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居民為何改姓敬?

俗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祖輩傳下來的姓氏,既是家族的象徵,也是傳統社會處理血統、婚姻、財產繼承等問題時考慮的依據之一。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姓氏,避諱改姓,出現群體改姓事件則是罕見。

此前,有媒體報導河南滎陽市城關鄉雷垌村村民集體改姓事件。該村的「苟」姓村民因為姓氏與「狗」諧音,時常被外姓人取笑,於是集體到派出所申請改姓。有人坦言,自己深受「狗」姓煩擾,「上小學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起玩,大家都是小孩子也沒什麼惡意,可就是『汪汪』這個外號讓我都有心理陰影了。成年工作後,向客戶介紹自己姓『苟』時,有時對方還要重複問一遍:『姓什麼?』」

「敬」姓分成「苟」、「文」兩個姓氏

苟姓居民因生活不便要求改姓,但是選擇改姓為敬,可不是因為二者字形相似這麼簡單。

史料記載,苟姓與草有關,意為生長,最初產生于皇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後晉有位名叫石敬瑭的皇帝,認為朝內有個姓「敬」的大臣沖了自己的名諱,再加之這位大臣得罪過自己的近臣,於是便下令將「敬」姓拆開,一分為二,成為「苟」、「文」兩個姓氏。敬姓大臣為免遭殺戮,召集所有「敬」姓族人改姓為「苟」,並連夜驅散家人逃亡各地,其中一部分人輾轉流落到了河南省登封市唐莊鄉的玉台村。現在,苟姓民眾也大多居住在河南。

「敬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較早的一支相傳是黃帝孫敬康的後代,另一支則與帝舜的後代有關。五代時期,後晉有確實敬姓改為苟姓的事情。」中國百家姓研究中心主任王大良說,敬姓由於與皇帝的名諱相同的緣故,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改姓事件。

早在南朝梁時,權臣侯景曾建立一個漢朝,由於敬姓人的姓氏與他的名字同音,為了避諱便改姓恭。侯景的政權滅亡後,他們才得以恢復原有姓氏。到五代十國時,敬姓又因為犯皇帝名諱,不得不改姓。後晉滅亡後,後漢建立,敬姓得以恢復。不久後後漢歸宋,敬姓又因為犯了宋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的名諱,改姓為「文」。

「避諱改姓的現象長期存在,而我國的朝代又曾經變來變去,某些姓氏被反復改來改去都不新鮮了。」王大良說。

其餘生肖也都有姓氏

除了與「狗」諧音的姓氏,十二生肖中其他屬相也都是姓氏。牛、馬、龍是較為常見的姓氏,鼠、雞、猴也都有人姓,只是由於人口數量少,便鮮為人知。位於廣東的全國首家姓氏圖騰博物館中,收錄了一萬多個姓氏,其中就有十二生肖姓氏。正如十二生肖來源各有傳說,生肖姓氏的淵源也各有不同。

鼠姓主要分佈於我國貴州、雲南等地,其起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源於子姓,出自商末周初鼠族,屬於以宗教圖騰標誌為氏;第二種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豬姓起源於三國時期,如今在貴州六盤水地區,姓「豬」的大約還有40多人。除了一些年長者還保留原姓外,年青一代人大多已把「豬」姓改成同音的「朱」或者「諸」姓了。

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曾有一集罕見姓氏單元,邀請了一名「雞」姓少年雞啟賢。雞啟賢祖籍廣東,其祖父雞廷昌當年隨國民黨到臺灣,原住在新竹市眷村,後遷到桃園定居至今。爸爸、姑姑、姐姐及他是全臺灣現僅有的4個姓「雞」的人。

臺灣人口雖然僅2300多萬人,姓氏卻達1527個。「大姓人口眾多,小姓數量特多」,人口數一百人以下的小姓多達970個。姓氏研究學會研究員許明鎮表示,臺灣稀有小姓如此之多,「主要是1949年來台後,百萬國民黨軍隊與眷屬來自大陸各省,臺灣才會出現如此多元的小姓」。

目前,兩岸姓「雞」的民眾已非常少,為避免獨特姓氏帶來的不便,大部分雞姓都已改姓「奚」。雞啟賢說自己從小到大鬧出不少笑話,只要跟雞有關的名詞,包括雞排、雞屁股等都會被人拿來消遣取笑他。「如果有機會,想找出十二生肖動物姓氏的人,來個生肖大聯誼,相信一定會轟動。」

中華民族不只百家姓

在中國,《百家姓》是學齡前兒童的經典啟蒙讀物,不少三歲小兒都能對百家姓氏信手拈來。事實上,中華民族的姓氏遠遠不止百家。明代陳士元編著的《姓鐫》中就收入了3625個姓氏;臺灣學者王素存著的《中華姓府》收集到的姓氏有7720個;大陸2010年出版的《中國姓氏大辭典》裏共收錄姓氏23813個。其中,最常見的是單姓,複姓和三字姓也不少,最長的姓氏竟有9個字。

除了以十二生肖為姓氏之外,其他種類的姓氏也是豐富多彩,千奇百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也是七個姓氏;「赤、橙、紅、綠、青、藍、紫」,五彩斑斕的色彩也是姓氏;「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八個方位詞,都為姓氏;從「一」到「五」簡體數字都是姓氏,甚至「啊」「哦」一類的語氣詞也有人姓。

全球化時代下,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居民不斷向海外遷徙。繁衍幾代之後,許多海外華裔也許已經不識中文,但往往還能認識自己的漢字姓。「自從秦朝以來,中國漢字姓氏一脈相承,從未間斷,沉積了幾千年的姓氏文化在全球華人心中已經築起了一座雄偉的血脈豐碑。」漢字姓氏成為海外華人相互認同的重要識別符號。

至今,中國的姓氏、生肖文化已經歷經四五千年。姓氏作為一個家族的標誌,往往代表著一個家族的身份。在一代又一代姓氏傳承之中,中華文化也得到了延續。

(楊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