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如何召開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對於執政黨和國家來說,這次大會都是本年度頭等重要的政治盛會,不僅關乎著共產黨的未來,也影響這個國家的下一步。

通過黨代會這一平臺,黨的意志將得到凝聚,並實現新的人事更替。如此重要的會議,其代表如何選出?會議議程如何進行?史上歷次會議有何異同?南方週末記者通過採訪、梳理,力圖提供一幅黨代會的真實圖景。

黨代表提前看黨章修正案

跟五年前十八大於11月召開相比,不少人都覺得「十九大提前了」。事實並非如此,改革開放以後,在11月召開的黨代會只有十六大和十八大,而十三大、十四大、十七大都是在10月召開的,十五大則於9月召開,比這更早的是十一大和十二大,召開時間都在8月。

在召開時間上,十九大並無特殊之處。倒是出席的代表人數再創新高,達到2300人,比十八大增加了30人,雖然人數增加,但增幅卻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小的一次。

中共黨史上,只有二大、四大、六大和十大的黨代表人數,少於上一次,二大的代表只有12人,比一大時還少1個。另外14次黨代會的代表都比上一次有所增加,改革開放以後,增幅最大的是十三大,比十二大時多了391人,其餘幾次增幅都在100人以內,十九大增幅最小。

這2300位十九大代表由40個選舉單位分別選出,包括31個省份、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等。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幾次黨代會的代表選舉單位都是38個,到十八大時才增加到了40個,但開會時的代表團仍是38個。

代表的選舉過程可謂「上上下下,反反復復」。以江蘇省為例,該省共選出了69名十九大代表,但全省各基層黨支部第一次推薦的人選就多達38164人,此後經過三輪遴選後,確定了90名初步人選推薦人選。

據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報導,今年3月,省委組織部向中組部彙報了這90人的情況,經中組部同意進行公示後,又召開了省委全會,從中確定了80人作為候選人預備人選。之後再次上報中組部,待批復後才提交省黨代表會議進行選舉。

為了防止「帶病提名」,江蘇省委組織部還就中管幹部以外的人選徵求了省紀委的意見,6月30日,69人被正式選出。與上屆相比,江蘇省出席十九大的代表「結構更加優化合理」,其候選人中,基層一線代表比例提高了4.6%,工人代表比例提高11.1%,農民工代表從1名增加到3名。

按慣例,黨代會召開前要對這些新當選的基層和一線代表進行履職培訓,目前尚未見到對十九大代表進行履職培訓的公開消息。不過從對十八大代表的培訓來看,各代表團培訓的時間和內容有所區別。

「我們開會前進行了黨性教育。」十八大中直機關代表團的一位代表說,2012年9月17日下午,中央黨校中直分校通過《真情線上》黨性教育課,對參加十八大的一線代表進行了培訓,邀請了井岡山時期革命先人王佐、曾志、江冶華3人的孫輩,講述他們與爺爺、奶奶的故事。

十八大召開之前,天津市生產和工作一線的十八大代表履職培訓則持續了兩天。軍隊出席十八大的基層和一線代表,則被安排到上海,參觀了中共一大會址,此外還走訪了誕生於改革開放時期的上海大眾汽車公司。

除了接受履職培訓,黨代表從當選到黨代會召開之前,還有不少準備工作要做,十八大代表就提前閱讀了即將提交大會表決的黨章修正案(草案)。

《中國共產黨章程》自中共二大正式通過後,已經過多次修改,如十三大規定了差額選舉,十四大明確不再設中顧委。十八大則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目前,十九大的各項工作都按照10月18日開會作日程準備,不過準確地說,這還只是個建議時間,最終要由10月11日召開的十八屆七中全會來作決定。

十一大以來,只有十三屆黨中央召開了9次中央全會,其他每屆中央都召開了7次全會,作為每屆「壓軸」的七中全會,議題之一就是根據政治局的建議決定下一次黨代會的召開時間,同時還要討論通過下一次黨代會的報告和黨章修正案。

召開中央全會時,如果中央委員出現缺額,那麼就要遞補。即便七中全會結束時離下一次黨代會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時間,遞補工作仍然要做,十七屆七中全會就遞補了兩位候補委員為中央委員。

七中全會結束時,各省的書記、省長一般也不再回去,而是留在北京與即將赴京開會的本省代表會合。代表們報到後,中央領導人按慣例會分赴駐地看望、慰問。十八大召開前,習近平看望了中直機關代表團的代表。

忙碌的大會前一天

代表們報到後,就算進入「黨代會時間」了,真正忙起來則要到黨代會召開的前一天,這一天要開若干個重要會議。

2012年11月7日,也就是十八大召開的前一天上午,各代表團在駐地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這是當天第一個重要會議。

會議傳達3天前閉幕的十七屆七中全體會議精神和十八大報告起草與黨章修改工作的說明。這次會議還有一個使命是選舉代表團團長。就31個省份代表團而言,通常是「一正一副」,由書記擔任團長,政府首長擔任副團長。

每個省除了書記和省長,副書記、組織部長以及紀委書記成為黨代表的幾率也很大。有些省份設了2名副團長,另一人就是省委副書記,但如有省內正省級幹部是黨代表,往往就由後者擔任副團長,十八大召開時,山東省政協主席劉偉、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都是各自所在代表團的副團長。

為保證代表團這一臨時組織有效運行,各代表團還設秘書長一職,如果省委副書記不是副團長,一般都擔任秘書長,如果副書記兼任了副團長,則由組織部長出任秘書長。

上午選出了代表團團長,下午所有代表都要集中到人民大會堂,召開預備會,這是當天第二個重要會議。

黨代會開幕前舉行預備會的做法始於中共六大。此後除了十大,歷次黨代會都要先開預備會,七大的預備會開了2天,八大預備會的時間最長,一共開了14天,並與七屆七中全會套開。從九大開始,每次預備會的會期固定是半天,十五大起,預備會的議程開始固定,包括通過代表資格審查委員名單、大會主席團名單和大會秘書長名單,以及通過大會秘書處工作任務、機構設置及大會議程。

十八大預備會是在胡錦濤主持下召開的,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名單,並確定了大會秘書長。審查委員會主任一般由時任中紀委書記擔任,分管黨務工作的政治局常委通常都擔任秘書長,十八大的秘書長就由習近平擔任。

列席與特邀的區別

十八大召開時,列席的黨內人員有314人,他們分為三類,包括不是十八大代表的十七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中紀委委員,以及不是十八大代表、特邀代表的原中顧委委員,還有就是曾經列席過十七大的部分黨內老同志,以及其他人員,如副部級單位的負責人等。

列席十八大的還有147名黨外人士,有現任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黨外人士,以及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主席和在京副主席,以及無黨派代表人士,此外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在京常委中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也受邀列席。作為禮節,黨外人士列席時都入座貴賓席。

歷史上,不同時期黨代會列席人員身份的差異很大,一大、三大至六大都有共產國際的代表參加,其中五大還邀請了國民黨要員譚延闓、徐謙、孫科出席。八大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不僅邀請了國內黨外人士列席,還邀請了五十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參加大會,他們和中國的民主黨派人士一起向大會表示祝賀。

從十三大開始,列席人員的構成開始固定,直到十八大都保持基本一致。黨代會歷史上,十三大做了不少開創性的工作,邀請境外記者參加、差額選舉中央委員都是自那次開始。安排特邀代表也是從十三大開始的,與列席人員沒有表決權不同,特邀代表與正式代表是享有同等權利的,都有資格成為主席團常務委員。

能成為特邀代表的都是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的老同志。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特邀代表一般參加中直機關代表團的活動。出席十六大的特邀代表是40人,十七大、十八大都是57名,去年11月,中組部負責人公開表示「中央將確定一部分已退出領導崗位的老黨員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大會(十九大)」。

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

盛會離不開樂曲,2012年11月8日上午9點,宣佈十八大正式開幕,全體代表首先起立奏唱國歌。

在黨代會開幕和閉幕時奏唱樂曲的做法始於三大,那次瞿秋白在會議結束時帶領大家高唱《國際歌》,此後歷次黨代會開、閉幕時都會奏唱樂曲。閉幕時常奏《國際歌》,但開幕時選用的樂曲卻幾經變換,十一大開幕時演奏的是《東方紅》,閉幕時演奏了《國際歌》,十三大、十四大在開、閉幕時都選用了《國際歌》。從十五大開始,奏唱的樂曲開始有定制,一直到十八大,都是開幕時奏國歌,閉幕時奏《國際歌》。

奏唱國歌之後,大會又宣佈為已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在黨代會開幕式上安排默哀這一環節已延續多年,但提法有所變化。

從十六大開始,到十八大開幕時的表述一致都是:「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已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默哀過後,就進入了每次開幕會的「重頭戲」——上一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通過報告裏的提法,可以看出黨的主張和意圖。

從二大(當時是中央局)開始,每次黨代會開幕時,中央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都要向大會作報告。不過「報告」的名稱經歷了多次變化,二大到四大稱「工作報告」,五大稱「政治與組織的報告」,六大至十一大稱「政治報告」,從十二大開始至今一直沿用了「報告」的叫法。

討論十八大報告的時間主要集中在11月8日下午和9日全天,這兩天代表們也討論了選舉辦法。

到了大會的第三天,也就11月10日,代表們開始討論中紀委工作報告和黨章修正案。不過,當天下午代表們還在討論時,大會主席團召開的第二次全體會議,已將話題切入黨代會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人事選舉。

在這次會議上,大會秘書長對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以及中紀委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作了說明。

為了這份名單,中央早在1年前的2011年7月,就已派出幹部考察組,對中央委員會和中紀委委員候選人選進行考察,到2012年6月結束,持續整整1年。

幹部考察組考察組長一般都是由在職或剛退出一線崗位的正部級幹部擔任,每次出發之前,由中央換屆辦確定小組組成人員,組長、副組長的搭配每次都要重新組合。

一年內,中央先後派出59個考察組,考察範圍包括31個省份和130個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機構、在京中央企業。中央軍委也派出了9個考察組,分赴全軍和武警部隊各大單位進行考察。

考察組到省區市考察時,首先會商省級黨委主要領導,按1∶1.5到1∶2的比例,提出考察對象初步名單,此後召開省級黨委全委會和全委擴大會,對中央委員會和中紀委委員考察物件初步人選進行一次投票,不同意率超過三分之一的,不再列為考察物件。

中央政治局對考察人選經過多次討論,最後才形成了交由大會主席團說明的名單。

從大會第四天開始,各代表團開始對中央委員會和中紀委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進行醞釀,「醞釀時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思考,不與其他代表互相討論。」據一位十八大代表介紹,大會秘書處給每個代表都發了一個冊子,上面寫明瞭每個候選人的基本情況,可以在上面做記號,但冊子只在會議室裏看。

經過一天醞釀,進行到大會第五天時,開始差額預選中央委員和中紀委委員候選人,差額率分別是9.3%、8.5%。候補中央委員候選人的預選工作是在第六天進行,差額率為11.1%。預選結束後,選舉的第一階段結束。

同一天,也就是11月13日上午,預選結束後,十八大主席團緊接著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對預選結果進行匯總,通過了候選人名單(草案),並提交給各代表團在當天下午繼續醞釀,等待正式選舉的到來。

11月14日上午9點,十八大召開全體代表會議,以鼓掌通過的方式確認了監票人和總監票人名單,監票人在檢查了票箱、統計出席的總人數之後開始發放選票。

每個代表都領取到三張顏色不同的選票,分別寫著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紀委委員候選人的名字,名字按照姓氏筆劃排序,如果同意就不用做任何記號,如果不同意就畫圈,棄權就打叉,選票邊上還有「另選他人」一欄。

11時27分,胡錦濤宣佈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產生,選出了205名中央委員、171名候補委員和130名中紀委委員。

接著,大會閉幕。代表們至此已經完成了此行的各項任務。

11月15日上午,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習近平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並選出新一屆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當天下午,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與代表們見面、合影後,代表們才陸續踏上返程,他們的「黨代會時間」正式結束。

(吳天適、張鑫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