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 鞏固發展北疆綠色生態屏障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三北工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三北工程建設是同中國改革開放一起實施的重大生態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性工程。經過40年不懈努力,工程建設取得巨大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成為全球生態治理的成功典範。當前,三北地區生態依然脆弱。繼續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僅有利於區域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要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續不懈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品質,持續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4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在祖國北疆築起了一道抵禦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為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成功典範。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尊重科學規律,統籌考慮實際需要和水資源承載力等因素,繼續把三北工程建設好,並與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增綠與增收相統一,為促進可持續發展構築更加穩固的生態屏障。

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30日在京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強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並講話。他表示,經過40年不懈奮鬥,三北工程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構築的生態屏障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全球生態治理樹立了成功典範,創造的綜合效益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的實踐經驗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鑄就的可貴精神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注入了強大動力。

韓正指出,三北地區生態依然脆弱,三北工程建設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再接再厲、持之以恆,加強規劃統籌,科學植樹造林種草,切實加大保護力度,促進生態惠民富民,創新工程建設機制,推動三北工程高品質發展,構築更加穩固的生態安全屏障。

韓正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大力弘揚“三北精神”,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改革任務落地,大力提升支撐保障水準,全面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推動全國林業草原工作邁上新臺階。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會議對三北工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綠色長城獎章”獲得者進行了表彰。

中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庫熱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

中新社南昌11月30日電:第五屆世界綠色發展投資貿易博覽會(簡稱“綠發會”)30日在江西南昌開幕。中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庫熱西在此間表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

庫熱西在作主旨演講中稱,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他指出,中國國土面積遼闊、自然資源總量豐富、自然景觀巍峨秀美,但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趨勢和效率仍不穩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將致力於平衡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庫熱西表示,我們將致力於政策引導、管控並舉,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節約制度和耕地保護制度,並對節約、集約、迴圈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給予政策激勵,鼓勵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產品生產,對破壞環境和生態行為堅決制止和懲處。

此外,庫熱西還稱,要加大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力度。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將致力於多管道、多途徑實施生態保護修復,既要加大政府公益性投入,也積極呼籲社會資本參與到生態保護修復的行動之中,集全社會之力共同提高生態產品貢獻能力,保障企業獲得合理經營收入,實現國家、企業、社會等多方的互利共贏。

中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電:中國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30日在北京表示,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資料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海洋環境品質整體企穩向好,全海域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水面積從2012年的9.3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017年的5.2萬平方公里,受監控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比例有所下降,河流入海污染物總量出現下降,局部地區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恢復。

談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時,柯昶說,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仍然處於污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渤海灣、遼東灣、黃河口、長江口等重點海域水質堪憂,2017年重點監測的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44個海灣中,20個海灣四季均出現劣於第四類水質,受監控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未見根本好轉,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多發頻發,結構性的環境風險壓力仍然很大。

同時,綜合治理力度仍顯不足。一是部分沿海地區黑水入海、垃圾圍海、垃圾漫灘等問題突出,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和公眾親海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二是陸源污染防控難度較大,陸源污染涉及入海河流、排污口等諸多方面,需要協同治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等諸多污染源,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防控難度依然較大。

柯昶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生態環境品質改善作為衡量海洋生態環境工作的基本目標,加快推進海域綜合治理,加快健全和提升監測評價基礎能力,壓緊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推動企業落實“管生產也要管環保”的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