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遭輿論痛批

【新華社台北10月22日電】最近一週,有兩件事情在島內引起廣泛關注。其一是臺內部事務管理部門意圖改用羅馬拼音登記民眾姓名。其二是有網民在網絡上提議,更改台灣的時區,和日韓時區保持一致。對此,臺主要報紙予以駁斥,認為「去中國化」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將給台灣帶來巨大隱憂。

18日,臺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在其臉書出示一份翻拍的臺內部事務管理部門公文,稱有觀眾向她檢舉,該部門正詢問各機關單位,是否修改姓名條例,未來一般民眾姓名不再使用中文,而是用羅馬拼音。黃志賢痛批,民進黨要在一切書面法律文件上消滅中國字,要將台灣徹頭徹尾「去中」,將台灣人改造成不是中國人,「其瘋狂超越所有人的想像」。

19日,又有名為「Yohan Ting」的網民在臺「國發會」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提議,要將台灣時區由目前的東八區(GMT+8)改為東九區(GMT+9),與日韓相同,脫離中國大陸標準時區。該提議在兩天之內獲得超過5000人附議,達到成案「門檻」。

上述事件在島內引起廣泛關注和大量討論,網民紛紛在網絡留言,挖苦、嘲笑這些「去中國化」的小動作。台灣主要報章都發表文章予以駁斥,稱綠營「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文化台獨」又邁了一步。

《中國時報》的星期評論指出,綠營深刻體會中文以及中國歷史、文化對於「台獨運動」的殺傷力,所以找出百般理由不讓學生讀文言文。接下來再以「尊重各族群」的虛假理由,在戶政系統上試圖以羅馬拼音拆解民眾的姓名,達到扭曲、解構中文的目的。

《聯合報》發表長篇社論指出,一般人以為,民進黨各種「去中國化」的做法只是基於政治企圖。實際上,較修改課綱更進一步的與中國文化割裂運動,正在各個層面侵蝕人們的生活與價值意識,甚至惡意抹消某些世代認同的生命意義。文化上的「去中國化」,一味否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僅不符史實,且將使台灣本土文化失去其根源和支柱。民進黨意圖切斷台灣的中華文化根源和血源,最後恐怕將成為掏空台灣本土文化的最大罪人。「去中國化」的腳步若繼續行涉進文化的深水區,最後溺死的,將是好幾個世代的台灣人。

台灣夜市攤商有感陸客減少影響營收

【中新社台北10月22日電】據《中國時報》22日報道,台灣夜市攤商有感于陸客驟減等衝擊,營收業績受影響,希望台當局改善兩岸關係,「把市場做大」。

綜合《中國時報》、中央社等台媒報道,台當局「財政部」統計全台25個主要夜市,其中台中逢甲夜市2016年602家開立發票、繳稅9345萬元新台幣,推估年營業額近百億新台幣,成為全台單一夜市繳稅冠軍。

但據《中國時報》報道,即使是「全台夜市王」的逢甲夜市,如今也不敵陸客驟減等衝擊,業績平均下滑約三成,商圈店面空租、轉手頻率變高,「大家都在吃老本,苦撐待變」。

在逢甲夜市經營9年的「激旨燒鳥」店老闆曾建榮說,從今年暑假開始,生意大不如前,9月甚至出現首度虧損;「漫麗飾品」店老闆熊漫麗表示,今年生意與此前相比大概減少五成。

對此,逢甲商圈管委會主委王朝藝認為,台灣夜市營收下降,除受陸客團銳減的重大影響外,另一原因是「一例一休」限制了台灣員工加班時數,造成想加班的員工整體收入變少,消費自然緊縮。

王朝藝指出,逢甲夜市在台灣夜市中具有指標作用,在全台夜市出現衰退時,可以說「受傷最少」,有些夜市是整個不見了。

另有多位夜市攤商感嘆,台當局要推動「減稅救觀光」方案,請官員們實際到夜市走一趟,就會瞭解「下錯藥方了」。

此外,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相關負責人亦表示,夜市整體營收與前幾年相比大幅減少。

張兆民說平潭之變:加快打造兩岸共同家園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電】「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已經使福建平潭從一個荒島「脫胎換骨」為開放開發的熱土。對於平潭這五年來的變化,十九大代表、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兆民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在福建省代表團討論十九大報告時,張兆民講述了平潭之變,「現在的平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天藍藍海更藍、山青青水更清。」

張兆民說,平潭牢記2014年總書記考察平潭島的囑托,種好梧桐樹、引得金鳳凰,保護好生態環境「真寶貝」,努力建設國際旅遊島。

如何種好「梧桐樹」?在張兆民看來,平潭集中力量種好兩棵「梧桐大樹」,一棵是生態自然的「大樹」,第二棵是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的「大樹」。

平潭全島大規模綠化治沙。這五年,平潭累計植樹造林數量超過此前20年總和,森林覆蓋率從29%提高到36%,結束了「只見風沙不見樹」的歷史。

與此同時,平潭全面打好經濟社會發展基礎,這些年投入2000多億元人民幣,基礎設施得到跨越式發展。張兆民說,平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這五年GDP平均每年增長12%,其他各項指標也都走在福建全省前列。

平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國際旅遊島建設加快推進,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前來休閑度假。張兆民說,這幾年平潭遊客呈35%左右的速度增長。

平潭成為開放前沿、開發熱土,呈現「三多」態勢:本土企業家返鄉創業的多了,博士碩士留下來的多了,兩岸青年在平潭扎根的多了。張兆民表示,平潭也要堅定信心,扎實推進開放開發,加快打造兩岸共同家園。

在平潭,澳前台灣小鎮、台灣創業園等兩岸創新創業平台紛紛建立,「海峽號」「麗娜輪」穿梭海峽兩岸,兩岸規則對接、標準互通率先探索,推動兩岸融合縱深發展。如今,800多家台企已經入駐平潭投資興業,近2000名台胞在此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