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綠民調看十九大效應正在發酵

本身是資深民進黨員,也曾任過民進黨黨政高官的游盈隆,前日繼續以「臺灣民意基金會」為平台,進行其十八個月來的「每月民調一報」。秉承著其不知源於何故的對蔡英文「不太恭敬」的「傳統」,在使用遍歷「比照物」,仍然感覺「不過癮」之後,昨日「玩玩新意思」,拿習近平來與蔡英文對照。結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台灣民眾而且還是偏「綠」民眾對習近平的好感度,居然比蔡英文還要高。——游盈隆說,若以感情溫度計測量,台灣人對習近平的感覺溫度是五十一點五二度,顯示台灣人對習近平是有些微好感,台灣人對於習近平這個「惡鄰居」的大家長有不算壞的感覺,值得注意。而蔡英文的聲望部分,有百分之三十八點六民眾贊同蔡英文的領導方式,但也有百分之三十九點八不贊同,和最近一個月相比,贊同者下滑五點一個百分點,不贊同者上升二點五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這個民調中,台灣民眾對習近平的好感度,大為高於對蔡英文的滿意度。如果排除了這個民調的「醉翁之意」的話,那麼,蔡英文繼續代表民進黨掌政的「正當性」就陷於崩潰邊緣了。

實際上,同一個民調也顯示,對賴清德施政的滿意度高達百分之五十九點七,不滿意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二。因此,有台灣媒體就提醒蔡英文,「賴清德的機會來了」。但為何游盈隆今次民調也將習近平列為蔡英文的「比照物」,則難以猜度。既可能是嘲笑蔡英文的能力連對岸的領導人也遠不如,也可能是中共「十九大」剛結束,習近平在報告中展示的「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在台灣民眾中引發各種不同的感覺,而且其效應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習近平出席越南峴港「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過程中所進行的系列演講,所引發的效應正在發酵。游盈隆就順手沾來,將此「新鮮熱辣」的話題收為其民意調查問卷設計元素。當然,也不排除是要為其「貶英」的動機服務,其「潛台詞」是:民進黨若繼續讓蔡英文執掌下去,台灣地區的發展步伐就將更與大陸拉開距離,在兩岸「冷和」中更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是有必要「讓賢」給看來能力不錯的賴清德了。

這還是綠營自己所作的民調,多少還有這是不敢過於貶損自家領袖的顧忌,因而所公佈的結果,還是有所「保留」的。但即使如此,能夠得出對習近平的好感度高於蔡英文,已屬「不容易」。而巧合地,對民進黨持強烈批判態度的《聯合報》,也在同一時間公佈其所進行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民眾的觀感逆轉,百分之四十九對中國大陸民眾有好印象,創八年調查新高;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政府的觀感也與八年前大不同,四成有好印象,四成五印象不佳,負評為歷年調查最低。分析也發現,曾經去過大陸者,有百分之五十六對中國大陸人民留下好印象,百分之四十九對大陸政府觀感佳,好評都較未到過大陸者,高出約十四到十八個百分點。

藍綠兩個民調交叉對比後,可以基本得出結論,對蔡英文的負面評價是直接感受。蔡英文上台後不久,就暴露了其能力及魄力的「短板」,其強項遠不如馬英九、陳水扁,包括民進黨支持者在內的民眾,對蔡英文是寄望越高,失望越大。在競選過程中,蔡英文把國民黨批得一錢不值,一句「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口號,騙取了多少中間選民的選票。但實際上,蔡英文的能力比馬英九更不濟,即使是撇開有政治前提,蔡英文囿於民進黨「台獨黨綱」而無法施展的兩岸關係部份,就算是台灣地區的內部事務,其能力也遠不如馬英九,政策更是亂七八糟。單是一個「禁核」政策,讓火力發電廠加大產出以應付龐大的用電需求,就讓原來空氣極為清新,成為市長林佳龍向「中央」叫板:「總統府」搬來此地的台中市,整日價籠罩在火力發電廠的廢氣之中。其他的就不要多說了,一年多來已有大量新聞客觀地予以報導。而賴清德就任「行政院長」後,採取了系列措施,將蔡政府的民調拉高了不少,這就更佐證,蔡政府的民調如此不濟,主要問題出在蔡英文的領導能力上。而蔡英文為了挽救自己的民調,找來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這次她確實是「慧眼識荊」,找對了人。但卻又為賴清德提供了在「中央」磨練的機會,尤其是直接與蔡英文「比高低」的良機。說不好在兩年後民進黨進行黨內「總統」初選時,蔡英文會被賴清德取而代之。

至於對習近平的觀感評價方面,估計被詢問者主要素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曾經過到大陸,因而有真實的感受,認為台灣的出路在大陸。實際上,《聯合報》的民調就指出,曾經去過大陸者,其對大陸的好評都較未到過大陸者,高出約十四到十八個百分點。另一部份則是未曾到過大陸,只是從媒體「報憂不報喜」報導中,了解大陸的情況,因而對大陸持抱負面觀感。

不管是哪一部份,現在對大陸的觀感已經發生了重大的逆轉。那些對大陸持正面態度者,更是為自己做了大陸高速發展的見證人而倍感自豪。這當中,又與北京最近召開中共「十九大」有很直接的關係。「十九大」在台灣已經成為一種顯學,各媒體的立場觀點雖然不同,但卻都沒有否定,「十九大」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也為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出路,指出了方向。

實際上,已經有一些人從當年的「寧靜革命」中覺醒過來。甚麼普世民主價值,是以犧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利益為基礎的。正是這種「選舉民主」,導致台灣地區從當年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快速墮落為「亞洲小蟲」,從當年在只有三萬五千多平方公里、二千萬人口,每年的GDP竟然可以與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十三億人的大陸「相對拼」,到今日大陸已經有廣東等沿海多省的GDP超越台灣。

實際上,台灣地區「選舉民主的亂象,不單止是那些狗盜雞鳴的賄選、抹黑戰、「假錄音帶」奇招,甚至是「槍擊案」等怪招,而且更反映在整個政治生態的宏觀範圍內。十多年前人們就常說,陳水扁每天想的事情不是政務,而是選舉。講經濟就周身無力,講選舉就天下無敵。天天在選舉,哪有心思發展經濟?為了自己的連任,為了民進黨「立委」的勝選,他不惜毒化兩岸關係,得罪為他撐起「保護傘」的美國佬,大搞什麼「公投」之類,「攪得週天寒徹」,經濟和民生大受其害。而蔡英文雖然吸取陳水扁的教訓,避免刺激對岸,盡量不搞陳水扁那些花架子,但也是每天都想著自己能夠成功爭取連任。而在野者為了推翻對手,也濫開「空頭支票」滿足選民,即使是有長遠規劃,也是為了針對其對手,而且一旦實現政黨輪替就推翻其前朝的規劃,那管他「一地雞毛」。最近民進黨提出的「八年前瞻」計劃,就是選舉工具,是利用執政資源討好選民。但根本沒有全面或重點的規劃,隨意性極大,而且提前使用子孫後代的財政。朝野各政黨「立委」為了勝選,經常在「立法院」殿堂演出「全武行」,明知某個法案是有利於發展經濟,造福民眾的,也為了一個政黨的選舉利益之私,使用各種方法將之阻擋下來,以至造成「政令出不了總統府」,拖慢行政效率。 而且,選舉是要錢的,往往動輒就是「億億聲」。在當選後,當然希望能盡快收回成本,就透過官商勾結,爭取連本帶息取回。

現在,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藍圖,讓曾經充滿優越性的部分台灣民眾自感落後,並因此而對「投錯票」深感後悔。不少出身於綠營的青年,也到了大陸就讀或發展。這種心理變化,只要持續發生,並為功,兩岸的堅冰就一定能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