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政2年台媒直指經濟政策面臨風險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民進黨當政上台2周年之際,官方公佈的多項經濟指標皆呈現上揚趨勢。但連日來,台灣輿論有多篇文章直指數據背後的「真相與風險」。

就5月份「主計總處」公佈第一季度實質月薪已接近6萬元新台幣,雅虎奇摩專欄「換日線」文章指,長期以來,台灣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都在4萬元新台幣以下,每年「龜速前進」;這一數字在2018年初「暴沖」到59852萬元新台幣,「怎麼看都不科學」。

該文作者分析認為,第一季度實質月薪的計算將春節前後發放的年終獎金納入其中,沖高了數字。當局主管部門做出漂亮數據、未正視現況。

台行政當局于4月末公佈,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為3.04%、高於預期。《風傳媒》評論文章《經濟轉大人?3.04%成長率背後的真相與風險》提到,在投資方面,今年台灣首季衰退1.7%,延續去年的頽勢。從官方、公營單位、民間企業三方面投入看,民間投資是表現最差的一環,投資數據多為「公家在撐場面」。

兩岸都有學者指出其中問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2017年末的一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指出,包括「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新南向政策」在內,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所提出的經濟發展模式特徵,就是背離台灣經濟復蘇的實際需求,不斷弱化兩岸的依存關係。台灣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高長于同一時間段在台北表示,兩岸經濟整合是大勢所趨;降低對大陸經貿的依賴度,治標不治本。

《中國時報》5月21日刊發的評論文章《笑不出來的「新南向」》指,過去兩年,當局力推的「新南向政策」「離收割還很遠」。相反,一心「迴避」的大陸市場卻給了台灣相對正面的反饋。

《工商時報》近日社論認為,兩年來,大陸除直接招攬台商前往大陸佈局、深化合作外,還大力吸引台灣基層民眾、青年「登陸」創業、就業;台灣雖仍有一些兩岸經貿交流會展,但陸客人數持續走低,陸資落地意願趨冷。未來兩年,不能放任兩岸經貿隨波逐流。

《聯合報》22日社論提到,兩岸關係無法妥善處理,使得台灣經濟體質變弱,連帶影響社會安定;島內經濟發展欠佳,導致大陸的惠台政策更顯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