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怎麼開

2016年10月27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2017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由此,全黨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黨的基層組織進入「十九大時間」。

黨代表怎麼選?

召開十九大,首先要確定誰參加十九大。為此,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時,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黨的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組部隨後對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進行部署,並通過媒體通報了兩個重要資料和一套代表產生流程。這兩個數據是:十九大代表名額共2300名,比十八大時增加30名;共劃分40個選舉單位,與十八大時持平。這40個選舉單位包括31個省級行政區、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中央金融系統、解放軍、武警部隊、港澳臺。

選舉從推薦提名開始,推薦提名從基層開始。

在地廣人稀的北疆沙漠,「為了我的一張推薦票,蘇木(鄉級行政區劃單位)黨委工作人員冒著風雪開了3小時車,翻越茫茫沙漠行進200多公里,把流動票箱帶到了我的跟前。」2017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守邊農牧民黨員嘎拉巴特爾,將「阿拉善右旗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人選推薦票」投入票箱。在交通和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農民工黨員梁少華是從微信黨建群裏得知,他家鄉的街道黨委將推薦十九大代表。交接好廠裏的工作後,他坐上長途汽車,回到家鄉參加推薦會。

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讓每個黨員參與選舉。「環視聽」工作室記者梳理發現,各省、市、自治區等選舉單位公佈的報告中都有這樣一句話:各基層黨支部的參與率達到100%。很多選舉單位的黨員參與率也達到99%以上。

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研究員李穎告訴「環視聽」工作室記者,黨代表的產生必須經歷「三上三下」的過程。以湖南為例,第一輪,基層黨委根據所屬基層黨支部和多數黨員的意見,按程式遴選出8051名推薦人選,徵求意見後上報縣(市、區)委、省直廳局級單位黨組(黨委)和高校、企業黨委。第二輪,縣(市、區)委、省直廳局級單位黨組(黨委)和高校、企業黨委從中遴選出1301人,返回徵求意見後,遴選出970人上報市委和有關單位黨委。第三輪,市委和有關單位黨委從中確定121人,返回徵求意見後,上報省委。

「三上三下」過後,各選舉單位黨委常委會研究提出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名單。2017年4月4日,貴州確定了45名初步人選,其中黨員領導幹部26人,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19人。《通知》要求,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占比例一般不少於1/3,黨員領導幹部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2/3。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教授楊德山告訴「環視聽」工作室記者,「提高工人、農民代表比例」是新世紀之後黨內民主改革和建設的重要目標,近幾次全國黨代表大會,領導幹部代表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而一線代表的比例在不斷上升。

四川農民工黨員余德春,在家鄉丹巴縣水子鄉組建家政服務隊,人均增收8500多元。經過「三上三下」,她的名字出現在四川省初步人選名單中。省委組織部和相關部門對初步人選名單進行公示,每個人的姓名、性別、民族、年齡、籍貫、參加工作時間、入黨時間、學歷、現任職務等都在公示之列。初步人選還要提交省委全體會議或相關會議,投票確定候選人預備人選,預備人選名單再提交給省黨代表大會或相關會議,選舉產生正式的黨代表。經過這兩次會議後,餘德春正式當選為十九大代表。「十七大時首次規定以黨內檔形式公示初步人選名單,十八大代表選舉時進一步充實了公示內容,改進了公示形式。」李穎說。

2017年9月6日,《解放軍報》公佈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選舉產生的303名十九大代表名單。至此,2300名十九大代表中的2271名已全部產生並公佈,僅有29名港澳臺代表名單未公佈。

領導人怎麼當選?

很多選舉單位最終的黨代表名單中,有一兩個人的名字之前並未出現在公示的初步人選名單中,這就是中央領導人。2017年4月20日,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39名。其中38人出自16天前公示的初步人選名單,新出現並且全票當選者的名字是習近平。

「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到地方參選,始於十七大。這是為了充分體現黨內民主原則。現任中央領導人也不是下屆代表大會的當然代表,得由選舉單位提名、選舉才能成為代表。參選地方可能與中央領導的家鄉、工作地等因素有關,但也並非完全如此。」楊德山告訴「環視聽」工作室記者。當選當天,新華社寫道:「帶著對貧困地區群眾的牽掛,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參選,這是對貴州各級黨組織的極大信任,是全省廣大黨員的巨大光榮,是對貴州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是對貴州脫貧攻堅的巨大激勵。」《貴州日報》寫道:「體現了我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習近平前兩次都是在上海當選黨代表。2007年當選十七大代表時,他是上海市委書記。2012年當選十八大代表時,他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十八大時,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分別在上海、山東、重慶、上海、河南、山西、天津當選。除習近平外,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的當選地與其工作地有關,當選時分別是重慶、上海、天津市委書記。王岐山是山西天鎮人,在山西當選。

今年,7位政治局常委均改變了選區,分別在貴州、廣西、內蒙古、新疆、雲南、湖南、陝西當選。他們都沒有在相應選區工作過,籍貫也不是相應選區。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還有政治局委員、四大班子副職領導等,他們也要在各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等選舉單位當選。

黨代會怎麼開?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議程由《黨章》賦予它的職權決定。」楊德山告訴「環視聽」工作室記者,中共十二大《黨章》規定其職權為「(一)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二)聽取和審查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三)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四)修改黨的章程;(五)選舉中央委員會;(六)選舉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十二大是改革開放之後召開的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又處於黨中央領導集體新老交替之際,會議期間,既有開幕詞,又有閉幕詞,還有兩位老一輩革命家的講話,所以會期較長,為11天。十三大和十四大因涉及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聽取和審議,較之後來幾屆多出一天。十四大宣告中央顧問委員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大會通過的《黨章》關於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刪除了有關中顧委的內容。

十五大以來,全國黨代會議程比較固定: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修改《黨章》;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十五大至十八大,連續4次黨代會的會期均為7天。

「一個好的大會報告是最重要的,這個報告在大會之前就開始準備了。」李穎說。2012年1月,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啟動,習近平擔任組長。10個多月裏,習近平8次主持召開起草組全體會議,研究部署報告起草工作。2012年9月,起草組根據各方面回饋的上千條意見和建議,對報告稿共作出增寫、改寫、文字精簡507處。11月初,十七屆七中全會又對報告稿提出196條意見,起草組做了41處修改,提交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修改後再次提交全會分組討論。各組經過認真討論,又提出5條意見,起草組建議修改1處。全會結束時,表決通過了修改後的報告稿,提交十八大審議。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召開第一天,一份64頁、近3萬字的十八大報告,擺在每一名代表座席前。分組討論後再次回饋了158條意見,起草組又作了19處修改。大會最後一天,十八大報告得以通過。

《黨章》的修改,也是黨代會的一項重要議程。「從十二大開始,每次黨代會都對黨章進行修改。有時大改,有時部分修訂。這次大會也會修改黨章。」李穎說,黨的指導思想也是在黨代會上確立的,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八大分別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政治局委員怎麼產生?

黨代會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備受矚目。以十八大為例,大會召開前一天,各位代表出席大會預備會議,表決通過了247人組成的大會主席團名單,習近平為秘書長。主席團緊接著召開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由胡錦濤等41人組成的主席團常委會名單。大會第三天,主席團舉行第二次會議,習近平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紀委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作了說明,會議表決通過將建議名單提交各代表團醞釀。大會第六天上午,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通過了經各代表團差額預選產生的候選人名單(草案),決定將名單提交各代表團醞釀。第二天,也就是大會最後一天的上午,大會舉行正式選舉。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紀委都在十八大閉幕第二天上午,緊接著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委員25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7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中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書記、副書記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人選,一中全會批准了這些人選。

新一屆政治局委員的產生過程,在一中全會前就開始了。以十七大為例,2007年6月25日,黨中央召開黨員領導幹部會議,400餘位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有關負責人參加。與會者拿到了「可新提名為十七屆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的民主推薦票」。票內列出了一份近200人的名單,他們都符合中央確定的可新提名為十七屆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條件,供與會人士推薦時參考。2007年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同意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建議名單。10月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這份名單,為即將召開的十七屆一中全會的選舉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次民主推薦為完善黨和國家領導人產生機制,推進黨和國家高層領導新老交替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積累了實踐經驗,對於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完善黨內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李穎說。

全會和政治局會議怎麼開?

改革開放以來,除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召開了9次全體會議,歷屆中央委員會都召開了7次全體會議。「通常情況下,一中全會產生黨中央主要機構領導人選;二中全會則在黨代會召開的次年春天、全國兩會召開之前舉行,討論人大、政協、政府、軍隊(國家層面)的最高領導機構成員人選,以及行政機構的改革方案;三、四、五、六中全會主要討論經濟體制改革、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十八屆四中全會破例專門討論了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一屆內的最後一次中央全會準備下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楊德山說。

改革開放以來,每一屆三中全會都是黨和國家新的領導集體形成之後召開的一次全會,其決議常被視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主政綱領,對此後5年及至更長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產生決定性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十二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做出總體部署。

十六屆、十七屆四中全會都審議通過了關於黨建的相關決定。五中全會通常在逢五、逢十的年頭召開,並研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下一個五年規劃。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相關建議規定,「十三五」時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二屆、十四屆六中全會聚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六屆六中全會重點討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十七屆六中全會重點討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十五屆、十八屆六中全會則重點研究黨的建設問題,十八屆六中全會研究了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

中央全會通常一年召開一次,而中央政治局會議則通常每個月召開一次。第一次會議多在一中全會的第二天召開,對學習宣傳貫徹大會精神進行研究部署。如果依此慣例,十九大或將於10月18日至24日召開,十九屆一中全會或將於10月25日召開,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或將於10月26日召開。

截至2017年8月底,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召開了56次會議。歷次召開中央全會的決定,都是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出的。就是在第五十六次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對十九大的具體召開日期提出了建議,為下一個週期做好了部署。

(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