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區政協考察大灣區 優勢互補促灣區建設

【本報綜合】新華社廣州7月18日電,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任總領隊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協委員和青年代表考察團16至18日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9市進行考察,聚焦大灣區規劃建設和相關城市創新科技與青年創業企業,並就攜手推動大灣區發展建言獻策。

考察團具體直觀認識大灣區

據悉,此次考察團共有成員百餘人,包括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澳區各省市政協委員、澳門青年組織代表及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人員。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任考察團總顧問,澳區全國政協常委廖澤雲、馬有禮、梁華、許健康分任考察團4個小組團長。

深中通道、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展現的交通前景,松山湖、珠西智谷等園區的智能製造實力,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及多地創新創業基地的活躍氛圍,以及一家又家廣東代表企業的科創之路……3天4組9市的密集考察中,考察團成員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圖景有了具體而直觀的認識與感受。

在18日舉行的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考察團總領隊何厚鏵表示,各位委員通過考察都感受到了廣東發展的一日千里。他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大家能發揮一些創造力,將三地之間的不同轉化為優勢,讓大灣區擁有新的生命力。

何厚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還是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灣區,澳門人要充分利用好澳門在內地大灣區外的資源與國際上的資源,推動大灣區發展。

鄭曉松表示,他堅信澳門和廣東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合作會更緊密,會取得更多的務實成果。他還堅信澳門青年一定會抓住機遇,努力同大灣區青年一道,把大灣區建設成為青年創新創業的樂園,也堅信澳區政協委員們一定會在大灣區建設中大顯身手,發揮積極作用。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廣東會認真吸納政協委員和青年朋友提出的意見建議,希望各位政協委員尤其是青年朋友抓住機遇,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化粵港澳互利合作,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馬興瑞:大灣區在體制上突破

廣東省長馬興瑞與澳區政協委員和青年骨幹座談時表示,相信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在機制、體制上取得突破,讓粵港澳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序流動,真正發揮“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種稅制的優勢。

例如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中央要求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廣東有大科學裝置、國際級的實驗室和產業的基礎設施,港澳有很好的一批科學家和教授,三地如何有機結合好,例如科學家可以在港澳生活,工作上過來廣東,“讓他開車如同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就要提供這樣的便利,讓他感覺暢通無阻”。

對於有志到廣東創業就業的港澳青年,廣東已經開始推進加快融入,“過去要有就業許可證,現在都可以進去,也沒必要再去審查學歷什麼的”,就如同在大陸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一樣。

馬興瑞表示,車輛也是一樣,香港和澳門的車輛與廣州、深圳相比,量級很少,即使都過來,也應該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相信未來都能夠逐步去突破。

此外,粵港澳三地在資金流、信息流也有很大的突破空間,其中信息流是一大挑戰,廣東正在抓緊研究突破。

建言獻策攜手推動大灣區發展

四組團長代表發表考察體會和澳門如何與灣區城市加強合作的看法。全國政協常委廖澤雲表示,透過到深圳和江門考察,感受到各城市發展的側重,對參與灣區建設的積極,並感受到習主席親自策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粵澳灣大灣區國家戰略,意義重大,前景美好。

他對灣區的科技成就留下深印象,是次考察正好為澳門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提供了參考,配合習主席最近對澳門高校作出重要指示。主張澳門要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科技合作,共創科技成果,促進科研轉化,引進灣區科技和經驗,尤其發揮“一中心、一平台”的優勢,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就深化澳門與灣區城市的合作,全國政協常委馬有禮提出多方面建議,包括發揮世界旅遊中心的互動與互補作用,與灣區城市建立一程多站的旅遊項目,澳門亦可協助及培養旅遊專業人才及葡語人才;發揮中葡商貿服務平台作用,配合灣區城市經貿走向葡語國家及引入葡語國家專業技術及專家,以至產品;金融及風投支持灣區創科發展及中醫藥合作等。

全國政協常委梁華形容兩日半的考察收穫巨大、滿載而載。在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之際,透過考察感受到城市的高度重視。澳門與內地九個城市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很多企業冀以澳門作為高新科技產品走向國際化的重大平台,突顯出澳門在大灣區規劃建設中的價值,澳門應珍惜此難得機遇。通過是次活動,有信心在中央有力領導下,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所積累的科技人才等優勢,特別是中國經驗、中國模式,粵港澳大灣區定能建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的大灣區,並穩步跨進世界一流灣區的行列。

全國政協常委許健康對灣區城市為建設大灣區所作的努力,尤其是科技創新方面,深受感動。指澳門旅遊、資金、人文、旅遊產業具優勢,可與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廣東屬先行發展的省份,可更重視文化挖掘,了解歷史、尊重歷史,以歷史為鑑,使更加愛國愛澳愛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