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參選,易產生佛系特首

澳門將於今年 8 月舉行新一屆特首選舉,由於現任特首崔世安已連任一屆,因此今次選舉將產生一位新的特首。

雖然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選舉要到今年 6 月才舉行,但是,近期港澳兩地傳媒已熱烈地討論潛在人選,而且澳門當地的熱議以至兩名潛在候選人陣營的筆戰,竟蔓延至香港。

觀乎近期的討論,大多是環繞澳門特首選舉,到底應像往年一樣只有一人參選及當選,抑或應像 2017 年香港特首選舉一樣有兩至三人角逐。筆者認為,澳門遠較香港細,人際關係既複雜但又很緊密,兩地政治文化亦不同,要將香港 2017 年的那次選舉的競爭方式帶到澳門,固然未必是好事;但是,如果像 2009 和 2014 年般只有一名候選人參選,又很易令當選者只討好少數選委,忽略大眾對他的期望和訴求,結果上台後淪為「佛系特首」,再誤澳門十年。

政治文化大不同,香港選舉文化未必適合澳門

一直以來,澳門由於人口、面積以至經濟發展情況都遠不及香港,縱使近年澳門人均收入超過香港,但是無論在法制上(特別是廉政方面)、基建設施上(近兩年的兩次風災已說明一切)、以至經濟模式上,還是與香港仍有一定的距離,也較香港單一化,因此注定了澳門不能像香港一樣百花齊放、可以有多元的聲音。

而且,正正由於澳門社會小,人際關係自然地遠較香港密切,尤其是上層階級之間利益關係盤根錯節,人際關係緊密、友善但又可以複雜。這種微型社會最著重的是團結、和諧。澳門社會細,經濟過於單一化,也欠缺了發展成為香港一樣的多元社會的基礎。如果將香港特首選舉模式強加於澳門,帶來一個激烈的競爭,對於澳門社會未必是好事。

更何況,雖然香港 2017 年特首選舉在一個良性競爭環境下進行,既沒有候選人之間的激烈口舌之爭,也沒有「黑材料亂飛」,更沒有引起社會的進一步分裂。但是,再回顧到 2012 年特首選舉期間梁振英 vs 唐英年、兩大陣營之間的確出現了激烈言論和對抗,有「黑材料滿天飛」,埋下了日後梁振英「亂港五年」和香港社會空前撕裂的伏線。

2009 年澳門第三屆特首選舉,就在選舉之前,除了崔世安已被明眼人推斷他會出來參選而且很大機會當選外,當時社會上也熱議另一名潛在競爭對手,時任檢察院檢察長的何超明。由於當時何的形象在澳門市民心目中相當良好,再加上一些境內外親建制、親北京媒體的大力報導,一時間澳門社會熱哄哄,甚至分裂為兩大陣營。至於後來為何變成崔世安唱獨腳戲、以至後來由此揭發了何超明貪污案,則不在本文範圍之內。

但是,從這次選舉可以看到,兩大陣營的針峰相對,固然對澳門社會的和諧不是好事;不過,「一人選舉」的最終結果卻是崔世安由於輕易地勝出,當選特首後的施政反而變得「傳承有餘、欠缺創新」;再加上 2014 年的連任也是獨腳戲,最終令崔世安執政的十年變成「佛系特首、無為特首」的十年,不但延誤了澳門發展的時機,也令很多澳門潛在問題發酵成為大問題。好例子是「天鴿」和「山竹」兩次風災充分曝露了澳門十年來防洪基建的發展停頓所帶來的惡果。

首屆澳門特首選舉方式值得「重演」

1999 年 5 月澳門首屆特首選舉,至今仍被澳門社會懷念著、討論著,除了因為這是澳門首次由澳門人選出澳門人作為澳門的領導人外,也是因為這次選舉是澳門至今唯一一次有競爭性的選舉。當年兩名參選人何厚鏵和區宗傑,雖然各施各法去爭取選委的支持,但是兩人始終保持著君子之爭,不見激烈的針鋒相對,而且選前選後兩人也沒有變成仇人,仍然和衷共濟。區宗傑即使落敗,日後仍在澳門政壇相當活躍,直至他的匯業銀行被美國政府指為北韓洗黑錢,最終令他淡出公共生活為止。

至於何厚鏵,由於在具競爭性的選舉中高票當選,令他未就職特首時已經具有權威性和認受性,令他上台後的首屆特區政府開局良好。他不但利用本身的強勢管治,短時間內解決澳門治安問題,改善民生,更適時地、順利地開放賭權,令澳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今年特首選舉,正要為澳門產生一位新的特首。「新特首」不單單指新的人出任,更指澳門需要一位有新的思維、新的見識的有識之士擔任舵手,帶領澳門進入新時代。

既然香港模式的特首選舉不能直接移植到澳門,但「一人競選」的選舉又易於產生另一位「佛系特首」,則最理想模式就是像 1999 年首屆澳門特首選舉一樣,既有競爭,也屬君子之爭,令當選人上台後有能力積極回應澳門各界的訴求,勵精圖治。

文濤,多年來從事有關國家、香港和澳門的政策研究,並曾參與一系列有關港澳地區政策和選舉的民意調查。

(文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