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量爆表應重視城市承載力問題 劉紹滿

「無啖好食,無路能走」普遍居民在這幾天以來沒不感歎,「搭車難、搵食難、過關難」,在春節長假數日,逾百萬遊客湧入本澳,「擠爆」小城,旺區實施人潮管制也難以控制,使得這一聞名遐邇的旅遊休閒中心盡顯過年的紅火與熱鬧,但有居民對旅客過多存在怨言,質疑本澳的承載力爆表,與宜居宜遊的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定位問題。本澳作為旅遊城市,笑迎八方來客是自然而然的事,應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和改善相關軟硬體的建設,讓旅客來得順暢,玩得高興,走得愉快,同時又不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大的影響和衝擊,此問題繼續值得當局或下屆政府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眾所周知,旅遊承載力是指一個旅遊目的地在不至於導致當地環境和來訪遊客旅遊經歷的品質出現不可接受的下降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納外來遊客的最大能力。 旅遊承載力也稱景區旅遊容量,它是在一定時間條件下,一定旅遊資源的空間範圍內的旅遊活動能力,即滿足遊人最低遊覽要求,包括心理感應氣氛以及達到保護資源的環境標準,是旅遊資源的物質和空間規模所能容納的遊客活動量。景區承載力強調了土地利用強度、旅遊經濟收益、遊客密度等因素對旅遊地承載力的影響,在內容上包括了資源空間承載量、環境生態承載量、理承載量、經濟發展承載量、社會地域承載量等基本內容,一個旅遊地的旅遊承載力是這些承載力的綜合能力。然而,旅遊承載力包括接待規模、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諸方面,在開發規劃旅遊資源的過程中,必須對旅遊的社會承載力、經濟承載力、環境承載力進行測算,以找到最佳的旅遊承載力。使遊客的基本遊覽要求和旅遊地的環境品質保護要求均得到滿足。主要的還是環境效益也就是環境承載力。隨著自由行開放,內地遊客日益增多,旅遊承載力爆棚牽動著不少本澳居民的情緒,當地居民對旅客過多存在怨言。為平衡促進社會穩健發展,當局有必要認真對待承載力問題,同時,有需要提升的是通關和交通配套等接待能力。

特別是在近日的新春期間,本澳的旅客紛至,據治安當局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僅是大年初三(2月7日)全天就有超過66.2萬人次經澳門各口岸出入境。其中,關閘口岸有近41.5萬人次出入境,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逾7.8萬人次出入境,打破了經該口岸單日出入境澳門的新紀錄。特區政府旅遊局同時公佈了大年初三的訪澳遊客量,較去年同期上升22.6%至22.6萬人次,其中內地遊客同比增加22.3%,達17.6萬人次。春節黃金周前4天,訪澳遊客累計達62.9萬人次,同比大增26%。由於大批內地旅客來澳,多個口岸排起長龍,在澳門中區的新馬路、議事亭前地等旺區人逼人,十足沙甸魚罐頭,想轉身都難。行街購物已經不容易,加上住房貴、搭車難、搵食難、過關難,不單旅客怕怕,澳人生活空間、資源被分薄,同樣吃不消,質疑澳門承載力爆表。新馬路、大三巴牌坊等重點景區,新馬路行人道本已狹窄,平日已有人滿之患,景況更壯觀,人群背靠背,龜速前進,舉步維艱,不少旅客被逼走上郵政局旁的梯級唞氣。對面行人道情況更嚴峻,因設有的士站,長長的人龍加上遊人,特別擠擁。人潮也為公共交通帶來壓力,交通督導員忙於疏導,但經常有人為求方便,胡亂沖出路面,險象環生。警方在高峰時段還採取了人流管制措施。澳門半島旺區人潮爆表,氹仔熱點地堡街、官也街亦不遑多讓,擠滿到訪人潮,各家小食店、手信店前大排長龍,文創商品捧場客眾。飯店座無虛席,部分需要派籌等,少則半個鐘,長則一個多小時,有錢都無用。

其實,逢過年或黃金周,一方面大量遊客令澳門的酒店及商家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另一方面洶湧的人潮又讓口岸和景區擁擠不堪、舉步維艱。一喜一憂之間,澳門社會盤點和反思出現在「春節黃金周」的種種情況,討論甚至爭辯著如何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得更加完善。最難為的就是本地居民,旅客難頂,居民實在也不好受,不少居民為避旅客潮,儘量不到市中心或出街,最多約人打麻將、打機、上網,或到一些較冷門的公園走走,節日氣氛大打折扣。對於本澳城市承載力的問題,當局日前則指,「承載力」的概念是動態的,隨著新道路、旅遊基礎建設、新酒店等落成,通關設施、入境口岸及其他配套設施的完善,發掘更多旅遊區域等,可以增加整體承載力,並希望介紹旅客到其他同樣值得遊覽的區域參觀,以分散核心景點的壓力。特別在連日來,澳門從交通、餐飲到通關和住宿都不時出現超負荷的狀況,此事引起澳門社會的關注,輿論和各界也就城市的承載力,以及如何更好地發展與完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問題。

無可疑問的就是,本澳逢節假日,龐大的人流更是「逼爆」新馬路一帶,來澳旅客大量增加已逐步影響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休閒」的城市資產亦不斷流失,新春期間新馬路人流逼爆便是一大警號。有立法會議員則提出,政府官員應有危機感去預防及前瞻性地解決問題,並要求行政當局解釋承載力的定義,以及提出科學資料。但也有旅遊業辦則認為,本澳居民仍較歡迎旅客,且大部分行業都與旅遊業息息相關,作為旅遊城市,各行業和居民包容度都應提高。本澳的承載力尚未到臨界點,如果實行配額措施,必定打擊旅遊業。對於本澳的城市旅遊承載力的問題,有媒體建議港澳地區可參考臺灣的做法,對自由行旅客實行每日配額制,從而控制旅客流量。也有業界建議,政府可通過不同方式補救,如為旅客提供巴士專線、提供特定旅遊點之間的接駁巴士,減少居民和遊客爭奪公共巴士資源。旅遊當局日前則認為,澳門承載能力未見頂,隨著澳門一些設施的改變,如新的通關設施,及進一步完善酒店配套和引導旅客到澳門其它地區旅遊,將有助於分流遊客,提升澳門旅遊承載力。

對於本澳城市承載力的問題,有研究結果顯示,幾項旅遊相關的服務和設施接待旅客的實際能力有所提升,但仍有某些方面錄得倒退。其中渡輪服務、訪澳旅行團及出入境口岸通關都能保持充足或擴大接待能力來應付更多旅客,但酒店客房總量目前較最佳接待旅客人次少,特別在旺季期間可能呈現不足;公共交通的實際接待能力,尤其是的士和公共巴士仍舊緊張;澳門主要的旅遊景點和餐飲場所也面對著接待能力的問題。為改善和提升澳門長遠的旅遊接待能力,有研究報告建議:關鍵基礎設施的實際接待力必須要有協調性、平衡性和同步性;建議短期內考慮採取措施來緩和旅客人次增長,避免任何快速飆升或下跌;增加目標客源市場的多元化及優質化;持續擴充旅遊服務設施及旅遊景點等。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日前也指出,澳門在自由行方面「壓力山大」,「按照澳門的面積和人口來說,現有的這個接待力確實是壓力很大。所說的接待力,一個是口岸的承受力,一個是交通的承載力,還有一個市面的承載力。需要一個比較科學的評估,才可以做一個結論。我們希望是提升品質,而不是重視數量,需要優化‘自由行’的結構。」

其實,特區政府早前已預測2018年訪澳旅客總量將達3500萬人次,令人憂慮澳門承載力、接待力是否跟得上?據報導,去年澳門整體入境旅客、國際旅客及留宿旅客等資料均有所增長。其中入境旅客達3260多萬人次,較前年上升5.4%。大中華市場旅客有約3000萬人次,占整體旅客92%。內地、香港及臺灣仍是三大客源地,內地旅客超過2000萬人次,其中41%來自廣東省。內地自由行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占內地旅客約48%。今年澳門接待旅客人次更可能創歷史新高,隨著入境旅客不斷增多,旅遊承載力成為關注焦點。業界坦言壓力存在,但應正面看待問題,特別是旅客增加時,各類設施如口岸、交通等能否配合,日後要強化設施,相信利用智慧技術能使旅客量和接待力取得平衡。有輿論認為,澳門作為一個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的城市,應反思,在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旅遊從業人員管理以及旅遊產品多元化設置等方面「再加一把勁」,通過科學分配旅遊資源,為小城的「承載力」擴容。但有酒店業界認為,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條件改善,粵港澳三地人文相通,有條件規劃成大灣區城市群。從經濟產業角度看,酒店業亦會受惠,但要考慮新合作方式,構建高質素的一程多站旅遊目的地。

隨著澳門基礎設施及娛樂設施增加,更多旅客將來澳深度遊。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內地旅客大幅增長,與港珠澳大橋開通有很大的關係,特別當局不斷加緊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爭取更多旅客以一程多站方式旅遊。社會擔心的承載力問題,隨著港珠澳大橋落成及澳門輕軌啟用,澳門內部及對外交通基建連接,可將旅客分流至本澳其他區域及粵港澳灣區城市群。澳門適合充當中轉站角色,吸引旅客來澳停留兩三天,再經澳門轉到香港、珠三角城市旅遊。畢竟澳門受客觀條件制約,旅遊景點始終有限,要吸引旅客停留五天有難度。但本澳酒店設施完善,有條件吸引留澳住宿,然後到周邊城市旅遊。最重要是交通便利及出入境政策放寬。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指出,澳門長遠定位構建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遊及相關行業十分重要,而旅遊承載力則關乎軟硬體的配合,以及有否對澳門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

因此,對本澳每逢年或旺季大節,均出現酒店爆滿一房難求、通關口岸大排人龍、景點和商場人滿為患,承受力幾乎達至難以接受的地步。景區旺區「迫爆」事件再次引起人們關注本澳的承載力是否達到極限問題,坊間形容大量遊客令澳門似乎快「陸沉」。顯然,現時不少市民已有怨言,質疑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名號是否要建立在市民的不方便不快樂之上。雖然超過三千萬人次的旅客量,對本澳的經濟和就業市場幫助巨大,但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就是,接待能力不足的弊端亦逐漸顯露,整體服務素質下降的趨勢,有需要是時候全面檢討、興利革弊,做好唯有確保服務品質,讓旅客賓至如歸,才能才本澳旅遊旅遊才能長做長有,持續發展繁榮。澳門作為一個世界休閒的旅遊中心,是一個和諧安定,各方面都在穩步向前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的社會,未來有必須繼續完善硬體軟體旅遊設施,致力做城市承載力的問題,以讓「一國兩制」政策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