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揚長避短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林昶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九市二區中,澳門特區雖然與香港特區一樣,在行政區劃上屬於省級建制,高於廣東省境內的九個城市,但無論是在行政區域或是人口規模上,卻是遠遠低於九個城市,甚至連九個城市的一個屬下區級建制都不如。因而;澳門特區在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時,就頗為注意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自己實行「一國兩制」方針、自由港地位,以及正在落實中央賦予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之長,以填補自己面積小、人口少及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的不足之處,走出一條區域合作的新路徑。

其實,在九市二區中,澳門可能是最早接觸「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並邁開參與腳步的。這可分兩方面憶述。一方面,正因為澳門特區在區域合作的議題上,短板較為明顯,故前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和現任行政長官崔世安,都採取較為主動的態度,無論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及泛珠三角的大區域合作,還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洽簽,以至是與橫琴新區的合作,都是主動理解中央和內地相關行政單位的戰略意圖,並採取積極迎合及參與的態度。正因為如此,在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議題上,澳門可能是在九市二區中,除發起者深圳市之外,最早接觸及參與的。

另一方面,雖然在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中,就已把「灣區發展計劃」列為空間總體佈局協調計劃的一環,2010年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制定《環珠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以落實上述跨界地區合作,但正式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的,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2014年深圳市「兩會」期間,時任深圳市長許勤在市政府工作報吿中首次提出「灣區經濟」概念,表示將大力發展灣區經濟,以新的經濟形態促進經濟全面提質增效升級,藉此將深圳打造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2014年9月17日,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其主題是圍繞深圳國際化的最新課題「灣區經濟」,聚焦探討「建設國際化灣區名城」。許勤介紹了深圳建設國際化灣區名城的戰略謀劃及着力方向,並表示灣區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和國際一流濱海城市的顯著特徵,國際灣區名城也是國際化城市中的璀璨明珠。也正在此時,中共中央委員、廣東省委副書記馬興瑞正兼任深圳市委書記,在此基礎上將此議題提煉昇華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並積極利用其特殊人脈及身份,先是於2015年4月,爭取到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進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绸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當中要求「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15年11月25至26日,中共廣東省委召開第十一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建議提出,毗鄰港澳是廣東對外開放的一大優勢,未來五年要繼續鞏固提升。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級經濟區域。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泛珠區域合作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明確要求廣州、深圳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馬興瑞在今年一月初升任廣東省長之時,又主持將其寫進了廣東省的《政府工作報吿》,並爭取到寫進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5日向全國人大第十二屆五次會議所作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吿》中。

也就在此期間,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利用與澳門特區政府進行年度合作會議的機會,向澳門特區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及戰略計劃,並獲得行政長官崔世安的熱烈響應。為此,2015深澳合作會議於當年12月2日在深圳召開時,雙方就簽署了《關於深化深澳合作共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忘錄》(下稱《深澳備忘》)、《旅遊合作備忘錄》。這份協議可能是在九市二區中,首份直接涉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域合作協議,而澳門特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引領下,率先主動地融合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中。2016年11月30日,2016年深澳合作會議移師到澳門特區舉行,會議總結了2016年深澳合作的成果成效和經驗,並為下一年的合作提出了工作重點,包括務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同發揮好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台的作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青年創業及旅遊等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地文化合作,以及深化交流合作機制建設等。

對此,曾有澳門的學者分析認為,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為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戰略,及爭取提升為國家級戰略的同時,為爭取港澳兩特區的支持和合作,採取「先易後難」的手法,先行爭取在區域合作中較為主動的澳門特區的接受和支持,並以此為「突破口」,爭取香港特區也隨之加入。就在此背景之下,澳門特區就成了「最先試吃螃蟹」的行政區域了。

澳門特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不單止只是滿足於名列其中及簽署協議,而且還落實在澳門特區自己的發展規劃之中。澳門特區就在與深圳市簽署《深澳備忘》之時,已經仿效習近平主席的「頂層架構設計」>成立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出任主席的建設世界旅遊休間中心委員會,並在中央支持下=由該委員會主持編寫澳門的首份發展規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特區政府當即決定,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列入該草案文本中。澳門特區將充分發揮實行「一國兩制」和自由貿易港,擁有較完善和運作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體系的作用。同時,透過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粵港澳大灣區,使澳門得以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平台的作用,以及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特殊定位,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經歷一年多的編撰及公開諮詢、修改補充,並得到中央相關部委指導和協助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五年規劃》)的正式文本,於2016年9月8日正式公佈。這是澳門自回歸以來,首次制定的「五年發展規劃」。該文本明確了澳門未來五年的發展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個中心」),推進發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一個平台」),並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和橫琴新區相對接合作,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相對應。

《五年規劃》分為〈戰略篇〉、〈民生篇〉、〈發展篇〉和〈善治篇〉四個部分。澳門未來五年的發展定位明確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並以此為基礎協調聯動、均衡有序地推動落實經濟適度多元,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特區各項建設全面發展。在〈戰略篇〉中,《五年規劃》制定了整體經濟穩健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旅遊休閒大業態逐步形成、居民生活素質不斷提高等七大主要目標,並制定了八大主要發展戰略;〈民生篇〉主要包括「加速建設宜居城市」和「增進民生福祉」兩個層面。〈發展篇〉主要提出澳門要把握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機遇,提升創新能力;〈善治篇〉則從提升政府執政能力的層面提出具體舉措。《五年規劃》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實現了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與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及「八大發展戰略」與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有機統一,有利於強化國家安全和澳門經濟安全,也能突顯澳門回歸後,實施「澳人治澳」的主人翁精神。由於規劃經過幾次全民諮詢,具有很強的民意基礎,規劃內容和規劃意義都較能深入人心,而且分階段制訂規劃,成果也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加深了本地居民對澳門發展建設的認同感和責任心。

博彩業在澳門經濟結構中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澳門回歸以來,博彩業持續快速增長,一直是澳門的主要經濟支柱和特區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多年來,澳門致力經濟多元化的工作雖有所進展,但由於缺乏中長期發展規劃,與預期的目標尚有差距。由於澳門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博彩税收,一旦外圍環境影響,遊客減少,經濟就會出現較大波動。而就在啟動編寫《五年規劃》之時,澳門賭收已經連續多月下跌,直接導致政府財政收入減少,但公共財政開支卻有所增加,使得公共財政盈餘同比大幅減少。

國家「十三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為澳門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澳門指出了一條經濟發展新路徑。「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深化內地和港澳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如何抓住這個戰略機遇,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是澳門特區面臨的新課題。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則可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發揮港澳獨特優勢,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結合區域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並將會對澳門未來整體經濟穩健發展起到東風的效應。

而《五年規劃》則在此兩大國家規劃或戰略的指引下,首先明確了澳門經濟的發展長遠目標,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設法消減澳門經濟對博彩業的依賴程度。為此,《五年規劃》提出構建澳門旅遊休閒大業態,形成旅遊業和酒店、餐飲、娛樂、零售、會展、商貿等行業互動互補的旅遊休聞大產業。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澳門在曾是16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的歷史背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過程中,澳門可沿當年歐亞貿易海上航道,連接東南亞、南亞、中亞、非洲直至歐洲沿岸港口城市,將中心和平台的作用輻射到更遠的地方。

澳門《五年規劃》既着眼於發揮自身優勢,又保持與國家的發展規劃步調一致,注意把澳門的發展規劃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中>使澳門可以突破空間、人口和土地的發展主要制約因素,揚長避短地突破瓶頸、發揮優勢。為此,《五年規劃》妥善處理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關係。在建設「一個中心」和「一個平台」的同時,提出了優先培育澳門的會展業、中醫藥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成長,在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同時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通過文化先行、以醫帶藥、發展服務貿易等方式推動中醫藥文化和技術走向世界。同時着力促進文化旅遊人才培養,構建與文化創意、酒店、飲食、休閒等產業連接的文化旅遊人才培養系統等,讓經濟逐漸步入新的發展常態。

這是澳門特區實踐科學決策和科學施政理念的具體表現。澳門過去之所以發展落後,「先天不足,後天不良」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先天不足」,是除了面積細小,缺乏資源之外,還有一個不利因素,就是沒有深水港,未能充分利用自由港的有利條件。為何澳門比香港開埠早,卻遠落後於香港?就是因為香港有深水港,而且還施用了「計謀」,將已經簽約的廣州至澳門鐵路計劃拿到手,「移挪」為廣州至九龍的鐵路。「後天不良」,是出於農漁業社會的葡國則隨波逐流,「見步行步」,一直沒有戰略發展觀,以致流失了幾次大的發展機遇;而曾經經歷了工業革命的英國,經營香港較有規劃性。現在是「澳人治澳」、當家作主,到了訂立發展規劃的最佳時機。

也是湊巧,《五年規劃》的實施時間段內,既是在崔世安的第二個行政長官任期之內,也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期間;但更重要的是,該規劃完結之時=正是在習近平主席提出「兩個一百年」的願景中,第一個「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期。這就巧妙地將崔世安本人的政治奮鬥目標,澳門特區的發展願景,與習近平主席所揭橥的「中國夢」願景及祖國的發展前景融合在一起。澳門特區的發展命運前途與祖國息息相關。由此,就更突顯了澳門《五年規劃》的戰略前瞻性和戰役現實性。而且,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關聯性更強。

「大灣區」這個概念,首創於美國舊金山灣區。但舊金山灣區怎麼輝煌,也只是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加州之內,並不像「粵港澳大灣區」那樣是跨省級行政區域=而且其人口和經濟實力也遠超越之,因而在粵港澳「灣區」的前面加了一個「大」字。而且更重要的是,舊金山灣區是「一國一制」,「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一國兩制」,參與其中的各城市實行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倘以法域區分,還是橫跨三個法域,即三種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廣東是實行名為「社會主義法系」,實為歐陸法系(又稱為「大陸法系」,其重要特徵是「成文法」,下同)的法域;香港特區則是實行英美法系(又稱「海洋法系」,其重要特徵是「不成文法」)的法域;澳門是實行歐陸法系的法域。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瞄準世界級的格局,其所涉區域的經濟總量較大,可打造成為世界級金融中心。僅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經濟規模加起來,就可以等同倫敦或紐約兩大全球性金融中心,兩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亞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所在緯度的自然條件較好、地理範圍適中,適合打造成世界級灣區,比東京灣、三藩市灣等世界級灣區的地理環境條件都要好,可將產業、物流、科技、金融和貿易等資源高度集聚,打造世界級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泛珠三角合作為重要基礎,輻射作用覆蓋內地九個省區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擁有全國約20.78%的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經濟總量。粵港澳大灣區將推動「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更廣範圍發展,其輻射半徑更將延展至東南亞國家,成為聯通「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戸,推動粵港澳企業聯合「走出去」,有利於粵港澳區域更好融入國家經濟體系,確保粵港澳長期繁榮。

因此,這個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的一個新創舉。而在協調上,則比較麻煩。幸好,都是在一個國家之內,有中央政府進竹協調統壽。而且在父通設施大建設後,往來較為便利,比面積較小的舊金山灣區不遑多讓。但也暴露了港珠澳大橋的「單Y」設計,未能通達深圳,成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缺陷。據説,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在「發功」擔心珠江西岸的貨物流到深圳鹽田港。這種本位主義,曾經讓廣東及其屬下的深圳滋生「不屑」香港的情緒,尤其是在廣東省的經濟總量超越香港,曾經在改革開放初期積極支持廣東的香港,卻需要內地反過來要求內地「反哺」香港之際。

粵港澳大灣區將有利於澳門。儘管澳門在行政區劃上是屬於省級;但在行政區域上,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以至是人才儲備,卻連內地的一個區縣都不如,甚至某些地級市的經濟總量也超越澳門。因此,澳門可以藉着粵港澳大灣區而水漲船高,在周邊發達省市的「月暈效應」加持下,發展得更好。廣東鄉下有一句俗語,謂「隔離田車水,自己田亦得益」,就是如此。澳門可以通過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戰略,將進一步擴大發展空間>走上經濟適度多元和持續發展的道路。

就在澳門特區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之際,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那就是香港某報突然爆出內幕消息説,珠海澳門及鄰近地區將朝「珠澳同城化」發展。而似乎是與之呼應珠海市長在廣東省「兩會」的記者會上,再次提到「珠澳同城化」的設想。這讓許多澳門居民感到疑惑及驚震,因為自從珠海市多年前提出「珠澳同城化」的議題,澳門特區政府也一度予以呼應之下,不少澳門居民擔心國家將會取消「一國兩制」,或是正好相反,擴大實施「一國兩制」的地域範圍。其實最初的「珠澳同城化」概念,指的是由於交通設施發達銜接=兩地居民生活方便,互通有無,因而這是有利的。實際上已經有部分澳門居民在珠海居住,白天返澳工作及就讀。如果「同城化」的涵意僅是如此,並無問題。但後來有關方面擔心「同城化」的概念容易被人誤會為珠澳兩地實施制度融合,或是澳門實施珠海的制度,或是珠海實施澳門的制度。《基本法》規定的「50年不變」歷史使命就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因而叫停。

相比之下,同時在在廣東省兩會上=當時新任廣東省長馬興瑞再次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並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已經啟動編制,今年廣東將與港澳攜手推進「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則較為成熟及易於為澳門居民所接受。因為從馬興瑞的談話中,可知「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與「珠澳同城化」相比,具有以下的兩個特點:其一,從立項權限單位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構想是中央的規劃,被納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及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通知(後來又寫進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吿》),是中央的決策;而「珠澳同城化」則是地方個別城市的單方規劃。其二,從構想規劃的出發點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將香港、澳門和珠三角九市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目的是攜手港澳淮進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具有整體利益的情懷;而「珠澳同城化」則是僅限於珠江口西岸的一隅,僅是服務於珠江口西岸的交通樞紐和核心城市,為建立引領中山、江門等城市的領頭羊地位增添別處不可得的實力,與着眼於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比較起來,本位主義「小鼻子小眼睛」了一點。其三,在稱謂上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符合國家憲法對地方行政區劃的定位,亦即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廣東省一樣,是屬於同一位階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而「珠澳同城化」則有刻意人為抬高珠海市這個二級地方行政區劃的位階,使之與一級地方行政區劃澳門特區「平起平坐」之嫌。其四,從概念上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讓有很多親友在舊金山灣區以至美國的港澳居民,甚至自己就是曾經移民到舊金山灣區以至美國後回流香港、澳門的居民,倍感熟悉及親切,容易接受及融入;而「珠澳同城化」中的「同城」一詞,則較為敏感,讓人容易往「淡化兩制區隔」方面猜想,從而產生疑慮。幸好>在今年春節之後,珠海市委書記郭元強,市長鄭人豪率領珠海市代表團到澳門拜年,在拜會行政長官崔世安及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並與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時,再也沒有談到「珠澳同域化」的議題,而是大談共同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城鄉共美的幸福之城;並表態珠海將全力以赴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希望珠澳雙方共同把握機遇,增進共識,以橫琴自貿片區為載體和平台,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的建設目標,進一步深化珠澳合作,更加務實地推進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中醫藥產業園、澳門青年創業谷、中拉經貿合作平台建設,譜寫珠澳合作的新篇章。相關疑慮得到了澄清和消除。

澳門未來必然還會面對內外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挑戰,但很幸運的是澳門可以乘搭國家發展的「順風車」,包括「十三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系列跨境合作規劃,使澳門的發展始終有着強力的後盾。當然,澳門也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和毅力,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與時俱進、鋭意創新的思維,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繁榮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