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體育旅遊需特區政府有力引導 陳觀生

在早前行政長官崔世安立法會答問會上,有議員關注如何結合體育項目發展本澳旅遊休閒事業。崔世安認同本澳適合發展體育旅遊,指出過往有不少大型體育競技比賽在澳舉辦,能吸引很多鄰近地區的觀眾及旅客來澳,逗留兩至三天參與或觀賞賽事,能帶動多元產業的消費。又指除要依靠政府力量外,更有賴商界的合作支援,才能加大推動體育旅遊的成效。有關議員已經是多次提出相關建議,然而近十年,澳門已鮮有真正具號召力的國際大騷,政策似有還無,令人質疑到底體育旅遊還有可為嗎?

澳門具備發展體育旅遊基礎

曾幾何時,澳門要辦三個大型國際運動會,興建大量場館,為有效利用,政府力推體育旅遊政策,並由政府牽頭搞了多場大騷,包括中國國家足球隊與葡國隊首度友賽“  525  中葡大戰”,曼聯、巴塞、車路士等歐洲班霸都曾在澳比賽,也有NBA  、網球頂級球星來澳,比香港、內地等早行一步,成一時熱話。

體育界議員陳澤武2014  年在立法會上建議當局今後的體育在往大眾化發展的同時,要朝向更高層次和更專業化的方向規劃,投放更多資源,把“體育”和“旅遊”結合。他以特區政府每年舉辦的國際龍舟節、世界女排大獎賽、格蘭披治大賽車等體育盛事為例,指出有關活動為本澳創造實際經濟效益和提供工作機會,認為能藉此開闢新客源市場,延長旅客留澳時間,實現本澳經濟適度多元。

隨後幾年在施政報告答問上,陳澤武均就相關問題提問,冀瞭解政府對本澳體育旅遊發展有何具體規劃,以促進經濟增長。在早前的特首答問大會,崔世安回應同樣問題時,認同本澳比較適合發展體育旅遊。根據過往的不完整統計,體育項目如競技比賽在本澳舉行,會帶動很多產業和旅客留澳2-3 天。崔世安稱,體育旅遊對未來經濟適度多元和澳門經濟趨勢有利,政府需積極規劃,在未來1 、2 年籌辦具國際吸引力也大型的活動,包括體育競賽。他也支持和鼓勵商界舉辦大型活動,產生協同效應。

這些回應,幾年來都大同小異,而發揮體育旅遊效應,已連續多年寫進施政方針,但落實情況如何,各人心中有一把秤。

體育旅遊是整合觀光旅遊與運動特質於一身的活動,體育旅遊的本質即人們在旅遊觀光的過程中,能參與或觀賞運動相關活動的一種旅遊形態,同時人們可藉由參與和觀賞運動的過程,產生不同於一般觀光活動的特殊體驗。發展體育旅遊的作用不單可使一個國家和地區能透過舉辦運動賽事或活動,提升自身的國際知名度,亦可藉此吸引外地旅客到來觀賞及參與賽事,增加旅遊方面的收入,從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正面的效益。

有過去多項本澳大賽搞手之一的民間人士說,近年缺乏好戲碼大賽,主因無場地,很多都給了體育總會作訓練基地,如氹仔大球場經常養草,官方怕大型比賽影響草質及正常賽事,故並非澳門無競爭力,“如果場地解決到,我諗好多體育旅遊或者商業體育,喺澳門係可以發生。” 他稱,全世界都知道,體育是門大産業,體育旅遊在澳門有可為,因澳門旅遊業蓬勃,六大博企具人力、物力、財力等優勢,酒店房間密度世界之最,只要配合得到其廣告宣傳、互相促進便可成事。關鍵是有心人肯踏出第一步,政府在政策上、宣傳上作配合,一家便宜幾家著。

澳門的旅遊業正陷入瓶頸,單一依靠博彩娛樂,在開拓其他特色旅遊方面,澳門又一直力不從心,其實近年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的成功,可以作為澳門的參考。

國家旅遊局訂下目標,到二○二○年,體育旅遊的規模要升至一萬億人幣。近年體育旅遊成了旅遊業當中增速最高的一部分,過去兩年,國家力穀體育產業,目標是到二○二五年,規模超過五萬億人民幣。

內地“窮省”之一的青海就成近年內地體育旅遊發展的表表者。青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全省均屬高原範圍之內,全省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由於地形複雜,青海可以做的產業不多,主要依託當地礦產、生態及生物資源,以及化肥、畜牧業、有色金屬等。青海經濟總量十分之低,全國排行尾二,僅僅高於西藏。不過,青海的經濟增速一直在加快,跑贏大部分省分。原來,這正多得利用本身自然環境的優勢去力穀旅遊業。如去年冬春旅遊季正式啟動,推出九大類七十項以民俗文化、戶外體育和自然體驗等為主的特色旅遊,以吸國內外遊客。除了以風景及民俗風情這類舊招,體育旅遊亦是焦點之一。去年青海冬春季的重點,是穿越哈拉湖、雪地電單車、高原攀冰等旅遊產品。青海之後有其他體育活動排隊推出,包括舉行高原越野精英賽,令青海成為中國汽車越野運動的大省,亦令中國汽車越野運動於內蒙、新疆、青海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體育旅遊絕對有機會用作打救如青海這類「窮省」,因為隨著全球對健康意識的提高,及對運動的熱愛程度升溫,體育旅遊成為旅業產業當中,增長得最快的一部分。

本澳可選擇的體育旅遊模式

按目的來劃分,體育旅遊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1. 旅客本身以參加運動賽會或運動活動為其主要動機,旅遊是屬於次要目的,如乘坐飛機到泰國打高爾夫球,順道至當地旅遊景點參觀;2. 旅遊以觀賞運動賽事或運動活動為其主要目的,如組團到國外觀賞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等國際性大型賽會。在旅遊的同時觀賞運動賽事或活動;3. 參觀能讓遊客對過去運動的人、事、物具備緬懷情感的行程,如參訪運動古蹟、運動景點和運動博物館等。

按照以目的來劃分體育旅遊的形式,本澳現時體育旅遊的發展基本具備上述三種形式的內容,如第一種形式:以旅客本身參加運動賽會或運動活動為主要目的,本澳就有每年一度的國際馬拉松。自一九八一年首辦以來,澳門國際馬拉松已成為澳門的年度盛事,每年吸引不少本土及海外知名長跑好手參與,其分為三項賽事,包括環繞澳門、氹仔及路環各點的國際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其中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更吸引不少來自各地的業餘好手參加一試耐力,其特色是參賽者可邊跑邊欣賞沿途風光,沿途多個澳門地標式景點盡收眼底,如西灣大橋、主教山、旅遊塔等,參加者可用雙腳體驗澳門的美妙。

至於第二種形式:旅遊以觀賞運動賽事或運動活動為其主要目的,本澳有舉辦了超過64 屆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既是澳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中發展最為成熟的體育賽事,更是澳門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澳門的體育旅遊市場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每年的大賽車期間除了吸引很多鄰近國家和地區的旅客來澳旅遊及觀賞賽事,還逐年遞增。同時,還舉辦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澳門國際音樂節及澳門美食節等活動。時至今日,澳門大賽車已發展到集體育、旅遊、娛樂、文化和美食於一身的綜合嘉年華活動。

本澳將舉辦了多屆武林群英會,以塔石廣場及塔石體育館為主要場地,一連四天舉行,邀請內地、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地的武術高手來澳,屆時除了會舉辦武術論壇和套路表演等,亦會設體驗區,讓高手指導市民和旅客學習武術動作和舞龍舞獅,又會將活動延伸至不同社區,增加社會參與感和對武術的認識,期望市民和遊客透過活動一同習武,達致向市民及遊客推廣武術的目的。武術大會已經吸引不少旅客慕名而來,觀賞這一嶄新的盛會,預計將會對本澳旅遊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種形式:參觀能讓遊客對過去運動的人、事、物具備緬懷情感的行程,本澳設有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它是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四十週年而興建,館內的各項展品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提供,有多達20 多輛車壇名將的戰車,有方程式賽車、摩托車和車手們用過的物品,當中最著名的是已故車手冼拿的參賽名車和賽車服,另外也有相關格蘭披治賽車的照片、說明文章、奬項和有紀念價值的物品等。館內分成多個展區,有系統地介紹各展品與其歷史,以加深遊人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瞭解,並緬懷那些曾為該賽事作出貢獻的人士和賽車手。為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五十週年,旅遊局對大賽車博物館重修,並對曾經為大賽車作出貢獻的傑出人物,如葉德利、杜德斯、羅路、冼拿和約翰哥斯密等進行了特別的介紹。另外,館內設有賽車電子遊戲及世界房車錦標賽模擬駕駛器,供客人體驗東望洋賽道。

由上述可知,本澳已初步具備成功發展體育旅遊的雛形,但本澳體育旅遊模式遊客睇的多、參與少,講到對提高旅遊目的地的經濟效益最有幫助的“參與遊”,本澳更顯稀少。

大眾樂於參與的經典項目,莫過於跑步,再是單車。本澳每年十二月舉辦的國際馬拉松,雖然專業級別上未必能與知名大賽媲美,但在全城參與和推廣觀光的策略上,已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結合在沿途各處舉辦的文化旅遊活動,讓跑手感受熱情的南歐風情、好客的中式文化;又如結合賽事報名、訂房、一天觀光團、自助餐優惠券等“套票優惠”,對喜歡跑步的家庭客、三五成群的朋友團,都是吸引高增值的過夜客增加消費的直接動力。將來若能組織跑上港珠澳大橋的超級馬拉松,更具吸引力。

澳門獲八十平方公里海域的管理權,濱海城市的形象呼之欲出,在此基礎上發展環岸單車賽、水上活動賽事都是吸客的項目,又是適合澳門地區文化的大型體育賽事。美化海岸線、搞好基礎建設當然是第一步,後面的進展關鍵就看政府的態度,為穩定客源和提高旅客消費創出一條新路。

吸引博企和資本市場參與

體育旅遊模式,它是以團結一項體育賽事展開的旅遊模式。例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亞運會等體育盛會。人們往往為了親眼見證這一盛會,而前往觀看,同時,也在當地進行旅遊消費。又比如,每年定期興趣辦的NBA 籃球賽、F1 汽車賽、超級橄欖球賽、英超、溫網等一系列賽事,也吸引眾多體育迷們前往觀看,同時,在當地進行旅遊消費。事實上。在歐美成熟的體育國家,擁有這樣一句名言:“擁有一項賽事,就相當於擁有一個印鈔機”。這句話充分證明了體育旅遊贏利模式的成功。

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產生體育旅遊這一新業態是大勢所趨。從消費者角度來講,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觀光旅遊已無法完全滿足遊客需求,體驗式旅遊需求迅速增長,體育旅遊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從旅遊組織者角度來講,傳統旅行社、景區也面臨轉型升級,盈利空間小了,體驗式旅遊尤其是體育旅遊為旅行社、景區提供了新的贏利點。

體育旅遊的前景正被體育界和旅遊界一致看好。“體育+ 旅遊”,能對遊客產生更大的黏性,對城市則帶來可觀的效益。如果是純粹的旅遊,人們去過一個地方後,往往在一段時期內不會再去了,“體育+ 旅遊”讓原本只是觀光的旅遊變成以運動體驗為主的活動,比如滑雪,遊客每一次的體驗都會不一樣,他們每年都可能前往同一個地方體驗。因而,體育旅遊是一種多次、重複、漸進的體驗。

體育旅遊是全球旅遊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增長率能夠達到每年14% 。“中國最大的機會在服務業,不是傳統服務業,開個飯館,做個裁縫,而是現代服務業。具體說,娛樂、體育和旅遊行業是最有希望的。”——中國前首富王健林說的這段話,不過是行動綱領。單在2015 年,萬達集團在體育產業方面就有三筆大的收購:出資10 億歐元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以4498 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 的股份;以6.5 億美元收購世界鐵人三項公司。

體育IP 指體育組織、體育工作者、體育經營者和贊助者依法享有的體育智力勞動成果和經營標誌、信譽的權力。具體到商業層面,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賽事電視及新媒體版權;二是賽事商業開發權,例如贊助商權益;三是賽事票務銷售權;第四就是官方授權產品,例如賽事紀念品等衍生產品。本澳體育旅遊目前暫時未有吸引資本市場,原因在於體育旅遊沒有形成新的贏利模式。因此,特區政府未來應該在如何吸引資本市場參與體育旅遊方面更多用力。

首先,特區政府可再創立自身的年度體育盛事。已經成功舉辦多屆的武林大會,日後除可每年繼續舉辦武林大會,亦可研究自行創辦其他的年度體育盛事,如可考慮可利用本澳現時作為中國及葡語國家的交流平臺之便,每年在七至八月或農曆新年期間在本澳舉辦一項“中葡杯”國際足球挑戰賽,邀請中國和一些葡語國家,如巴西、葡萄牙及一些非洲國家國內聯賽的前列球隊來澳參賽,因為足球可以說是現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廣受市民大眾關注和參與度高,且現時中超聯、葡超聯、巴西聯賽的球隊已具很高的質素,若能邀得它們來澳比賽,賽事的可觀性將會相當高,預計將可吸引大批國內外的的球迷來澳觀戰,成為本澳其中一項年度體育盛事。此等球隊會有龐大數量的忠實支持者,他們每年將會跟隨球隊“東征西討”支持球隊比賽,因而倘若本澳舉辦有關賽事,不但能吸引國內外的球迷,同時可吸引這班球隊的忠實支持者來澳觀光和消費,令本澳各行各業受惠,並為本澳在“衣、食、住、行”方面帶來龐大的旅遊收益。長遠來說,更可有助本澳擴大旅客的來源和層面,從而帶動本澳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或退而求其次舉辦一些“元老級”體育賽事如“中葡名宿足球賽”,透過吸引已屆退休之齡的海外人士來澳以“球”會友,順道旅遊消費,而且多辦“元老級”賽事有助運動愛好者尋覓合適對手。

澳門可以特別針對近乎退休人士或長者,度身訂造一些體育旅遊套餐,因該年齡階層人士的“閒錢”一般相對較多,所蘊藏的商機亦十分大,直接有助推動經濟。以網球為例,世界網球總會一直設有資深球員(veteran )賽事,自三十五歲開始,每五歲設有一組世界排名,一直打到八十歲,鼓勵業餘人士到不同地方比賽,又可同時藉此旅遊和交友,希望澳門逐步引入這類較具水準的“元老級”比賽。本澳體壇過去一直不熱衷舉辦“元老級”賽事,體育總會為求政府增撥資源,較傾向舉辦精英體育賽事也是無可厚非,但相信“元老級”賽事在未來會極具發展潛力,希望本地體壇不會忽略。

第三,鼓勵博企投資的超大型項目中,加入體育元素的項目。如內地萬達集團,斥資六百三十億人幣,興建濟南萬達文化體育旅遊城。濟南萬達城位於濟南東部的歷城區,佔地二百九十公頃,建築面積五百三十萬方米,其中文化體育旅遊投資三百一十億人幣,包括世界一流、擁一萬個座位的冰球、籃球合一的大型體育運動場館,可舉辦重大國際賽事,亦可作為職業冰球俱樂部、職業籃球俱樂部的比賽主場,並會引入徒步山水遊、極限戶外運動、自行車、足球運動訓練學校等體育運動主題。項目二0  二一年開業,料每年接待二千萬人次遊客。本澳博企擁有超強財力和足夠的建築場地,不少加以改造是可以成為高端的運動場地,或可成為博企增加旅客吸引力的又一元素。

第四,發展本澳的步行、跑步鍛煉系統和大眾單車運動。因地方狹窄,本澳的步行系統和單車運動並不適合成為大眾運動,所以本澳的愛好者只能北上珠海甚至中山參與這些運動,政府可以考慮規劃鏈接路氹酒店區與路環的單車經和跑步路線,一方面方便本地居民,另一方面也吸引旅客到路環,增加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