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河內「金特會」 未達成協議但提供機遇

【香港中通社北京2月28日電】當地時間2月28日中午,原定共進午餐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突然取消預定行程。特朗普在會談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會談「很有成效」,但雙方并未能簽署協議。

據報道,雙方是在有關無核化和放寬制裁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孫興傑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雙方未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是,金正恩的半島無核化方案與特朗普的朝鮮繁榮計劃之間沒有交集。「金正恩寄希望通過無核化換取解除制裁、發展經濟,而特朗普想通過朝鮮經濟的潛力誘導朝鮮放棄核武器,雙方在無核化和解除制裁方面暫時沒有交集和妥協。」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左希迎在受訪時指出,這次會談的結果主要源於兩個分歧點:第一是對朝制裁,在朝鮮沒有做出實質性妥協的情況下,美國不願意放棄制裁;第二,核清單的申報問題,這關係到雙方戰略互信的構建。「美國希望朝鮮先提供一個詳細的核清單,雙方再談判;但對於朝鮮,在沒有實現完整戰略互信的情況下,提供一個核清單是非常困難的。」

在發佈會上特朗普表示,他在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談中度過了一段「非常富有成效的時間」。在這次會談中,金正恩「開腔」回答外媒提問,這是公開資料中所能找到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面對面回答外國記者提問。對於記者關於他是否願意完全拆除他的核武庫,他回答稱,「如果我不願意這麼做,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

左希迎認為,這次會談提供一個機遇,讓雙方了解彼此的戰略意圖和籌碼,對於解決朝鮮問題有幫助,但不能誇大其作用,也不能過於樂觀。「朝鮮問題非常複雜,涉及朝鮮的生存、去核問題和東北亞和平進程。這一系列問題都難以通過一兩次會見解決,美朝的衝突和齟齬還會在一段時期內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