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炎症不用抗生素

  近年來,我國對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不斷進行專項整治,目的是推進合理應用抗生素,減少耐藥性和毒副作用。

病理學把炎症分為感染性炎症和無菌性炎症。人體受到病原微生物如細菌、原蟲等感染產生的炎症,稱為感染性炎症,通常可根據病原菌種類,對症選用能抑制或殺滅病原徴生物的抗生素來治療。而由物理、化學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應,統稱無菌性炎症,如過敏性鼻炎、胃炎、接觸性皮炎和藥物性皮炎等疾病,並非由細菌感染而引起,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有時反而會引起新的過敏反應、或藥源性疾病而加重病情。

誤區:

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治炎症

一種抗生素只能對某一種或幾種微生物有殺滅或抑制作用,不可能對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效。因此,不能錯誤地認為,「只要是抗生素藥,就能治療所有的炎症」;當然也不能認為,

「只要是炎症,就應該用抗生素」。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得病後常常不問是否「對症」,就自行用抗生素,且認為檔次較高、或進口新藥效果就更好。有的患者患的病叫「XX炎」,覺得似乎與細菌、發炎有關,就不管是否對症濫用抗生素,結果適得其反。

如對無菌性炎症採用抗生素治療,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原因為人體內存在著億萬個正常有益的微生態菌群,這些菌群互相平衡、互相制約,共同保持體內的微生態平衡。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後將會敵我不分,濫殺「無辜」,反而壓抑或殺滅人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和兩重感染,招致新的藥源性疾病。

多種炎症不需用抗生素

胃炎:各種病因所致符黏膜的炎性病變,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噁心、嘔吐等。治療時應用解痙劑如阿托品、山莨菪堿等,或口服雷尼替丁減少胃酸分泌,以減輕黏膜炎症。如用抗生素,反而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害,加重胃炎。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過敏性疾病,過敏原及環境污染物的吸入,或是氣候變化、呼吸道受寒,加上自身的過敏性體質,極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治療上應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口服抗過敏藥物(如克敏能和西替利嗪等),局部激索類氣霧劑噴鼻。

慢性咽喉炎:許多患者認為慢性咽炎既然是「炎症」,就自作主張口服抗菌藥物,這其實是很大的誤區。濫用抗菌藥不僅不能治好咽炎,反而增加細菌耐藥性,嚴重者甚至引起菌群紊亂。除非有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血常規檢査白細胞增髙等表現,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過敏性皮炎:過敏體質者接觸特定的過敏原(如花粉、毛皮、寵物及陽光直射和刺激性強的化妝品等),誘發皮膚過敏,常出現局部紅斑、丘疹和瘙癢等症狀。可用新型的抗組胺藥治療,安全且副作用小,並加用激素藥膏,不用抗生素。

流行性乙型腦炎:即大腦炎,是流行性乙腦病毒經蚊蟲傳播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傳染病。多為10歲以下兒童患病,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治療上主要是抗病毒治療。

傳染性肝炎:常見的是甲、乙和丙型肝炎,都是由不同的病毒感染引起。治療原則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保肝降酶藥物,避免飲酒及過度勞累,適當進食較多的蛋白質,避免高熱量飲食,病毒複製活躍者還需抗病毒藥物治療。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心肌疾患,其病因為多種易侵犯心肌的病毒引起心臟肌肉發炎。先表現為發熱、全身倦感,所謂「感冒」樣症狀,然後出現心悸、胸痛、呼吸困難、浮腫等。患者應安靜臥床及補充營養,治療以增進心肌營養、活血化淤、促進心肌修復為目的,如輔酶Q10、胸腺肽和血管擴張’劑等,要防止病情反復。

此外,還有一些炎症也不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也不用抗生素治療,如流行性感冒、前庭神經炎、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和肩周炎等;再如運動系統疾病,如關節炎、纖維組織炎、腱鞘炎和強直性脊椎炎等。這些無菌性炎症如使用抗生素(消炎藥)治療不但無效,而且會有多種屯副作用,甚至誘發新的藥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