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務實台獨說」的背後

近月來,賴清德以「行政院長」身份連續發表「台獨」主張,高調挑釁一中原則和兩岸關係現狀。賴的言論充分暴露了其對兩岸關係和臺灣政治定位的認知缺陷、自身政治格局與視野的局限,以及基於民進黨內深層權鬥和選舉利益的計算。在搶佔「台獨」光譜後,賴在面臨大陸「精准打擊」之時,也將陷入與蔡英文的複雜政治競合。

賴「務實台獨」論述系統化、具象化

從3月30口到4月3日的短短5天內,賴淸德發表連番「台獨」言論,自詡

「追隨鄭南榕的『台獨』工作者」,「『九二共識、』的鑰匙在臺灣找不到」,引發兩岸輿論強烈譴責。蔡英文在明面上以「賴是誠實的人」為其緩頰,並稱賴「支持我們的維持現狀」,但私下、卻傳出不滿聲音。不過,賴並未改弦更張,而是以退為進地拋出了更成體系的「務實台獨說」。

15日,賴召開媒體茶敘,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包括3個方向和6個具體工作內容。所謂「3個方向」是: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必另外宣佈「台獨」;臺灣前途「只有2300萬人可以決定」;在「行政院長」任上「發展經濟、壯大臺灣,讓民眾選擇臺灣」「6個內容」分別是鞏固桿衛臺灣主權」;「維護臺灣自由、民主、人權」;「捍衛臺灣民眾決定前途的權利」:發展經濟、壯大臺灣;自信地開展兩岸交流、求同存異,增進相互理解、諒解、和解,維持兩岸和平發展;臺灣身為「國際一員」,應參與「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安全」。而後,賴又特別強調,其「台獨工作者」表述「是應詢答復而非施政內容」;在兩岸政策上,蔡當局立場一致即「維持現狀」,對蔡英文做出回應。「行政院發言人」徐同勇則稱,「勿刻意引申賴院長談話,扭曲原意、造成誤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綠營放話稱賴此立場是回歸「臺灣前途決議文」,但賴始終回避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即使與蔡的「維持現狀」相比,也有實質差異。

對此,國台辦主任劉結一16日點名批判賴清德,稱「他就是個台獨!」劉結一還明確表示,18日舉行的解放軍台海演習,是為了桿衛祖同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動。

賴表態暴露其政治格局短板

賴清德在「閣揆」任上屢屢失言、失行,甚至被諷為「幹話王、「功德院長」,除刻意挑戰蔡英文的政治算計之外,也是本能地將僅有的地方經驗和政治慣性移植到臺北「中央」,陷入意識形態和認知結構的桎梧卻猶以為得。

一是台南經歷局限其世界觀、方法論。其一,刻畫了賴的「台獨觀」。從早年擔任前「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的青年軍領袖、競選「同代」,到在台南問政、主政期間,賴清德一直是旗幟鮮明的「獨派」。台南市濃厚的深綠意識形態氛圍更加深了賴的「台獨當然性」。16年前,民進黨內為陳水扁「就職演說」是否提「兩國論」而激辯時,「賴委員」就反對其時將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向大陸示善意」,堅稱不能退到「一中各表」;2014年,賴市長在「反服貿學運」最瘋狂之際訪陸,為避免綠營批評而在復旦大學公開講「台獨是臺灣人民共識」;賴是第一個訂定「言論自由日(鄭南榕罹難日)」的地方首長;賴還極力迎合台南的媚日氛圍,頗受日本看好,「八田與一銅像斬首事件」中,賴不但大動作指示抓人,還用日語向日方寫道歉信,並為在日「台獨」分子黃昭唐建立紀念公園,毫不在乎被批為「七田清德」、「倭奴」;此外,其引發全民嘲諷的「功德說」也是在台南濃厚的民間信仰氛圍中形成的「口頭禪」。其二,塑造了慣常作秀、造神的「賴神」政治風格。在台南傾綠的民意氛圍中,賴清德雖然政績平平,但特別注重形象包裝和政治作秀,故有「賴神」之稱。例如,2012年「半天颱風假」爭議中,賴稱此舉有利于台南中小學生的競爭力,「賴神勸學」的照片遭到群嘲;屢次「偶遇」患者發病而施救並被拍;2017年「海棠」颱風時,在鏡頭前頻演「救災秀」;還因黨派爭議而拒進市議會等。這些「小動作」精確體現了賴作為政客的投機、虛偽和頑固,也說明根基不深、外強中乾的賴,高度依賴「宣獨」等政治作秀來維繫「政治明星」和「獨派共主」的光環。

二是對大陸政策、兩岸關係缺乏準確認知,同際視野和政治格局不足。坊間傳言,蔡英文更欣賞中生代的林佳龍、鄭文燦,因三人均有良好家世和系統的同際教育背景,兼有政務官歷練,多少涉足並理解兩岸和涉外事務的敏感性、全局性。相較而言,出身礦工家庭、從民進黨底層爬上來的賴清德的政治視野和格局顯然不足,其長處是地方和派系內的局部鬥爭經驗,不會像蔡一樣陷人抽象價值或理念的窠臼,但從其「閣揆」任上「台獨基本教義派領袖」的自我限定、安於現狀的人事佈局和陷入「人治」迷思而猶然不覺的表現來看,雖有野心,卻看不到謀求更進一步的高度和格局。賴除堅持「台獨」,還放言「中美貿易戰是臺灣機遇」、「『九二共識』在臺灣找不到」,更鮮明地暴露了其對大國博弈、區域態勢、兩岸關係、經濟發展和臺灣自身定位等更為宏觀領域議題的認知局限和謬誤。正如台商王屏生所批評的,從在台南市議會講「主張台獨」,到「立法院」廟堂之上以「閣揆」身份自許「台獨工作者」,賴的兩岸論述視野始終停留在台南市長時期,猶如「井底之蛙」。正是基於對宏觀形勢的錯誤判斷,才會導致賴在錯誤的時間點和場合,在兩岸關係上投機、挑釁來謀取政治資本。

蔡、賴競合深刻影響綠營權鬥

兩岸關係在島內被稱為「政治帝王學」,即只有「總統」或「選總統者」才會觸及。雖然賴清德放話無意2020,卻屢屢挑戰「維持現狀」,挑動兩岸最敏感神經,順勢扮演「被打壓的勇者」形象,借此催生人氣、切割蔡英文,政治野心昭然若揭。蔡、賴二人圍繞意識形態和兩岸政策,就個人、派系的路線與利益分歧的回合式暗戰博弈愈發激烈。未來,「兩個太陽」的競合將深刻影響民進黨的政治走向。

一是賴為「台獨」聚氣攏勢,向「獨派」表忠心。近日,中美大國博弈深化及特朗普頻打「臺灣牌」讓深綠心神不定、浮想聯翩。在大陸新時期對台工作全面深化推進的背景下,島內「獨派」懼怕兩岸和平發展大勢無可逆轉,擔憂「急獨」意識形態無法吸引中間和年輕選民效忠,更唯恐蔡肖局錯失「歷史機遇」,在焦慮和躁動中呈現抱團回暖跡象:由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發起,包括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彭明敏、黃國昌和遊錫堃等人連署參與的「獨派大狂歡」「喜樂島聯盟」,叫囂將於一年後舉辦「獨立公投」;同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也如火如荼;「政治動物」陳水扁頻踩紅線、再度起勢.隱然成為中南部深綠勢力的精神領袖;『臺灣民主基金會」赴美發佈民調,宣稱七成多臺灣青年願為「台獨」而戰,「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也稱「挺獨」者有38.3%,大於支持「維持現狀」和支持統一者。在此波詭雲譎的氛圍中,賴清德開始了頻密的「台獨」表演,除了言論暴衝,還訪李登輝、約呂秀蓮、拜陳水扁、赴「獨派」聚會,下令「零預算廢省」。賴狂刷存在感既是呼應和凝聚「獨派」氣勢,也是向『基本教義派」表明歸隊心跡。畢竟,在柯文哲慘遭追殺之時,同樣曾到訪上海甚至講過「親中愛台」的賴,在「大位」競逐的「忠誠審查」面前,必須堅定站隊、表明忠心。

二是賴危機感上升,有意豪賭2020。當前島內綠營政客中,賴清德聲望高卻非一騎絕塵,而是遭新老輩前後夾擊。在臺灣畸形的「准總統制」慣性下,「行政院長」往往淪為消耗品或政治炮灰;賴即使表現出色也多是為蔡連任加分;且按照行政倫理潛規則,賴作「家臣」自無「與主子爭2020」之理。到了2024年,林佳龍、鄭文燦等「學運世代」將進/成熟期和收穫期,屆時賴已58歲,為世代交替所迫,即使有適當位置保溫,氣勢也難與擁有資源的市長相比。因此,蔡曾故意當著賴的面稱讚林的施政才幹,柯文哲也附和稱林是「民進黨共主」,「賴神」內心的焦慮與苦澀可想而知。在強烈危機感下,賴北上後屢屢僭越分際、借台唱戲。甫上任時,賴就大動作要『拼經濟、解五缺」,主持3次「加速投資臺灣會議」爭取商界信任;而後全台走透透以「說明政策、貼近民意、檢查落實」,為未來選戰固樁、測試人氣並積累能量。去年下半年,賴還拋出「親中愛台」說,引發綠營諸侯跟風仿效,既為對沖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效應,也是與陷入兩岸「冷對抗」的蔡英文爭奪兩岸論述話語權。近期,在蔡因「赦扁」及「禮讓柯文哲」議題與「獨派」摩擦不斷,「賴上蔡下」輿論再度甚囂塵上之際,賴再次出位表演向「獨派」表忠心,即使被北京點名定位為「台獨頭號目標」,也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顯然有精心的時機選擇和政治考量。

三是賴用「台獨」主張為選舉定調。從政治現實面看,賴清德絕不甘心做「光杆院長」。賴在「言論自由日」重申「台獨」立場並刻意談「侯友宜逮捕導致鄭南榕自焚」,顯然是將「閣揆職權」與選舉戰術勾連,把「言論自由」貶值為選戰工具。儘管被譏為「嘴炮台獨」,但其在關鍵節點上的密集放話事實上提則吹響「台獨」集結號,為2018乃至2020定下基調。其一,賴通過系統的「台獨」論述鞏固了其作為台當局「二把手」和「蔡接班人」的地位,雖然林佳龍、鄭文燦等二、三人在才幹上與賴不相上下,但在「台獨」的堅定性、一貫性上仍不及賴極端、熱忱,在「獨派」心中,賴與其他競爭者自然拉開了身位差距。其二,賴此舉或將開啟惡劣先例,即綠營有意「大位」者均要先高呼「台獨」表忠,否則就「自動喪失」了對壘「賴神」的資格。

四是蔡難滿足「獨派」而遭逼宮。扁、蔡競選時先後彈唱「新中間路線」與「維持現狀」,但上台後在內憂外困中迅速倒向深綠取暖。扁8年「公投」不斷,勉強滿足「獨派」想像;但「完全執政」的蔡英文幾乎不受在野黨政治制衡,只靠「漸進改革」和畫大餅已無法滿足「獨派」胃口,深綠在管中閔、黃煌雄人事案上雖醜態畢露仍一卡到底,顯示出其對蔡路線愈發強大的反撲和對政治資源的

貪婪。畢竟,蔡上任兩年,「挺獨」民意從51.2%滑到38.3%,等於近300萬人出現轉向。近期,辜寬敏等「獨派」大老讓蔡「做四年完成改革就好」,讓位給「明日之星」賴清德的逼宮言論,以及「新臺灣國策智庫」等炮製的「挺賴貶蔡」民調均日趨常態化,體現出「獨派」對蔡的「謙卑溝通和解」已漸失耐心,蔡雖借「英新結盟」勉強維繫「共主」地位並盡力清算政敵,但民調卻始終落後于柯文哲和賴清德。在深綠看來,賴貴為新系和「獨派」明星,且白手起家、能力卓群,還能製造「和平臺獨」的想像,自然成為「換蔡」的首選;基層早在2015年就開始動員賴「選總統」。

五是蔡「借菊制賴」、就近看管但收效待觀。當然,蔡英文清楚賴清德是臥榻之側最危險的酣睡者,故在民調低蕩之際,堅持要賴北上「神救援」,其真意自是「就近看管」賴,封堵其直攻2020。不過,賴清德近期強勢的單邊操作令蔡陷入與賴切割或全盤買單的兩難。在去留一無所適之際,蔡使出最後殺招,請來輩分高、權謀深、人脈廣的陳菊接任蔡辦秘書長,試圖壓制賴清德的僧越和暴沖。作為最有能量的「府秘」,陳菊將是蔡的政治壓艙石和選戰操盤者。若民進黨選舉過得去,蔡繼續把持黨主席之位,則賴在2020難有機會;即使蔡為敗選辭職,也可以由陳接任以確保蔡獲得2020門票;此外,蔡菊聯手還能很大程度上左右2024的民進黨候選人。

民進黨三駕馬車的競合關系,以及新系、英系的權力流變,會深刻影響個體的行為取向。從在蔡英文幫忙緩頰和陳菊「入府」後,賴清德仍口稱「維持現狀」而堅持「務實台獨」來看,賴對蔡、菊並不完全買賬,仍有難以抑制的強烈目的性和企圖心。但在客觀上,新系兩大首腦納入蔡領導核心,代表了當權派系和黨內最大派閥的結盟更為緊密,也有益於維繫黨內穩定、平衡。一段時期內,在蔡的意志下,菊、賴二人各主內外、全力沖刺選舉,是三方在共同威脅和利益下的基本默契。

(劉匡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