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涉台論述在島內投下震撼彈

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報告在臺灣朝野和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報告涉及兩岸關係的內容成為島內熱議焦點。輿論積極評價報告涉台論述的政治高度、時空廣度與反「獨」促統力度;讚賞大陸對台政策剛柔並濟、與時俱進,展現務實自信姿態;期待「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的人本理念加速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敦促蔡當局放棄幻想,盡速務實尋求改善兩岸關係。

政界反應

島內政界對十九大緊密跟蹤、密集回應,尤其關注報告涉台論述的政治意涵,不同陣營呈現多樣情。

一是國民黨反應積極,呼籲兩岸堅守「九二共識」及反對「台獨」。17日,國民黨向大會發來賀電,盼兩黨在既有成就與「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深化互信合作,共同維護台海穩定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18日,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表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讓國民黨執政八年間,臺灣海峽成為和平之海;確認兩岸一中原則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臺灣獨立」。同時,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連戰、吳伯雄、洪秀柱等均祝賀會議圓滿成功,肯定自十八大以來,兩岸的合作進度與大陸的發展成就;呼籲雙方繼續堅持在「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馬英九希望兩岸炎黃子孫為降低敵意、振興中華戮力以赴;洪秀柱期待臺灣堅守「兩岸同屬一中,追求未來統一」;連戰希望兩岸同胞借此奠定和平安定的基礎;吳伯雄指出,兩岸開放交流三十年的成果證明這是一條無法逆轉的道路,相信大陸持續改革開放必可拉進兩岸人民的心砸離。

二是統派團體備受振奮,高度評價報告涉台論述政治意義。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希望十九大的對台方針政策能推進兩岸關係發展進人新階段,增進兩岸民眾福祉,指出「中國的強大有益於世界和平」,並警示臺灣勿越過一中紅線,「卡車撞火車」。臺灣勞動黨、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勞動人權協會等團體聯合發佈新聞稿,表示報告涉台論述體現了堅定維護領土主權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民族大義和意志決心,展現了同胞大愛的包容胸懷。99歲高齡的「新同盟會名譽會長」許曆農對大會表示「祝賀之忱」,表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輝煌成就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驗」,讓他對實現再創盛世的中國夢充滿信心。

三是民進黨當局表示遺憾,要求大陸「尊重、正視、溝通」。蔡英文辦公室稱,密切關注十九大和兩岸或區域間情勢發展;「致力區域和平、維持兩岸穩定」的兩岸政策立場明確一致;重申其「新四不」,並籲兩岸尋求「互動新模式」。陸委會回應稱,對十九大報告延續和凸顯對台「防禦圍堵」態度表示「遺憾」,認為大陸「單方強勢建構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難跨爭取民心認同的鴻溝」;要求大陸以「格局氣度和前瞻思維健康面對兩岸關係」。民進黨則要大陸「正視和尊重民進黨捍衛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政黨責任」,同樣呼籲「不要為兩岸對話設置政治前提」。「行政院長」賴清德則在祝賀之餘,稱對兩岸朝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不悲觀」,籲大陸「正視」兩岸互動得失經驗。此外,台「國防部長」馮世寬、「外交部長」李大維均稱,十九大期間,大陸對台「並無激烈動作」,但台「外交壓力始終存在。

四是「獨派」人物怪論不斷。「時代力量黨」發佈聲明稱,要大陸「正視否認國民黨兩岸路線的臺灣民意」,與台當局「正常良性互動」。就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預測「未來大陸領導人會親自處理兩岸核心議題」,會有「習蔡會」,「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則稱,大陸「不會停止統一」,臺灣是大陸「擴大南海版圖的第一目標」,但不會反對「習蔡會」;但「獨派」大老林濁水斷言,兩岸領導人政策立場5年內不會有變化空間,「不會有習蔡會」。

此外,就十九大報告涉台論述,19日,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發言人格蕾絲•崔(Grace Choi)電郵答復臺灣媒體提問,重申美國兩岸政策立場,表示美國信守基於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與臺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兩岸和平穩定符合美國長遠利益;鼓勵兩岸建設性對話,在「尊嚴和尊重」基礎上尋找「兩岸人民可接受的」和平解決分歧方案。

輿論觀察

十九大在島內輿論界引發熱烈反響。18日,各大電視和網路媒體均對大會開幕式進行了直播或轉播;19日,多家主流報紙對大會進行了頭版或專題報導,聚焦報告涉台論述。與此同時,島內學界也對十九大報告中強化「反獨」促統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多個面向問題展開熱議。

一是高度評價報告涉台論述的政治高度、「反獨」力度和戰略自信。其一,認為報告具時代意義和戰略意義。《聯合報》評論認為,習近平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前瞻兩岸關係,論述體系完整、清晰透徹,宣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不變,又因應形勢與時倶進地提出了新理念、新主張,指出了未來的對台政策方向。學者賴岳謙則表示,習近平的方針引領了十九大以來中國的顯著成長,「大陸政治家一諾千金’,讓人對下個五年更感期待」。其二,認為報告清晰界定一中原則及強化「反獨」力度。學者張五嶽、趙春山、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等解讀,「六個任何」的警語及清晰界定「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代表一中和「反獨」仍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思維,針對蔡當局「明獨」、「暗獨」層出不窮,不留下任何模糊空間。學者鄭又平認為,報告表明,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絕無妥協、議價空間。其三,認為報告體現大陸的戰略自信與定力。學者廖坤榮、黃介正表示,報告「基調穩、話不多、有堅持、存餘地」;提出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表明大陸有更大的制度與進步自信來面對港澳臺問題,島內也將越來越關注和理解「一國兩制」,倒逼民進黨務實面對兩岸關係。另一方面,葛來儀(Bonnie Glaser)、卜睿哲(Richard Bush)和松田康博等在內的域外涉台學者,咸認為十九大報告既體現大陸戰略雄心和信心,但也未「過度強硬」,例如展現「統一的壓迫感與時間表」。但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學者張五嶽則認為,習近平強調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等於提出潛在時間表」,「武統是為「反獨」但和統也不能漫無止境」。

二是認為報告剛柔並濟,凸顯「兩岸一家親」的融合發展理念。島內輿論認為,報告柔中帶硬,明確區隔了臺灣當局與民眾,在明確警告「台獨」同時也有強化兩岸情感聯繫與融合的訴求。其一,高度評價「兩岸一家親」和「心靈契合」理念。洪奇昌認為,十九大報告闡述的「融合發展論」是對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和平發展論」的深化,是在當前兩岸政治僵局現實下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選擇。學者邵宗海、鄭又平和嚴震生表示’報告重申「兩岸一家親」理念,提出「兩岸同胞同等待遇」,說明大陸重視臺灣同胞關心的問題,願意率先與骨肉兄弟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預計大陸將通過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就此,中華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經貿交流協會副理事長、80後的楊品驊,金門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等島內文化業者也認為,大陸的文化強國戰略將鼓勵兩岸攜手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以情感融合為兩岸關係打開新局面,正如生長於臺灣的黨代表盧麗安所言,「歷史無法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在陸創業的台青李偉國也表示,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大氣,臺灣應把握兩岸同文同種的良機;繼續閉門造車只會加速臺灣被邊緣化。其二,積極預期大陸未來融合發展政策。《中國時報》刊文分析大陸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首先,將「操之在我」部分做到位元,通過將臺灣人納人「同等待遇」範疇鼓勵其「用腳投票」;同時,直面臺灣基層和青年推出更多優惠措施,把工作故到人心;再者,融合發展更有針對性,超越「形式交流」,例如一些論壇可由青年自己設定議題,互動更加到位。學者吳建國、廖坤榮也指出,近期認同民調「風水輪流轉」,大陸推動兩岸從融合到統一,而臺灣心態則轉向弱勢,會讓臺灣青年逐漸認清時勢、增進認同,「統一無須動武」。

三是指出蔡當局應放棄「繞過九二共識」的「新模式」幻想,務實尋求改善兩岸關係。《旺報》指出,十九大報告既有大陸的善意和誠意,也用「六個任何」粉碎了蔡英文對大陸會妥協轉折,接受「互動新模式」的幻想。學者張麟征認為,蔡當局所謂「新形勢」是「茶壺裡的風暴」,「新模式」也是一廂情願,「更大的形勢是中國在世界崛起」。《中國時報》、《聯合報》預計,承前啟後的十九大之後,大陸將可全力拓展大國外交路線,尋求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蔡當局恐遭受各方更大外部壓力。綠媒「美麗島電子報」刊載林濁水文章稱,蔡難以在「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及「務實台獨」之間擠壓出「兩岸互動空間」。學者鄭又平等則指出,大陸並未緊閉大門,已為蔡給出解決僵局的方案,即承認「九二共識」與一中就能對話。輿論因此籲蔡改變「情緒性兩岸政策」,直面癥結、主動求變、回歸理注,尋找兩岸恢復政治互動的交集。前「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也直言,若蔡當局「達不到底線」,兩岸僵局恐難打破。此外,洪奇昌還認為,臺灣無法回避大陸,要加強對「能夠影響中國未來30年的領導人」的深刻瞭解,成立團隊鑽研「習近平學」

(劉匡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