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居住證是便利臺胞措施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7日在北京表示,臺灣居民居住證是應廣大臺胞需要制發的,是一項便利臺灣同胞來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措施,不涉及臺灣居民政治權利和義務的調整。臺灣同胞申領居住證不需要放棄臺灣的身份證和戶籍,也不需要具有大陸的戶籍。

在當天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臺灣當局領導人曾說居住證只是方便臺胞在大陸居住和活動的證件,但日前當局卻修改了相關檔,明確限制申領大陸居住證的臺胞未來不能考公務員、軍警校,不能參加縣市長選舉和擔任其他公職,發言人對當局前後表態的政策矛盾有何評價?馬曉光回應時作如上表述。

馬曉光指出,臺灣居民居住證的申領完全採取自願原則,沒有任何強制要求。這樣的政策已經充分考慮了當前兩岸關係的一些特殊實際狀況,充分考慮了臺灣同胞可能有的一些顧慮。但是很遺憾,民進黨當局還是在一心一意要壞臺灣同胞的好事。我們也多次講,老百姓心裡有桿秤,這樣的做法究竟會導致什麼樣的效果,已經不言自明。

馬曉光表示,實施包括居住證、「31條措施」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的出發點,就是為臺灣同胞來大陸生活、工作、學習、就業、創業提供更多的便利,逐步為他們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這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體現,是我們真心實意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他說,對於這些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民進黨當局本來應該相向而行,大家共襄盛舉。但其採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政治操縱手法,不斷對來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進行恐嚇、限制乃至於懲罰。這樣的做法不得人心,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認真地反省。

被問及臺灣同胞的居住證申領發放情況,馬曉光用八個字概括:非常踴躍、持續不斷。

國台辦:望台當局拆掉大陸赴台投資身上的手銬腳鐐

【中新網10月17日電】在17日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台當局擬大幅增加未經許可的大陸赴台投資罰款額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希望台當局能夠儘早拆除掉套在大陸赴台投資身上的手銬、腳鐐。

有記者提問,最近臺灣準備修改兩岸相關條例,關於未經許可的大陸赴台投資罰款額度過去是12萬至60萬新臺幣,現在調整成5萬到2500萬新臺幣,有大幅增加。請問發言人如何評價?

馬曉光指出,大陸企業赴台投資是有利於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會為臺灣居民解決就業、增加收入做出應有的貢獻,是一件好事。

馬曉光稱,民進黨當局的一貫邏輯就是:反正對臺灣同胞有利的都反對。所以大陸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儘早拆除掉套在大陸赴台投資身上的手銬、腳鐐,進一步發揮大陸投資對臺灣社會和經濟民生的貢獻,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做法。

兩岸教育界交流是「統戰」?國台辦:民進黨邏輯錯亂

【中新網10月17日電】在17日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針對「臺灣陸委會將兩岸教育界的交流想像成‘統戰’」一事,發言人馬曉光回應稱,這就是民進黨的思維出了問題、邏輯出了問題。

在當日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臺灣陸委會日前就臺灣中小學師生赴陸交流一事,請教育部門呼籲各校不要淪為對方「統戰的工具」,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

馬曉光稱,把正常的兩岸青少年和教育界的交流想像成「統戰」,這就是民進黨的思維出了問題、邏輯出了問題,因為它是一種對抗性的思維、一種錯亂的邏輯,所以對於這樣的誣衊和指稱我們不能接受,兩岸教育界和中小學師生也不能接受。

大陸對「臺灣同胞」改稱「臺灣居民」?國台辦回應

【中新網10月17日電】國台辦1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針對「臺灣居民」稱呼一事回應稱,「臺灣居民」也好,「臺灣同胞」也好,「臺灣民眾」也好,都是他在發佈會上交叉使用的稱呼,大家不要多心,更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來做政治文章。

有記者稱,自己昨天剛剛抵達北京,發現入出境的時候,不管是入出境的公務人員或者安檢人員或者衛生檢疫都改稱「臺灣居民」,已經不再稱「臺灣同胞」,是不是國台辦或者大陸這邊有正式下公文改名稱?

馬曉光強調,沒有這樣的通知。「臺灣居民」也好,「臺灣同胞」也好,「臺灣民眾」也好,都是他在發佈會上交叉使用的稱呼,所以大家不要多心,更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來做政治文章。

國台辦:大陸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受好評

【中新網10月17日電】國台辦1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大陸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努力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受到臺灣同胞廣泛歡迎和好評。而民進黨當局以恐嚇、懲罰等手段阻撓臺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限制臺灣同胞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機遇,其違背臺灣民意的做法,只會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也只會進一步喪失人心。

馬曉光指出,今年2月,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出臺後,各部門、各地區認真全面落實。近期又有5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推出具體落地措施。迄今為止,已有16個省區市的35個地方推出具體落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