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對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核心創見的闡發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敏銳洞察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準確把握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造性地提出的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新戰略、新思路,既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又豐富了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政策內涵,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性,已成為對臺工作的重要指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對臺工作取得重大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有力引領兩岸關係取得歷史性突破,在繼承和發展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的基礎上形成了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內涵豐富,已成為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融合發展不僅是這個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貫穿始終的核心理論創見。這個核心創見基於一個中國的政治現實,通過促進兩岸民眾利益情感聯結與社會生活密切互動來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為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不斷夯實基礎,最終將達成同胞心靈契合的統一最高目標。這個核心創見詮釋了民族復興與兩岸前途的密切聯繫,深化了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拓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內涵。融合發展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念與執政方略在對臺工作中的新闡發,是新時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方法、新路徑與新目標,是我在充分考慮現實條件、形成機制等基礎上的主動選擇,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而不斷深入,並充分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統一實踐的行動自覺。

一、融合發展將為中國夢的實現強本固基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更強的實力為根基。我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們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用實幹來托起中國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從服務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融合發展旨在解決兩岸關係面臨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是在和平發展道路上持續推進兩岸關係。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本質上仍是充分發揮大陸發展進步在決定兩岸關係走向上的關鍵作用、在發展中解決兩岸間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創造和積累更充分的條件;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聚合兩岸力量,讓融合成為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增進民生福祉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進行全方位的準備。

二、融合發展將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確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奮斗方向,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各領域、各方面都要服務於這一戰略佈局。融合發展發韌于對臺工作的現實需要,致力破解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反映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對臺工作的新要求。把「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貫徹到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全過程,是對臺系統積極謀劃和推動實際工作的行動自覺。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自當著眼世情國情、兩岸民情的變化,以兩岸整體利益為牽引,不斷豐富形式,著力拓展範圍,堅持整體推進,統籌謀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融合舉措的協同配合,狠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發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以更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更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從而推進統一進程和實現民族復興。

三、融合發展將秉承並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卓越實踐。具體而言:「創新」是引領融合發展的第一動力;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以科技創新與機制體制創新帶動力量聚合,是以創新驅動激發先發優勢的發展引領。「協調」是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妥善處理各方關係,在協調中拓寬發展空間,在補強薄弱領域中突破發展障礙,圍繞發展整體部署推進形成多領域、全方位、高效益融合動能的過程。「綠色」是實現融合發展永續性的必要條件;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圍繞人與自然和諧推進的綠色發展,是注重發展綠色經濟,推進低碳轉型,引導培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形成新的增長點的過程,兩岸應發揮各自這方面的經驗和優勢加強合作。「開放」是融合發展取得突破的必由之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內外聯動基礎上的吸收借鑒,是立足「引進來」和「走出去」、追求更高目標的開放提升。「共用」是融合發展的本質要求;中華文化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和紐帶,維護、發展、弘揚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追求。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通過促進需求相容、標準共通、産品流通、市場互享,來實現資源的大整合,使各類資源在兩岸之間充分、自由流動,從而實現兩岸民眾共用中華民族的物質和精神發展成果。融合發展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是追求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四、融合發展將融匯新型治理理唸經驗展現包容發展前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被視為自農業、工業、國防、科技之後的「第五個現代化」。融合發展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順應「第五個現代化」要求的必然選擇。融合發展是新的治理理念,需要依託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主體共同推動,關注多方主體的利益訴求,增進各主體在不同領域中的橫向協作,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均衡聯繫發展。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看,融合發展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原則,突出了兩岸民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僅需要調整兩岸各主體之間的關係,而且需要優化大陸內部各主體之間的關係。可以説,融合發展是基於對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的把握、對對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融合發展,是全面系統的改革,是各領域並進的聯動和整合;是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兩岸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兩岸發展前景。融合發展以平和、漸進的方式,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既面向國際社會開放,又依靠兩岸合力,不斷擴大內需,走富有兩岸特色的強國之路。深化融合發展取得的長足進展和總體效應,將充分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成果。深化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將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有序、有效的制度供給。同時,融合發展將以和平崛起的事實展現出新型國家治理範式,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對我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認識和理解。

五、融合發展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積累了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兩岸在過去30年間形成的互補互利經濟格局,以及當前大陸經濟發展展現的市場前景,為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繼續擴大、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有利於更好地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補「短板」,通過密切和深化兩岸機制化合作為兩岸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增加助力。融合發展是以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通過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優化、競合轉換,妥善解決市場分割問題,優化平臺和機制,實現民生改善、就業充分的發展,勞動生産率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有效改善,內外均衡、協調一致的發展。

六、融合發展將傳承和創造性發展中華文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文化延續發展幾千年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局面,鞏固多民族團結的大家庭,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兩岸文化同屬中華文化,但幾十年分隔及其産生的價值觀差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臺灣民眾的民族和文化認同。融合發展就是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汲取發展歷程中的經驗積累,還要著眼現實需求,立足於解決兩岸既存問題。通過融合發展的豐富實踐,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逐步化解因價值差異引發的各種分歧,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彼此理解,形成共同的話語體系,在相容並蓄中共同維護好中華文化的歷史文脈。融合發展實踐過程中的義利兼顧,會帶動兩岸價值觀的分享互鑒,構建充分反映民族特性、兩岸特色、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進而累積更廣泛社會文化共識與認知。通過融合發展實踐,不斷推動中華文化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社會治理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適應,促進傳承基礎上的融匯創新,助推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過程,是與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的,與我們民族正在奮鬥的事業相結合的,與我們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的。

七、融合發展將創新社會治理和切實改善民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標。60多年來,兩岸走過不同發展道路,實行不同社會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最終要靠事實來檢驗,要由人民來評判。自上世紀80年代兩岸打開隔絕的大門後,祖國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熱土。但由於兩岸經濟社會發展道路和階段不同,兩岸民眾需求存在差異和多重取向。現階段,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突破現有體制機制障礙,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臺灣民眾依法表達訴求行使權利,調動其參與融合發展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超越兩岸發展的認知差距和背離現象。融合發展始終以促進公平正義、增進民眾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資源共用共用、完善民生保障等政策措施來解決兩岸間的現存問題。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保障民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實現融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兩岸民眾,使兩岸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八、融合發展將不斷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開拓了新境界,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仍在不斷發展當中。現階段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將以往重點推動的經濟合作,向社會各領域融合拓展,體現兩岸經濟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的全面內涵。同時,通過融合發展,有效保證兩岸民眾享有更廣泛、更充實的權利和自主空間,更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有效調節各方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同胞關係、階層關係、民族關係,增強凝聚力,形成安定和諧的政治氛圍;有效促進社會生産力解放和發展,提升兩岸民眾生活品質和水準;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兩岸民眾和中華民族的利益,進一步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體制、機制、程式、規範以及具體運作中的內涵。通過融合發展,將印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其他道路更有效率,更能激發民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通過融合發展,不斷推進制度體系發展完善,將成為持續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優越性的宏偉進程。

九、融合發展是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本質上是一個兩岸多方進行力量博弈、資源調配、民意整合的政治過程。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斷提高解決兩岸間各種複雜問題分歧的本領。兩岸關係經緯萬端,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勢必經歷複雜的孕育深化過程。在此過程中,既要避免操之過急,只顧眼前利益和得失,從而導致重形式、走過場,也要避免畏首畏尾、躑躅不前,缺乏進取創新意識和膽略。融合發展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合」思想的智慧精髓,把爭取民心視為最大的政治,把兩岸民眾的義利聯結作為重要的發展面向,實現了觀念上的新飛躍,思想上的新突破,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更高水準找準了方向。融合發展「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解決問題的基本出發點,通過發展增量、融合共用,加快兩岸間的資源要素互動和加持轉化,推動兩岸間物質財富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響應了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找準了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動力。融合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在對臺活動中的辯證運用,以抓住經濟發展這個主要矛盾,帶動社會、文化領域的交流融匯,是科學判斷兩岸關係所處內外環境,客觀分析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各要素後的正確選擇。

綜上,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可行路徑具體而豐富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維和執政方略,其具體要求也將落實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應以科學理論為指引,通過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相容並蓄的深厚底蘊和潛力。我們要出臺合乎實際、具備操作性的政策舉措,讓兩岸在內外聯動、合作開放中擴大與世界市場的融通,通過逐步探索出一條創新型融合發展道路,紮實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不斷前行。

(柯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