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戰機背後的台空軍第12隊

據臺灣媒體報導,6月4日中午,台空軍花蓮基地的兩架F16戰機一同參加「漢光演習」,其中一架戰機疑似在飛往東北部基隆附近空域途中失聯。失聯原因是人為操作意外還是機件故障仍屬未知,然而該機所屬的12戰術偵察機中隊,卻是台空軍中比較神秘的一個單位,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單位之一。其隊徽為老虎俯身攀于白雲之上,手持黑色望遠鏡向下俯視,又稱「虎瞰飛行隊」。

該隊是台空軍中現在唯一的專業空中偵察飛行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當時國民黨將原空軍第9隊改稱「空軍第12隊」,第9隊原本為攻擊機隊。1937年12隊與第7大隊合編,成為混編戰術攻擊及偵察大隊(遷台後臺軍重整,12大隊改編為中隊)。後因抗戰中空軍損失慘重,人員器材缺乏,7大隊解散,番號也被取消,直到1945年初才重新成立。

恢復建制後,該大隊重新命名為12大隊並裝備美國P-38驅逐機改裝的偵察機,執行戰術偵察任務。儘管抗戰已經進入尾聲,12大隊仍參與了最後的對日反擊行動。解放戰爭爆發後,遼沈戰役中12大隊一直駐紮北京和瀋陽等地區,是當時遼沈戰場上國民黨軍隊的空中偵察主力,1949年該中隊成建制轉移到臺灣。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空軍起義部隊和飛行員頗多,第12大隊卻沒有一個飛行員投誠,是國民黨空軍中忠誠度最高的單位之一。在台海對峙期間,12偵察大隊一直是對大陸執行空中偵察行動的主力。

1950年,國民黨空軍為了保存實力,已經不再對大陸執行攻擊行動,但12中隊仍不斷進入大陸上空執行偵察照相任務。1958年金門炮戰前後,12中隊多次對福建沿岸進行空中偵察,也因此爆發了多次空戰。

當年9月24日,掩護12中隊進入福建偵察的台空軍第11隊的F-86F戰機,向前來攔擊的解放軍米格17戰機發射響尾蛇導彈,從此台海之間的空戰進入導彈交戰階段。

在這次空戰中,台空軍發射的響尾蛇導彈有一發未曾爆炸落入附近稻田,被當地軍政部門找到後送往科研部門。蘇聯得知此事後,要求中方將導彈送過去研究,最後送往蘇聯的導彈彈體,核心部件紅外線導引頭不翼而飛,蘇聯方面懷疑已被中方拆走。此事是中蘇從同盟走向分裂的一次重要事件,史稱「中蘇響尾蛇導彈事件」。

1967年1月13日的金門空戰是兩岸對峙期間最後一場空戰,也是由12中隊挑起,當時12中隊的RF-104G對福建執行偵察照相任務,與解放軍戰機在金門附近遭遇並且爆發空戰。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和平時期,根據兩岸的默契,12中隊不會跨過海峽中線執行偵察照相任務。

儘管如此,12中隊仍是台空軍最忙碌的單位之一,2002年該中隊換裝配備了TARS戰區戰術偵察吊艙的RF-16偵察戰鬥機。TARS 吊艙是美國洛克馬丁公司研發的一款可在惡劣天氣的中/高威脅條件下進行照片收集的光電吊艙系統。該吊艙內置2500 萬圖元的分幅照相機,可以全天候執行戰區偵察任務。

獲得了新偵察機的12中隊,在海峽中線靠東邊一側飛行就可以對福建沿岸完成偵察照相。此前海軍遼寧號航母繞台航行期間,台軍出動了12中隊的RF-16偵察機對遼寧號持續偵察觀測。每當大陸方面臨近台海地區有重大軍事動作時,12中隊都會出動偵察瞭解情況。

這次的飛行事故並非12中隊首次出現戰機失聯情況,2008年3月4月,飛行官丁世寶駕駛RF-16戰機夜航訓練時墜海。失聯情況與本次戰機頗為類似,墜機地點同樣為花蓮基地附近海上航線,且飛行員在事發時沒有任何通信聯繫報告故障異常。最後調查顯示,丁世寶當時出現空間迷失現象,錯將海平面判斷為天空導致戰機墜海。

這也是F-16系戰機最常見的意外之一,這款戰機因視野寬闊的座艙蓋設計,更容易導致空間迷失。美國的軍機飛行事故中,因空間迷失導致的事故占總數的 4%-10%;在機毀人亡級別的一等事故中,空間迷失所占比例則超過 10%。本次臺灣空軍戰機失聯,恐怕大概率仍是空間迷失造成的事故。

(朱江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