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東風-41即將入役?

日前央視播出的一期節目報導了我國最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的最新進展。據參加該節目的中國軍事專家介紹,「東風-41」導彈的重量為60多噸,可攜帶10個分導核彈頭,打擊精度達到100米,可能將于明年年初服役。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如果央視公佈的資訊無誤,「東風-41」性能將超越美國「民兵-3」和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極大提高中國核力量的威懾和生存能力。

專家披露「東風-41」

央視首先援引境外媒體的報導稱,中國很可能於近日在西部沙漠地區測試了新型「東風-41」洲際導彈。

據參加節目的軍事專家徐光裕介紹,該導彈的精度大大提高。據他分析,「東風-41」的射程突破1.2萬公里,就意味著可以全球覆蓋,所以威懾力比較大。第二點是該導彈的精度大大提高。徐光裕說,過去像「東風-5」(的精度)都是以公里級來計算,打一個點的偏差可能就好幾公里,但「東風-41」偏差只有100米,非常驚人。第三個特點是可以攜帶分導式多彈頭。「它的打擊能力非常強。它不是一個單彈頭,而是可以打6枚、10枚。」

徐光裕介紹說,因為導彈的重量達到60多噸,所以它的三級固體動力非常強勁,可以帶很多彈頭。它的整個戰鬥部是1.6噸,這1.6噸打一個大彈頭,通常都是熱核彈頭好幾百萬噸當量的,如果變成6枚,每一枚也就是250公斤,如果是10枚的話是160公斤,當量一步步變小。因為彈頭是分導的,每一枚都有目標,不是隨便打完就算,所以它的攻擊能力非常強。

中國導彈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戰略導彈武器是第二代和第三代並舉。「東風-41」是我國第四代戰略導彈武器,是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反擊全球重要戰略目標。

或于明年上半年服役

徐光裕在節目中介紹,「東方-41」已經有圖片出現,所以他認為進行多次試射後已經有條件定型入役了,但是以後的試射還是會有的。「按照外媒的說法,我們是從2012年開始試射的,6年試射8次,搞得快的話,也許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大規模服役了。」

而境外媒體甚至認為,該導彈已經服役。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東風-41」型洲際導彈一直保持低調神秘,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欲探知的遠端打擊武器,2010年美方傳聞該導彈已交付部隊,並於去年正式裝備。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去年報導,美國推測「東風-41」將率先部署在河南,「一個旅大約有16枚導彈,可以帶50多枚彈頭,對美國來說是新的打擊壓力。」

《聯合報》稱,「東風-41」彈長16.5米,彈徑2.78米,整體重量達到63.5噸,採用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採用公路機動平臺、鐵路機動平臺、加固地井發射三種方式部署,可裝載一枚1.2噸的300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或裝載6枚200公斤30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或裝載10枚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楊承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按照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週期來看,過去從立項、研製到入列需要20年左右時間,但隨著技術、工藝、材料等各項條件越來越成熟,現在我國研發武器週期大大縮短。雖然中國軍方尚未公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相關資訊,但從近些年透露的資訊來看,該導彈應該距離列裝為時不遠了。這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另一位匿名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東風-31」型彈道導彈公開至今已有多年,按照列裝一型、研製一型的研製週期來看,「東風-41」應該接近列裝,而且中國航太工業具備研製這類性能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國內已突破先進碳纖維殼體材料和工藝、大直徑高能固體火箭發動機等一系列技術,「東風-41」的研製可謂水到渠成。

一枚可毀一國?

針對「東風-41」的性能,有觀點認為一枚該型威力巨大的核導彈可以毀滅一個敵國。上述專家表示,這種說法並非基於嚴密科學計算做出的定量分析,而是以一種更容易讓普通民眾理解的方式說明「東風-41」導彈的厲害程度。對此不必過度解讀。

楊承軍表示,「東風-41」是我國第四代戰略導彈,但總體水準和發達國家的第六代處於同一水準,有些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東風-41」的反應時間比以往戰略導彈大幅縮短;精度得到根本性提升;基本火力單元更加精幹,機動性能更強;威力很大,摧毀性達到數百平方公里。

另一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央視公開的資訊準確的話,「東風-41」將極大提高中國的核威懾能力。首先是高精度提升了中國有效打擊加固目標的能力。以往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的精度以公里計,雖然爆炸當量大,但只能打擊面目標。100米的精度意味著,這種導彈可以對敵方的彈道導彈發射井、地下戰略指揮所等加固目標實施有效打擊。第二,6到10枚分導式多彈頭,加之先進突防裝置的採用,使其突防能力大大提升,威懾能力增強。第三,射程增大和機動式發射,可以使它在很大範圍內機動,極大提高生存能力。之前機動發射的「東風-31」彈道導彈的射程普遍認為約為8000公里,而「東風-5」的射程雖然遠,但採用井式發射,戰時生存能力較低。「東風-41」將「東風-5」的遠射程、多彈頭優勢與「東風-31」的機動發射、生存力高等優勢完美結合。

與美俄沒有代差

有專家指出,屬於全新一代戰略威懾武器的東風-41導彈,射程、速度、彈頭數量和突防能力等主要技術參數與美國、俄羅斯的新型洲際導彈已經沒有代差。

「東風-31」的命中精度為300米,「東風-41」則跳過200米大關,直接達到100米。如果資料可靠,那說得通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在北斗系統基礎上,研發了高精度的軍用定位系統並成功整合到「東風-41」的制導體系中。而從衛星數量來看,目前北斗系統全部在軌衛星為僅16顆,而美國則用了24顆NAVSTAR衛星才實現了洲際導彈的衛星制導,其中的技術優勢可想而知。

除了衛星制導這種「看不到」的優勢,「東風-41」相比「東風-31」最大的進步是採用的TEL越野底盤(運輸、起豎、發射三合一)。儘管TEL底盤無論對陸基彈道導彈還是中國而言,早已不是什麼新技術,但與洲際彈道導彈的首次結合,卻令中國的陸基核力量獲得了根本性的提升。這種提升表面看來源於導彈機動性的提升,而這一切的基礎是中國長達13.1萬千米(截至2016年年底),高居世界榜首的高速公路里程,更準確的說是其中8.9萬千米的中西部高速公路。

國的中西部地區高原山地密佈,相當有益於陸基機動導彈的隱蔽發射。結合「東風-41」本身的強大性能,中國的陸基核力量在「東風-41」服役後將迎來一次質變式的明顯提升。

另外,接近中國軍方的人士對《聯合早報》分析說,除陸基機動發射外,東風-41導彈還可開發海基型,列裝後將使中國核威懾能力達到與美、俄比肩的程度,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這名人士介紹,長期以來,中國的戰略核威懾主要依靠的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進入新世紀後,中國開發出增程型東風-5A、多彈頭分導型東風-5B以及東風-31型,射程基本能夠覆蓋有核國家。但是東風-5型導彈主要依靠地下發射井進行戰備值班,一旦爆發核戰,這類發射井很容易被對手摧毀。同時,面對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東風-5」和「東風-31」型導彈的突防能力都顯得不足,戰略威懾力自然也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