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把三地不同變優勢 鄭:澳門經驗用於灣區

【本報訊】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表示,對今後大灣區發展前景樂觀,要把三地的不同變成大灣區的優勢。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認為,澳門在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下積累的許多寶貴經驗,今後都可用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何厚鏵:三地共同努力解決障礙

何厚鏵與澳區政協委員和青年骨幹座談時透露,廣東省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設想,包括今後在大灣區內如何解決三地在制度上出現的一些障礙,以及三個關稅區出現的問題等,有部分正在研究,部分已有初步方案,正在等待三地政府同意後報批中央批准。

他對今後大灣區發展前景樂觀,指三地的制度、三個關稅區、三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障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解決,但是相信透過三地共同努力,這些障礙大部分都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何厚鏵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要把三地的不同變成大灣區的優勢,讓大灣區有新的生命力。首先應將“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做好,全面服從中央領導,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讓澳門繁榮穩定,打造愛國愛澳的和諧社會,同時用好“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優勢。

何厚鏵指出,“大灣區是粵港澳的大灣區,也是面向全國、面向全世界的”,大灣區內廣東的許多產業,單憑澳門自己的力量要有條件參與並不容易,澳門要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用好平台作用,和內地大灣區以外的企業對接,特別是國際上的、南亞、東盟等地區的企業,讓各地企業透過澳門平台優勢進駐大灣區。

他說,大灣區的空間都是澳門人能充分利用的,大灣區往後的發展都是新的起點,不可能回到改革開放初期的投資環境,“自己有能力融入進來更好,但拖着別人的手進入大灣區也是一個融入”。

鄭曉松:澳門經驗可用於大灣區

中聯辦主任鄭曉松與澳區政協委員和青年骨幹座談時稱,澳門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積累的許多寶貴經驗,今後都可用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此外,澳門具有資金、多元文化、中葡平台等優勢,且與廣東有着良好的合作傳統。他堅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粵澳雙方的合作會更加緊密,取得更多的成果。

鄭曉松表示,青年是大灣區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大灣區的希望所在。目前在大灣區內,已有橫琴青年創業谷、中山火炬開發區澳門青年創業平台、南沙粵港澳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等讓青年人施展才華、創業的平台,為澳門青年到大灣區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堅信澳門青年一定會抓住機遇,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自己立志成才,為國家、為大灣區、為澳門作出貢獻的理想,努力與大灣區青年一道,把大灣區建設成為青年創新創業的樂園,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園。

澳門的政協委員是社會各界的精英人才和愛國愛澳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內地特別是廣東有密切的合作,擁有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產業渠道等多方面的優勢,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堅信政協委員在大灣區建設中大顯身手,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