦批評政府提倡公交優先,認為服務廣大市民的公共交通工具應是公共巴士而非賭場巴,而賭場巴只是服務某一批人,政府要瞭解市民嘅需求,而唔係坐係寫字樓齋講,要搭下巴士先體會到市民困難。其實,對於政府提出的巴士加價方案,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近日則表示反對,指政府解釋加價理據時提出「用者自付」、「善用公帑」2點,協會認同用者自付的概念,但在善用公帑方面,認為公帑應用在令大多數市民都有好處的地方上,並認為每日約有60萬人次乘搭巴士,當中有幾多係本地人、幾多係外地人?我相信本地人一定佔多。公共巴士係唯一嘅大眾公交,如果連政府都唔願意用公帑來解決公交困局,就真係好唔明白。其實,坊間有意見認為當經濟出現下行時,巴士車資亦可相應調降。現時有不少市民「搭一個站」都會上車,令真正需要遠距離乘車的市民無法上車,認為透過調整收費,可令短距離出行的市民利用步行方式出行,騰出空間讓真正有需要的市民上車。

其實,坊間有意見批評今次的巴士車資加價方案過於複雜,認為將來方案生效,可以透過巴士卡及讀卡機程式等技術來解決問題。學生在週日及假日都會利用公交出行,而假日的公交壓力相比起平日來說並不大,質疑沒有實際需要來推出這項措施。而張捷則指,不少長者都會在繁忙時間利用公交出行,如接送孫兒等等,當局亦無必要將巴士收費模式複雜化,認為政府應要釐清概念。交通局提出的巴士加價方案建議,「長者卡」在上午八時至九時、晚上六時至七時兩個繁忙時段需收費,乘搭普通線一點五元、快線兩元,其餘時間免費。有意見則指,澳門邁入老齡化社會,長者數量會越來越多。政府新提出巴士加價方案,原意旨在減少長者在繁忙時間搭車,騰出巴士資源給學生及上班人士。不少長者知道逼不上巴士,已懂自動調節少搭或不搭巴士,毋須刻意加價驅使調節。反而,經常陪伴幼童上學放學的長者則要忍受大幅加價,恐與政府的長者車資優惠政策有矛盾。促請政府交代兩個繁忙時段長者乘車數據,再作客觀決策。有建議指,年滿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的長者維持三毫車資優惠,七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由於缺乏工作能力,建議全日免費,作為社會福利政策。因應「搭巴難」的問題,建議政府推出專巴,供體弱的長者及殘疾人士使用。也有意見指出,日後家傭及外地生「搭巴貴」的問題,指家傭收入有限,但對於雙職家庭及本澳社會有幫助,一律視為外地人收費,將加重其交通費用,並不公平;外地生來澳讀書昂貴,再增搭車費,恐影響其外出的積極性,冀政府三思。

對於政府巴士收費諮詢方案中建議學生享有車資優惠,但不包括周日、假期及八月份。有學界意見則形容安排奇怪,漠視節假日學生出行的需要,擔憂變相鼓勵學生提早考牌買車,有違公交優先原意。又建議趁是次調整收費,將外地澳生列入「學生卡」車資優惠適用範圍。對於節假日及八月暫停「學生卡」車資優惠,也有學界代表表示不解,質疑該種安排無疑是上課時間才有學生優惠,漠視節假日學生出行需要,變相鼓勵家長在節假日時開車接送、學生提早考牌買車,有違公交優先原意,並不可取。期望當局能從善如流,再完善巴士收費的機制。「學生卡」車資優惠,首度區分本地生及外地生不同收費。在本地升學的外地生現時已享有車資優惠,但在外地升學的澳門學生卻沒有優惠,並不公平,故學聯一直要求政府改善。不少澳門學生在鄰近的廣東、福建等地升學,留學期間回澳次數並不算少,加上部分科系要回澳實習,外地澳生車資優惠是「用得著」。有意見則故促請政府趁是次機會,將所有持有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全日制學生列為「本地生」,無論同學在甚麼地方就讀,一律按本地生價格收費。特區政府每年在發放大學生用品津貼時均有收集及驗證外地澳生的學生身份,相信並不會在驗明身份上有太大困難。

本澳巴士服務未見改善,又打算加價,方案引起坊間熱議。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交通問題困擾民生,未優化好公交政策就談加價的方案難令市民接受。面對明年巴士合約到期,政府應先研究如何透過新巴士合約內容提升公交服務,以及整個巴士路網將如何覆蓋等問題,便民出行,才是以民為本。巴士票價隨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調整屬正常舉動,但認為政府不能以十年未調整收費作為增加車費的原因。當局擬加價,需要提出更多的數據資訊才能說服市民。三家巴士公司的合約將於明年八月到期,屆時須簽訂新的合約,認為巴士收費的調整可與有關合同續期一併討論,最重要是將新合約條款、票價與服務質素等因素掛鈎討論。至於當局指有超過一成乘客搭程在一公里內,希望透過加費鼓勵步行的想法,同樣表示質疑,認為鼓勵步行是要從基建配套著手,而非透過經濟手段,這變相影響了有真正需要的使用者。雖然一公里或兩三站的路程對普通人來說很簡單,但對於一些長者或部分殘疾人士來說亦十分吃力;加上本澳步行系統根本未完善,現時很多街道的步行環境並不友善,以步行取代公交優先,言之過早。且「公交優先」是本澳交通運輸的核心,作為一個科學施政的政府不能說改就改,應該要體現到政策的連續性。當局研究的整個調整方案,完全無體現公交優先原則,根本發揮不了鼓勵作用。分開本澳與非本澳居民收費可以接受,但增加長者及殘疾人士繁忙時段收費則有所保留,認為不能忽略長者及殘疾人士在該時段的使用需要。社會一直有聲音希望能將在外地就學的本澳學生納入票價優惠當中,因為這些學生在暑假或新年等假期同樣會回到澳門,希望政府研究。

值得一提的就是,據相關報導指,當年,政府分別以23.3億元、8.1億元、16.4億元分別判給新福利、澳巴、維澳蓮運第一至五標段的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並通過行政長官批示,分8年(2011年至2018年)支付有關的財政負擔。巴士公司每年還有一次機會在此基礎上,根據公式再提出調整服務費申請,如此連環加費,未來五、六年,政府本次調升的決策,可能導致增加15至20億的公帑支出,目前每月需付七千九百萬元財援巴士公司。但此次加費風波,政府完全是「主導」。作為主管部門,應擺正位置,首要以公共利益為重,切實推動巴士服務質素,真正主導巴士服務的市場運作。三家巴士公司更不可視巴士運營為一門「只賺不賠」的生意,澳門巴士服務公司由「二變三」,在經營上不存在線路、客源上的競爭,作為澳門公共服務的經營者,應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通過更進取的企業經營策略,改善服務質素,提升在市民心中的形象,降低運營成本,增加企業利潤,一方面而非一味伸手向政府要,另一方面更不能轉向消費者的身上。甚至有關官員一直自稱按照合同和法理調升服務費,卻罔顧新巴士服務模式之宗旨,改善服務水準和全體澳門居民的公共利益,作為主導巴士服務的政府主管部門,已經嚴重失職,公然挑戰民意,如此,行政當局失去的不只是公帑,還有民心。從當局支助各巴士公司的金額來看,真是嚇人一跳,今次以坐快車的方式,向社會公佈加價,這也是當局不只一次的蠢事,所負責的主責官員應三思而後行,多為廣大居民著想,深入瞭解民情之後,加提出加價的方案,如此魯莽的加價形式,無疑是不科學及不合理之舉,更是自然會引起社會的強烈不滿。

交通事務局今次擬調升巴士費,有議員認為當局不應該拿普通居民頻繁使用的公交服務開刀,認為關閘巴士總站停止,居民怨聲載道,拋出如此具爭議性的話題簡直是「幫倒忙」,時機不對,也加劇社會怨氣。調升巴士費無助公交優先,在落實輕軌提升公共服務運力之前,巴士費不宜加價。議員宋碧琪日前則指出,車多路窄是澳門交通困局之一,隨著人口和車輛的不斷增加,為路面帶來沉重壓力,塞車問題成為居民揮之不去的夢魘。交通局先後調升汽車鎖轆、咪錶、公共停車場收費,顯示當局著重以經濟手段控車,她認為破解交通困局不能一味使用經濟手段,必須配合平衡各個道路使用者關係、優化路線規劃、改善公共巴士服務質素,否則存在剛性用車需求,祇會增加居民經濟負擔。公交優先作為交通運輸政策的核心,當局理應鼓勵居民放棄私人用車轉乘公交服務,惟居民上不了車的情況普遍存在,剛性需求依然強烈,調升巴士費與公交優先理念相違背。居民不滿巴士服務,以及關閘巴士總站停止運作周邊地區交通情況一團糟,當局建議巴士費加價實在不合適,不但無助步行,反而提升居民購買電單車意慾。本澳財政穩健,庫房盈餘豐厚,未到須向市民開刀的程度,減輕巴士公司營運壓力可從調整服務費上考慮,當局卻偏偏向普通居民開刀,用居民收入填補巴士公司的財政壓力,在居民薪酬無調升前,交通成本增加,加重居民生活壓力,實在讓居民難以接受。在當局積極出臺措施提升擁車成本後,不少車主已經開始放棄私人車輛。面對日益上升的旅客數字,自由行旅客的比例不斷上升,倘巴士費加價,在無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可選擇的情況,他們也祇能 「硬食」。公共巴士的日均載客量激增至六十萬人次,大部分有其剛性需求,需要跨區跨橋上班,提升收費不可能達到政府加費鼓勵步行目的,更談不上舒適的乘車環境。建議政府盡快落實輕軌建設,提升公共交通運力。

公共巴士是本澳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建立完善的公共巴士服務體系對於支持澳門城市和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但是現時三巴服務收費價格等於每月票款收入加上政府財政援助,究竟加價後是政府抑或巴士公司得益?專頁表示,現時三家巴士服務價值費用不一,新福利最高、另兩巴較低,但三巴服務質素相若,加上政府從未公開服務費用判給明細。日後加價後,車費歸巴士公司所有,加價幅度達二至三成,部分路線更加價一倍,但政府財援費才減不足一成半,質疑巴士公司亦從中得益。希望政府交代巴士公司具體得益。而是次交通局日前提出的巴士收費方案,建議所有巴士車資調整至現金6元,無疑會引起社會迴響。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日前回應社會的質疑則指出,澳門的巴士車資10年沒有調整,認為今次「唔係加價,而是調整、更新」,不覺得加價會令社會難接受。再者,是次當局提出的建議方案有區分到居民、非居民的票價,長者及殘疾人士、學生亦有乘車優惠。由他上任兩年多以來,平均每日乘搭巴士人次由53萬增加至60萬人次,澳門地小人多,路網有限,難以承受不斷增加的巴士。故此他鼓勵有條件的市民多步行,除有助鍛鍊身體,也能減輕巴士的壓力。不知是否理解錯誤,用提升巴士服務價錢的形式來幫助居民鍛鍊身體或減輕巴士的壓力,這種解釋是否過於兒戲或不實際,真是不知民間實情及所需,當然對於哪些出入有賓士代步及高薪厚祿的高級官員來講,但是對於生活在社會最基層的普通大眾自然不能相比,政府不能漠視民意,也不應一意孤行,希望政府對有關加價方案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