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後對台學者:交流外更重融合

【中央社臺北16日電】中共19大將牽動中國政局,連帶涉及兩岸關係。學者專家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政下的兩岸政策會著重在有針對性的「融合」,而非如過去的廣泛「交流」,19大後脈絡更加清晰。

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19大)18日舉行,會中將確定中國大陸未來政局。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今天舉辦「中共十九大政治菁英甄補:預測與分析研討會」。

多數評論認為,習近平已成為與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並肩的集權領導人。但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黃信豪認為,習近平目前並非完全集權,仍有許多受到制約的例子,未來的中共人事,應該還是會在原有的制度規則下推動。

政大東亞所所長王信賢也指出,在複雜的中共政治生態內,習近平尚不能一錘定音,但儘管按照制度走,習近平卻也有加快速度的方法。近年習近平拔擢自己的人馬,「路徑不變,但速度改變」。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則認為,習近平已明確地鞏固權力,19大人事安排是為習近平2020年還能以相對正當的名義領導做準備。未來雖不見得會有主席制,但在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下,習近平仍會是國家最高且是唯一領導人。

洪奇昌說,屆時兩岸相關議題,如19大政治報告如何表述兩岸關係,未來中國大陸的融合發展論是否進一步表述,都是台灣要關心的。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近來大陸各重要會議主題不斷提到兩岸「融合」,應是習近平治下的大陸未來對台政策重要的方向。和過去大陸強調的「交流」差別在於,未來中共推動的各項交流,要對融合有利才會推動。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深總監陳子昂表示,兩岸互動議題中,經濟融合發展不難,兩岸會繼續進行。至於社會融合發展,會是未來大陸對台重點。

陳子昂也指出,在討論中共政局議題時,領導人的心理因素、人格特質也相當重要。若能以心理學加以分析習近平,探討未來5至10年大陸經濟產業等方向,會是台灣產業界相當關心的議題。

松田康博:兩岸無小事台灣須沙盤因應

【中央社東京16日專電】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兩岸無小事,任何小事都可能發展成很大的問題,台灣方面應沙盤推演,因應19大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台的軟硬手段。

松田在專訪中並指出,中共19大後如果要解決台灣議題,必須要有佈局,他目前為止看不出來有這個佈局。

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8日召開,松田康博專精中國及台灣政治等領域,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談論19大相關議題時,作以上表示。

專研兩岸軍事的美國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在最近的著作中透露,解放軍內部最新文件顯示,中國制定秘密計畫,要在2020年前突襲台灣,這可能導致美、中大規模戰爭,甚至核戰。

松田康博說,「兩千多少年」會發生什麼,這樣的說法沒有太大意義,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也曾把國家統一定為國家3大目標之一,後來變成1990年代3大目標之一,再後來就變成進入新世紀的3大目標之一。

他說,「你訂幾年後要解決,就可以解決嗎?問題不是這樣」,台灣有2300萬人口,不是2300人,要解決就要有個佈局,「這個佈局我目前為止是看不出來」;如果2020年要解決的話,早就應該佈局了。

松田康博認為,習近平做為一個新的中國領導人,當然希望「所謂解決台灣問題」,做出更多的貢獻或要有所作為,「但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不過,他表示,如果習近平經過19大成功地集權後,「他硬的可以更硬,軟的可以更軟」;如果要真正解決或「把台灣問題推到更前面的順位」,再進一步往整合方向推展的話,「我認為習近平要做的是更軟一點」,因為台灣相對來說是弱勢的一方,如果雙方要打交道,大國一定要先解套。

松田康博說,19大後,習近平擁有的條件比較好一點,可能會變得更軟,問題是「兩岸無小事」,任何小事都可能發展成很大的問題,這個時候想變得更軟來解決問題,可能也做不到;但如果變得更硬,解決的時機會更遠,「因為你變硬也無法解決台灣問題」,使用武力的後果可能影響往後兩岸情感幾百年。

松田康博說,習近平是一個非常謹慎,同時很大膽的人,習近平會掌握時機來呼籲台灣做那個、做這個,台灣方面應該做一些沙盤推演,當習近平變硬的時候要做什麼,當習近平變軟的時候要做什麼。

至於台灣的因應之道,松田康博認為,這要看那個時候台灣方面怎麼想。

他說,如果要跟習近平打交道,把局面穩定下來並制度化,就像前總統馬英九政府8年執政那樣,「要看那個時候台灣的政府想要做什麼比較重要」。

松田康博說,因為台灣是民選產生的政府,有一定的正當性,台灣人民的選擇應該尊重,如果選擇不對的話,下一次選舉民眾會做一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