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吸引外國人來華實現夢想

【新華社銀川11月20日電】已在中國生活了5個年頭的印度姑娘百合,最喜歡穿著白大褂走進醫院的病房和手術室,學習如何治病救人。

2013年10月,19歲的百合成功申請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開啟了她的「從醫夢」。學醫之路困難重重,可「想成為一名心理醫生,幫助病患解決心理疾病」的理想支撐著她堅持下去。

「現代人身體有疾會馬上去看醫生,可心理疾病卻往往成為一種禁忌。我期望能幫助推動社會對心理疾病的認識,讓他們明白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百合說。

在印度學醫費用很高,有的醫學院一年僅學費就要50萬印度盧比(約合5萬多元人民幣)。在寧夏,百合一年的學費加住宿費約為2.5萬元人民幣。

寧夏醫科大學留學生教育始於1993年,教學師資、內容、方法等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留學生完成學業回國後參加醫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十分理想。高性價比成為學校吸引眾多留學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有來自印度、孟加拉、坦桑尼亞、美國等20多個國家的250多名留學生在讀,涵蓋臨床醫學、中醫藥學、護理等專業的本科、碩士、博士學位。

「我喜歡中國,我會永遠記得的。」百合說,她常邀請家人來中國旅行,「這裡多樣文化和價值觀令人驚嘆」。

中國正在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籌措資金支持高校建設發展。譬如,從2017年到2020年,寧夏每年將拿出2億元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準。

中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將讓融入其中的外國留學生受益。「隨著學校整體發展,相信針對留學生的師資力量也會越來越強。」百合的學弟、來自坦桑尼亞的李秋天說。

如果說在中國實現的是百合和李秋天的「求學夢」,那麼對於33歲的敘利亞人胡塞姆•巴拉赫來說,在中國實現的則是「安居夢」。

2015年6月,胡塞姆從戰亂中的敘利亞來到中國首都北京,成為一家新聞單位的外籍僱員。而之前10年裏,他在敘利亞換了三四份工作,都收入有限。

「來中國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在這裡,工作有意思,能積累經驗,收入也不錯,生活水準提高了好幾個檔次。」胡塞姆說。

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胡塞姆很快適應了北京的生活。2年來,他學會了網購,知道在哪裏能買到清真食品,帶著妻兒逛了故宮、頤和園、天壇。閒暇之餘,胡塞姆常和朋友去北京三裡屯,那裏有各式各樣咖啡館、阿拉伯餐廳。這種祥和寧靜的生活是他在目前的敘利亞難以奢求的。

「中國和我想像中完全不一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秩序井然,年輕人只要努力奮鬥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胡塞姆說。

上世紀90年代,美國人史梅淳在寧夏做了3年外教,時間雖短卻足以讓她愛上這裡。於是,回美國讀完博士後,她於2004年再度來到中國,在寧夏大學任教。這一次,她在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的過程中尋找快樂。

「我主要培訓中國的英語老師。當然,在我的國家,很多英語老師也需要培訓和幫助,可我覺得我的工作在中國更有意義。」史梅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