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彰顯中國力量

過去五年,重大工程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之舉,一批分佈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資訊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更是驚豔全球。

如今,揚起13億多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憧憬的風帆,中國這艘注入了重大工程這一澎湃動力的巨輪正向著偉大復興征途奮勇前行。

我們堅信:創新不止,強國不息!

1938年,美國政府投資、歷時12年修建的橫穿美國東西部的超級公路——「66號公路」順利完工,這一當時的超級工程為美國提供了上萬個就業崗位,對沿途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幫助極大。後來,美國人稱這條路為「母親之路」。79年後的今天,風光蓋過美國「66號公路」的世界最長沙漠公路在中國建成。

2017年7月15日,貫穿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五省一市、總里程約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G7)實現全線通車。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中以北京為中心的第七條放射線,京新高速使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距離縮短了1300多公里,也將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相連——開闢了一條新疆霍爾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縮短了天津港至荷蘭鹿特丹港的亞歐大陸橋。

京新高速是我國高速公路最具代表性的超級工程。五年來,中國高速公路快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網路框架總體形成,基本覆蓋全國城鎮人口20萬以上城市。

高瞻遠矚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中國高速公路發展呈現旺盛態勢,投資持續高位運行,關鍵通道和重大工程穩步推進,高速公路在「促投資、穩增長」、服務國家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3年,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南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平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約11.8萬公里。規劃建設展望線約1.8萬公里,總里程13.6萬公里,連接全國地級行政中心、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和重要邊境口岸。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巡視員任錦雄介紹,目前,國家高速公路在建里程約1.3萬公里,正在實施擴容工程的路段總里程超過2800公里,預計到「十三五」末,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將基本貫通。

據悉,2013年至2016年,中央累計安排車購稅資金2100億元人民幣用於國家高速公路建設。在中央資金的帶動下,全社會累計完成高速公路建設投資約3.1萬億元。隨著一大批待貫通路段的建成通車和擁擠通道的擴容改造,高速公路對國家「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明顯增強。

荒漠天路

京新高速新建930公里的臨白段(從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到蒙甘交界處阿拉善盟境內的白疙瘩),是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工程,是世界上穿越戈壁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也是亞洲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公路交通單體工程。

內蒙古境內有近500公里路段基本為無人區,臨白段方圓百里只生活著3戶牧民。無水、無電、無信號、無人煙。夏季工人們在地表溫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的荒漠無人區裏尋找水源,撒出去一瓢水幾乎留不下痕跡;冬天,隨身攜帶的瓶裝水很快變成冰疙瘩。每年他們還會遇到100多場沙塵暴,風沙過後,滿目瘡痍,有時候在42℃高溫下,與100℃瀝青為伴。甚至他們一個月沒法洗澡,出了汗,只能等著曬乾。

京新高速臨白段的貫通,對內蒙古阿拉善盟人民來講,是一條「康莊大道」——從根本上改善阿拉善盟長期處於國家幹線公路網死角和末梢的局面。

京新高速串聯起了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和安然靜謐的戈壁荒漠——通車後,居住在阿拉善的牧民,可以直接驅車上高速,向東,可以直達首都,向西,穿越甘肅,直至新疆,再也不用在狹窄的道路上繞行。而且,深處沙漠腹地的阿拉善可以把煤炭、礦產、旅遊等資源快速輸送各地。新建的935公里通電、通信和458公里的供水管道工程也讓沿線居民生活極大改善。

不言而喻,京新高速對於國家完善西部路網,深入推進國家西部大開發,加快內蒙古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向北開放」發展戰略,加強內地乃至中亞和歐洲的經濟聯繫,促進中西經濟文化往來,鞏固邊防穩定,維護民族團結,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都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中國橋樑,大國工程名片

「印象深刻」「難以置信」「實在是太壯觀了」……英國BBC旅遊頻道記者站在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橋——中國貴州省的北盤江大橋前,發出一陣陣感慨。最近,BBC播出電視節目《China’s impossible engineering feat(難以想像的中國工程)》,中國的橋樑,讓英國記者瞪大了眼睛。

如今,中國不僅是橋樑大國,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橋樑強國。資料顯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長橋中,中國佔據6座,分別是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東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嘉紹大橋。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橋,中國佔據7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懸索橋,中國佔據6座。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是毛澤東寫於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時的詞句,時隔60年,「天塹變通途」不再是一種暢想和比喻,而是真正變成了現實。

每年世界上建成的大跨度橋樑中,一半在中國;世界最主流的幾種橋型——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中,前三種中國位列第一,懸索橋位列第二。中國橋樑,如今是大國工程的國家名片,代表著中國工程技術的最高水準。

在攝影機的鏡頭裏,北盤江大橋仿若建造在雲端,橋下是萬丈深淵,大橋輕盈地跨過兩山,也跨過了貴州和雲南兩省,連接起東起杭州西至瑞麗的杭瑞高速公路。北盤江大橋全長1341.4米,橋面到穀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於200層樓高。你可以想像,站在北盤江橋上俯瞰谷底,相當於從中國第一高樓的上海中心(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上,俯瞰地面。

在北盤江大橋建成前,世界第一高橋的紀錄,還是在中國,那就是四渡河特大橋,橋高560米。

北盤江大橋所在的貴州省,也被稱作「橋樑博物館」,由於叢林遍佈、江河縱橫,貴州的交通主要靠架設橋樑。鴨池河大橋、清水河大橋、壩陵河大橋……據統計,世界最高的125座橋樑中,貴州一個省就占了51個。山區地勢的複雜性,對橋樑建設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要看橋樑的世界紀錄,如今必須要來中國。

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主跨1092米,建成後將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大橋主塔高325米,為世界最高公鐵兩用斜拉橋主塔。2014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

世界最長高鐵橋,京滬高速鐵路丹陽至昆山段特大鐵路橋,簡稱丹昆特大橋,全長164.85公里。大橋縱貫蘇南平原河網化地貌,跨公路、鐵路、水路,2011年6月正式通車。

世界跨徑最大鋼拱橋是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長552米,超過1996年建成的跨徑550米的黃埔大橋,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鋼拱橋。

還有一座大橋,建成當年創造了多項橋樑之最,至今仍然是世界第二大跨徑的斜拉橋,這就是蘇通大橋,主跨跨徑達到1088米。

2007年建成時,蘇通大橋是世界上最大跨徑、最深基礎、最高橋塔、最長拉索的斜拉橋,這些世界之最可以總結為一個「最」——世界上最難造的大橋。

大橋要對付的一個很大的難題,是風。蘇通大橋所在的位置,是長江河口河段,距離長江入海口108公里。在蘇通大橋範圍內,每年6級以上大風天氣有179天左右;每年濃霧天氣有31天;平均每年遭遇颱風、寒潮襲擊超過10次。

為了應對長江口常年的大風影響,橋樑設計師們用「風嘴」設計、用表面有凹槽的鋼索代替鋼索避免「風雨激振」等方法,克服了一個個技術困難,保證了橋樑的安全。

接下來,中國的「橋樑之最」名單將再添一員: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剛剛過去的7月,港珠澳大橋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完成主線橋面鋪裝,這一切表明,港珠澳大橋正一步步接近完工和通車。

通車後的港珠澳大橋將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能夠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全長為55公里。這座銀白色的「海上奇跡」,集橋、島、隧道於一體,包含22.9公里主體跨海橋樑,約6.7公里沉管海底隧道和連接隧道與橋樑的東西人工島,建設過程中多項技術都創下世界紀錄。

英國《衛報》曾經將港珠澳大橋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今年,這座橫亙在伶仃洋上的「奇跡」工程就要完成,然而對於它連接的港珠澳三地來說,全新的發展階段即將開始。

鐵路裝備走出去,從簡單援建到中國標準

蒙內鐵路,可不是內蒙鐵路。這是一條位於非洲的嶄新的鐵路——從肯尼卡名城蒙巴薩港到肯雅首都內羅畢。

在此之前,從埃塞俄比亞阿迪斯阿貝巴到吉布提鐵路於2016年10月通車,這條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由中國企業建設,全部採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

中國早在1970年代就曾經對外援建過鐵路,最著名的是坦贊鐵路。而如今,蒙內鐵路則與坦贊鐵路等有著很大不同——其富含中國標準。未來,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過程中,將中國標準推廣出去,亦是極其重要的一點。

在東非展示中國標準

2016年10月5日,由中國鐵建等中國企業承建的「新時期的坦贊鐵路」亞吉鐵路首趟列車,從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發出。

當包括多哥總統福雷在內的非洲各國考察人士來到亞吉鐵路,他們看到的就是一條集設計標準、投融資、裝備材料、施工、監理和運營管理全產業鏈「中國化」的鐵路項目。有評論認為,這是成套中國鐵路「走出去」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成果。

在亞吉鐵路正式通車之際,一場大規模的技術培訓就正式展開。僅在埃塞俄比亞,就有2000多名當地員工正在接受鐵路運營培訓,包括乘務員、火車司機、技術人員等。亞吉鐵路是中國企業在海外首次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第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全長751.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總投資約40億美元。

蒙內鐵路,則又一次使得中國鐵路標準在東非大地獲得成功。

今日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工程建設,與早期援建不同。一方面,今日的建設,更多得考慮到了市場經濟的因素,不再是無償的援建。另一方面,此類援建,就類似提前預埋了接入埠。一旦周遭國家有意引入中國標準,則可以立即接入。

中國鐵路標準在東非的展示,無疑,給未來中國高鐵走出去以更多的思路。

讓使用者參與到中國標準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蒙內鐵路也好,亞吉鐵路也罷,無論其採用的機車車頭、列車車廂,還是列車工作人員工作程式、手勢,都來自中國。甚至一張比巴掌還小的火車票。都採用中國標準。

正值西曆7月,已是酷暑時節。不過,7月清晨的內羅畢南站,天氣還是頗為涼爽的。機械操作手盧卡斯與蒙內鐵路雇員們一起坐火車去蒙巴薩。

「准點、快捷、舒適、自豪。」這是盧卡斯對自己親手參與建設的蒙內鐵路的誇讚。給擁有中國標準的公司打工,對於東非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時尚!當車上的旅客問盧卡斯們——為何穿著整齊劃一的紀念T恤時,雇員們脫口而出:因為CRBC(中國路橋)!「我參與,我自豪!」這是大夥的一致回答。

在蒙內鐵路通車之前,鐵路公司對員工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體培訓。無論形體訓練、佇列行走,還是月臺接車、服務禮儀,蒙內鐵路119名鐵路列車員都受到了來自公司中方管理人員黃曉麗的系統培訓。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中國鐵路文化的一種輸出。

中國發展的新動力

蒙內鐵路不僅能帶給非洲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能給中國的發展帶來新動力。之前,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當然有屬於承建商這一塊的利潤。在蒙內鐵路運營以後,中國路橋獲得5年的運營權。肯雅政府則將利用這5年時間培養自己的運營隊伍。

不僅是鐵路建設類公司從此間獲益,類似中國中車這樣的鐵路機車車輛類企業,也因亞吉、蒙內等鐵路線的建設特別是建成通車,而有所斬獲。回憶起在肯雅進行機車試驗時的情形,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機車總體設計師趙寧仍然難掩激動。「蒙內鐵路是中非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項目,是一條使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的境外鐵路專案。」趙寧說,「而擔綱客貨車動力牽引的,正是我們公司設計、生產的內燃機車。」

5月31日,蒙內鐵路正式開通運行,此次投入應用的56台內燃機車,全部來自中車戚墅堰公司。趙寧稱,2016年,中車戚墅堰公司從美國GE公司等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為蒙內鐵路項目提供鐵路客貨運牽引機車。獲得訂單後,馬不停蹄就著手機車的設計、生產,以確保今年5月順利通車。「在設計中,我們根據肯雅熱帶草原氣候及環境特點做了適應性的技術改進,以符合客戶需要和線路要求。」趙寧透露。肯雅項目是中車戚墅堰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場斬獲的單筆最大訂單。近年來,該公司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目前,已向肯雅、柬埔寨、沙特、伊朗、阿根廷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整車和配件。

記者瞭解到,從中國鐵路走出去中獲益的,不僅有諸如中國中車這樣的大型知名企業、央企,也有中小企業,如青田縣浙江三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中小企業,其直流電源產品就應用於蒙內鐵路。

「能源絲路」,為中國爭口「氣」!

一提起絲綢之路,黃沙、胡楊、駝鈴、商隊;秦時月、漢時關,祁連雪、玉門霜,羌笛聲、琵琶曲……古老的意象在腦海發酵,勾勒出東方與西方文明交流的盛世畫卷。光陰飛逝,一眼千年,21世紀「一帶一路」的崛起,更以現實成果再度跨越地理阻礙,將神州與世界緊密聯繫。從中國東南沿海到地中海,從太平洋到印度洋,道路連通、管道連通、電網聯通、通信聯通……互聯互通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其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下稱中亞天然氣管道)乃我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能源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被譽為「新時期的能源絲綢之路」。

中亞天然氣管道起於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霍爾果斯進入中國,成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全長約1萬公里,其中土庫曼斯坦境內長188公里,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長530公里,哈薩克斯坦境內長1300公里,其餘約8000公里位於中國境內。

管道規劃包括ABCD四線,目前ABC三線已建成並平穩運行,從我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相連接,經過西氣東輸管道將天然氣輸送到華北的北京,華東的上海、浙江、江蘇和江西,華南的廣東、廣西等地,且經過海底管道輸送到香港地區,惠及我國5億多人口。D線或在「十四五」期間建成一線一站,屆時中亞天然氣管道將具備每年向國內輸送85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能力,這將占到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1/3,占我國進口天然氣總量的50%。

正如中石油中烏天然氣管道項目總經理李琳所介紹的:「原絲綢之路的物流方向,是由東向西;而現在我們這個管道呢,因為是購買中亞的天然氣輸送到中國,所以物流方向是由西向東。不管怎麼說,它實實在在是條(造福民眾的)通道。」

上海阿姨燒菜時隨手打開的天然氣,很有可能就來自遙遠的中亞,很有可能途經撒馬爾罕、布哈拉!中亞天然氣管道,如此這般使得中國頂級繁華的大都會與古絲路美輪美奐的歷史名城產生關聯,那確是一種奇妙、欣然的體驗。

距離上海四千多公里的霍爾果斯,哈薩克斯坦的海關專員艾爾瑟蘭每逢月底都會經過口岸來到這裏,他的使命是核對天然氣的輸氣量資料。計量站設在霍爾果斯郊外,根據中哈兩國商定,每月最後一天零點整,雙方工作人員要同時聚集在計量站,對這一個月來的輸氣量資料進行核對。

如果我們從新疆最西邊的城市伊寧向霍爾果斯出發,會發現路上最多的是連葉子都灰撲撲的防風林。它們並不美觀,卻仿佛標槍一樣固執地守護著身後泛黃的草地,這份擔當,與堅守在天然氣管道邊上的員工們何其相似。

任何謹慎都不為過。在巨大的閥門旁邊,計量站站長俄德爾希小心翼翼地擦拭,避開了「糾纏」的幾段鋼絲。鋼絲下面固定著兩個鉛墜,這是中哈兩國計量科學院共同施封後的憑證。施封點一共34處,確保天然氣只有一條通道——直通計量儀。「工作中最難的是不斷的溝通、解釋和協調。」俄德爾希說。在設備調試的過程中,由於中哈兩國文化和國情及技術標準的差異,每一步都顯得非常複雜,每一步都需細心加耐心地反復講解討論。

D線投產後,不僅能進一步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而且開闢了進口中亞資源的新通道。此外,D線更是重大惠民工程,將大幅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和運營期間累計可為其上繳稅費31億美元,實現股東分紅54億美元,並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

除哈薩克斯坦有「光明之路」計畫,蒙古也有「草原之路」計畫,探討鋪設連接中、俄的油氣管道。總之,我國在中亞縱橫捭闔,「能源絲路」著實爭「氣」!這口「氣」,代表著中國對未知的嘗試,對友誼的期盼,以及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夢想。

光明紐帶,輸送「中國電」的自信與希望

伴隨著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不斷對外投資和建設重大工程項目,「一帶一路」的沿線也架起了一條「光明紐帶」。中國正以自身的先進技術,推動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對於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從而為更多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能量與發展的動力。

「中國電」,讓無電的「孤立」成為歷史

老撾,這個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因為地勢不平,河流眾多,故一直以「水電富國」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據亞行估算,流經老撾的湄公河蘊藏電力約為1.8萬兆瓦,但是目前利用率還不到4%,北部瑯勃拉邦地區曾長期處於電力的「孤立」狀態。

不過,這一「孤立」的狀態在兩年前終於變成了歷史。

2015年11月29日下午,中國老撾首個成功合作的「一帶一路」電網專案——230千伏老撾北部電網工程在老撾瑯勃拉邦舉行通電移交儀式。該專案被老撾政府列為老撾人民革命黨建黨60周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建國40周年的獻禮工程,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承建。

同樣的,蒙古國的科布多省布林根縣,與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的青河縣接壤。2009年4月,在蒙古國的請求下,新疆電網首次點亮了阿勒泰地區塔克什肯口岸。同年9月,新疆主電網繼續向科布多省縱深挺進。隨著由中國承建的蒙古國布林幹縣35千伏變電站和68千米的35千伏中蒙輸電線路的建成投運,2009年12月29日,蒙古國科布多省西部三縣的2500余戶居民用戶終於用上了「中國電」,蒙方用電性質主要為居民照明。

一縷光明,照耀「中國人民的好夥伴」

曼娜紮,是巴基斯坦一名13歲的學生,和家人生活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區。她每天從學校放學回家後必須要抓緊時間在太陽下山之前,借助太陽光的照射,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因為在當地,一方面用電成本極高,差不多占到居民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而另一方面,電力的輸送也非常不穩定,時常會發生斷電。

缺電,這個問題困擾著曼娜紮生活的小山村,也困擾著整個巴基斯坦。「這裏城市平均每天停電12個小時,農村每天停電16個小時,尤其是大熱天,給民眾帶來巨大考驗。」一位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國工人表示。

近年來,這一狀況隨著中國企業對於巴基斯坦的援助不斷好轉。

5月5日,隨著最後一層岩石被逐漸剝落,直徑8.5米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切削刀盤從隧洞北端重見天日。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標誌著由中國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尼魯姆—傑盧姆水電站引水隧洞全線貫通。該水電站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在建水電工程項目,裝機容量達969兆瓦。這座號稱「巴基斯坦三峽工程」的水電站,見證的是中巴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是一顆鑲嵌在「中巴經濟走廊上」的璀璨明珠。

2017年該水電站竣工投入使用後,每年能夠為這個電力匱乏的國度提供5億千瓦時用電量,這意味著巴基斯坦15%人口的用電困難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同時,水電站還將帶來約450億盧比(折合27億人民幣)的財政收入。

另一邊,在阿拉伯海岸邊的卡拉奇市,一座現代化電廠拔地而起,成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地標性建築。它就是中巴經濟走廊首個能源專案、中國海外最大的火電專案——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公司在巴基斯坦建設的凱西姆港燃煤電站,當時的投資總額達到20.85億美元,是中國、巴基斯坦和卡塔爾三方合作在當時的最新成果。建成以來,該燃煤電站每年能提供95億度用電量,解決了巴基斯坦全國六分之一的電力缺口。

2014年5月6日,在凱西姆港燃煤電站的奠基儀式上,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表示,「能源問題的解決,不僅是滿足百姓的用電需求那麼簡單。它是黑暗裏的一縷光明,能夠照亮整個巴基斯坦。」

被印在紙幣上的「幾內亞三峽」

電力帶來的不僅是百姓生活的變化,更是給一個國家帶來發展的信心和力量。

科納克里,幾內亞首都和最大城市,西非著名的海港。作為聯合國公佈的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幾內亞國內實際可用的電量不到12萬千瓦時,這樣的用電量只能夠為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提供一天的照明。

但是同時,幾內亞卻又被譽為「非洲水塔」,其境內共有1100多條河流,水利資源極其豐富,但是得到開發利用的僅僅只有2%。這種資源與開發嚴重不匹配的狀況,在兩年前迎來了顯著的改觀。

2015年5月28日,幾內亞最大的水電工程——凱樂塔水電站的首台機組並網發電,電流通過中國企業搭設的225千伏輸變電線路,被送往150公里外的首都科納克里,並補充了周邊的11個省區的電力缺口。它的建設者,是曾經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電設施——三峽工程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或許,國人對於人民幣紙幣上印有的秀美山河或雄偉建築的圖案印象深刻,無論是長江三峽,還是人民大會堂,都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而在幾內亞最新發行的兩萬面額的幾內亞法郎紙幣上,凱樂塔水電站被選作了背景圖案。這座水電站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電流與光明,也是發展經濟,走出貧困的不竭動力。

中企海外建港,打通藍色經濟通道「三關」

比雷埃夫斯港,如今被中遠海運集團的員工親切地稱為——比港。

2016年8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與希臘方面完成了比港67%的股權交割,中遠海運(香港)成為比港港務局的最大股東,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海外接管整個港口。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伊朗的恰巴哈爾港、斯里蘭卡的南港國際集裝箱碼頭等等,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包括紅海、地中海,許多地方的港口、碼頭上,都閃現著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的身影。

中國海外建港,這是在打通藍色經濟通道的「三關」。

為「一帶一路」夢想成真

《「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以下稱《設想》),這是今年6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佈的一份檔。其中提出——要重點建設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三條藍色經濟通道。

展開世界地圖仔細探看這三條藍色經濟通道,可以發現,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藍色經濟通道與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聯繫緊密。在《「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中也提到,該經濟通道將連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銜接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英國媒體《金融時報》透露,中資公司的四個投資專案將在馬來西亞上馬——72億美元的麻六甲皇京港已經在去年10月正式奠基,28.4億美元的瓜拉寧宜國際港,14億美元的檳城港以及1.77億美元的關丹港項目。

實則,中資進入海外港口,如今只不過是加快了步伐而已。中國早在2007年,就開始在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東南240公里的漢班托塔建設大型港口。

漢班托塔港位於距離全球最繁忙的海運航線歐洲-遠東國際主航線10公里的位置,地處中東能源供給國與我國運輸線路之間,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一環。畢竟,印度洋是世界商貿水上要道。全球一半集裝箱貨運,1/3散運及2/3石油運輸都要取道印度洋,它是南亞和東亞鏈結非洲,中東,歐美的必經之路。

共謀合作治理之路

在地處巴爾幹半島南端、希臘東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路線圖當中的重要節點。比港既是希臘第一大港,同時也是地中海東部地區最大的集裝箱港口和全球50大集裝箱港口之一。

希臘港的存在,以及臨近完工的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首都)和布達佩斯兩座城市相連的鐵路,將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在一起。

從馬來西亞皇京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伊朗恰巴哈爾港、以色列海法新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這些港口的位置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走向基本吻合。

令人矚目的三條海上航線中另外一條是從中國經過北冰洋到達歐洲的航線。這條路線有望將原有航行時間縮短數天。一個規劃中的專案涉及瀕臨俄羅斯白海的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一個新的深水港口,以及一條深入西伯利亞的鐵路。這個地區是行經北極地區的北海航線起點之一,雖然北極圈外,但向北極地區運輸貨物的歷史已經有400多年。已成為中國招商局集團建議投資建設新集裝箱港口的選址地克萊佩達港位於立陶宛境內的北極航線的支線港口。中國在挪威希爾克內斯港投資建港的磋商也在進行中。

統計研究表明,與2010年的1/5相比,自2015年起世界50個最主要集裝箱港口中的2/3都或多或少有中國資本的成分,這些港口控制著世界67%的集裝箱。

在剛發佈的《「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中,中國政府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發出倡議——共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創依海繁榮之路,共築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創新之路,共謀合作治理之路。

(陳義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