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性病,莫要過度清潔

  皮膚:人體的第一道屏障

眾所周知,皮膚覆蓋在身體的表面,是人體與外界隔絕的第一道屏障,時刻保護著我們。完整的皮膚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護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侵害。適度清潔是有益的,但過度清潔反而有害無益。

皮膚由外向內分別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皮膚的最外層是表皮的角質層,角質層表面還有一層皮脂膜,通常我們自己清洗時,洗掉的是老化待脫落的角質層和皮脂膜。雖然角質層俗稱「死皮」,但是並非沒有功能,反而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保護屏障。角質層及其表面的皮脂膜含有天然保濕因數,能耐受一定的物理、化學、機械性傷害,抵抗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

角質層攜帶落在皮膚上的灰塵、微生物等定期脫落,日常生活中適當清潔皮膚,可以幫助去除這些混雜了灰塵、致病微生物的老化的角質物質,維持皮膚不斷更新,保持皮膚健康。但是,角質層的脫規律的,角質層從形成到脫落需要14天左右,清洗過於頻繁、「太厲害」,會破壞皮脂膜,導致皮膚敏感、乾燥、脫屑甚至皺裂。皮脂膜和角質層不完整,必然造成皮膚屏障功能破壞,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不受阻擋而「長驅直入」人體,引起感染或感染持續不愈。

皮膚損傷:病原體的突破口

性病是性傳播疾病的簡稱,最常見的有十幾種。引起性病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不是人體本身就帶有的,而是被傳染的。這些微生物要想進入人體,就必須有「突破口」。

性病的傳播方式大多相似,主要通過性密切接觸傳播。這些微生物的傳染性一般不像烈性傳染病病原體那樣強,完整健康的皮膚對其有一定抵抗力。通常,引起性病的病原體需要借助皮膚表面的輕微損傷等進入人體內,性接觸正好可以創造這些條件一性行為中,健康人與患者皮膚密切接觸、摩擦,造成外陰等處輕微損傷,剛好有助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傳播。

性病症狀一般都始於皮膚。通過了皮膚這道「防線」,部分微生物(比如梅毒螺旋體等)還可以通過淋巴管進入血液,在全身播散,可損害內臟器官,還可通過孕婦感染胎兒。另有一些微生物(比如引起尖說濕疣的人乳頭瘤病毒)不進入血液,就存在於皮膚、黏膜上,引起反復感染。

盲目清洗:適得其反

顯然,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屏障,容易導致感染發生、擴散和復發。有些患者得了性病之後,總覺得這是一種「髒病」,因而反復清潔、搓洗局部。我們遇到不少性病患者,他們會用鹽水或消毒液擦洗,甚至浸泡外生殖器。豈不知,這樣不僅不能清除感染的微生物,反而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導致感染擴散,使其更加難以治癒。而且,有些不適當的清洗還會引發新的皮膚感染。

總之,預防性病,重在規範自己的性行為。患病之後,應針對不同的致病微生物進行相應的正規治療,而不是盲目進行局部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