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深化合作並非空中樓閣 鄒玖勝

全國「兩會」日前勝利召開,多名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會上聚焦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在聯手橫琴發展、讓澳門居民更有獲得感等議題積極建言獻策。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提出要「研究推進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作為與港澳先行先試的合作示範區橫琴,或可在新一輪的開發利用中展開與澳門的進一步合作,而澳門亦可藉此推動社會經濟多元。

據悉,橫琴新區啟動開發近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從2.85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83.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68.32%,對澳門合作成果豐碩。2009年1月,中央宣佈開發橫琴島,當年8月,橫琴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1年7月,中央賦予橫琴「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優惠政策,明確橫琴重點發展旅遊休閒、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七大產業。2015年4月橫琴自貿片區正式掛牌。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近十年來,橫琴這個「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荒島發生歷史性巨變:固定資產投資翻了20.6倍,吸收利用外資翻了972.7倍,一般公共預算翻了138.3倍……近十年來,橫琴始終把深化對港澳合作,特別是對澳合作作為首要任務,在基建對接、通關便利、產業合作、服務一體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8年10月底,在橫琴註冊的港澳企業有2633家,澳門企業1327家。其中,粵澳合作產業園已有27個專案簽訂專案合作協定,22個專案取得項目用地,18個項目開工建設,落地專案涵蓋商務服務、休閒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及倉儲物流等產業領域。以上數據可見琴澳兩地合作密切。此外,於2013年11月啟用的一座實行澳門法律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更是成為粵澳緊密合作的首個標誌性專案,給土地嚴重不足的澳門發展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機遇。作為「白手起家」的橫琴,它已成長了很多很多,隨著各項基建的陸續完成,它的發展空間將不可限量。

如今無論是剛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高水準建設珠海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統籌研究旅客往來橫琴和澳門的便利措施,允許澳門旅遊從業人員到橫琴提供相關服務。還是在「兩會」中國家發改委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再次提出要「研究推進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都可見中央對橫琴的重視,希望其在成為自由貿易港的同時亦能協助澳門可持續發展。

但事實上,這些年來,雖然不少合作項目在橫琴落地,但是也遇到一些問題。由於現時橫琴的人流依然較少,建設好的項目無法開業運營,故未來需要打通旅遊共用的關節。而在合作園區上存在利益分享的問題,如橫琴合作園區的產業,兩地政府是否可以實現稅收分成,以及未來應該納入到哪個政府的GDP統計範疇等。對此,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指出,國家相關部委一七年出臺《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打通了跨行政區合作中體制機制和利益共用的難點,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廈門安溪經濟合作區,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他認為橫琴可以參考這個模式,打造跨境合作飛地經濟樣辦。由國家出面協調,將橫琴劃為粵澳合作的「飛地」,或者將既有粵澳合作園區和未開發土地重新規劃為「飛地」,實行「澳門政府管理、稅收珠澳共用」模式,按互利共贏原則核算GDP和稅收收入,明確約定合作園區的利益分成機制,合作園區固定資產投資、能源消耗等投入由雙方分擔,合作園區GDP、稅項收入由雙方分享,解決溝通協調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涉及人員、物資、資金的跨境流動,要建設國際化社區,會涉及網絡管治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國家政策支援。建議國家出臺大灣區版本的「飛地經濟」指導意見,在人員、貨物、資金、資訊方面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好」,將橫琴打造為中國特色國際自由港,促進橫琴與澳門之間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同時,他建議澳門橫琴「前研後產」,共同發展創新產業。國際創新中心是灣區核心功能定位,澳門是大灣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之一。目前,澳門已有物聯網、集成電路、中醫藥等多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正在強化與國際創新資源對接,然而目前只有中醫藥研發在橫琴具有產業轉換的園區,建議橫琴未用土地重點用於支持集成電路、物聯網科研轉化的產業建設。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賀定一亦認為橫琴可在「一線」基本放開、「二線」高效管理的基礎上,探索進一步加強開放、建設「橫琴自由港」的可行性,為粵澳深層次、全方位的融合發展創造新條件。通過進一步推動實行「澳人澳稅、澳企澳稅」,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營商環境。並建議以「共建共用、共同規劃、澳門管理」的形式,打造更多粵澳企業共同參與的合作園區。對於琴澳旅遊合作方面,她建議充分發揮琴澳旅遊的綜合效益和融合效應,實現兩地產業互補、市場錯位、協同發展,支持澳門發揮旅遊職業教育優勢,在橫琴加快建設「大灣區旅遊教育合作培訓中心」。並促進琴澳旅遊會展合作,實現「以展帶遊、展遊互動」,爭取成為世界著名旅遊休閒目的地和珠江口西岸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中心區域。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張宗真希望輸出澳門旅遊服務與管理。建議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大力度介入,推動澳門旅遊學院與國際最好的旅遊學院在橫琴開辦合作辦學的旅遊學院,突出旅遊整體策劃與旅遊產品產業鏈系統設計人才的培養。大力發展特色教育、會展會議、高端醫療,大力推動橫琴自由港建設。第一步橫琴關實現一關二檢,實現通關便利化。建議教育部支持澳門大學擴大招生,將澳門大學與橫琴的隔離牆打開,實施電子化快捷通關,讓澳門大學的教授學生融入橫琴,為橫琴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教育部、商務部協助澳門大學為「一帶一路」戰略以及葡語系經貿平臺、中醫藥產業園精準設計專業,面向澳門、內地與「一帶一路」葡語系國家招生,有針對性地為澳門多元化培養戰略人才。第二步將橫琴關後移,讓橫琴澳門融為一體,成為名副其實的自由港。

眾所周知,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定位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而無論是「一中心」、「一平臺」,還是國家要實施自貿區戰略,推動橫琴成為自由貿易港,琴澳都需要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因為橫琴有很大的土地資源,澳門則有制度優勢,如何把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讓雙方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把一中心一平臺建設好,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其後,是要推動大灣區內的民生領域合作,啟動建設琴澳新街坊,探索澳門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向內地延伸,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那麼橫琴未來到底在哪些方面真正有可為,哪些項目還可繼續深化合作。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市長姚奕生建議涉澳專案再充實。推動二十九個重點項目今年有階段性成效,勵駿龐都廣場等七個商貿服務業項目竣工驗收、開張營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新註冊四十家企業、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新入駐三十個澳門團隊。促成中科院智慧超算中心、澳門大學科技研究院落戶,澳門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設分部。二是體制機制再創新。以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為契機推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重點是把優化拓展橫琴「分線管理」政策具體化、清單化,爭取醫療健康政策先行先試和中醫藥材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落戶,研究橫琴與澳門GDP和稅收共用分成的政策安排。年底前完成橫琴口岸旅檢大廳、青茂口岸建設,將澳門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實施「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新模式,讓通關更加便利。三是合作內涵再豐富。促進規則銜接,探索合作建設集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專案。探索澳門就醫療券、醫保在珠海使用,目前琴澳兩地政府已溝通在橫琴設立衛生站,衛生站由珠海建設,暫時是無償予澳門使用,佔地約一千平方米,運作模式將參照本澳衛生站,主要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並預計最快兩至三年後落成。此外,提供十萬平方米樓宇和一萬套租賃住房,開通跨境通勤專線,制定專項政策鼓勵澳企在橫琴跨境辦公。在兩地政府的不斷推進中,橫琴的作用未來可期。

所謂「綱舉目張」,國家頂層設計決定發展路徑,橫琴之所以被賦予那麼多功能或者是期許,是因為它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好試點,面對不同制度,不同關稅區的難題,一旦在橫琴以先行先試的方法通過考驗,則能加速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正如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強調,國家要繼續改革開放,不走回頭路,改革開放是永恆的主題。改革開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人民的福祉,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當然包括港澳的發展都是一樣。大灣區建設,首先是國家戰略,要建設成全國改革開放的標杆;是進一步推進「一國兩制」方針行穩致遠之舉,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管道、契機和平臺。建設大灣區有三個前所未有:中央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粵港澳三地參與的熱情度前所未有、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前所未有。韓正指出,國家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要求澳門特區政府積極參與謀劃、支持大灣區的規劃,並表示橫琴會是支持澳門發展的新空間。未來橫琴將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境內關外的措施,以支持澳門適度多元及民生發展。民生方面,未來養老、醫療等都會在橫琴逐步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方面,國家現有的集成電路重點實驗室、物聯網重點實驗室、中醫藥重點實驗室等,都會逐一在橫琴落地及產業化;亦會支持澳門從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方向做出旅遊特色,包括會支持澳門旅遊業及會展業在橫琴發展。國家支持,則未來機遇無限,澳門亦應主動謀求合作,推動自身經濟多元發展。

事實上,琴澳進一步合作推動澳門融入灣區,以破解澳門發展難題,其不單單是經濟的問題,在政治上亦是影響深遠,須知澳門的發展、澳門的未來,不僅僅關乎澳門自身,更重要的是澳門的成功,表明國家「一國兩制」的實踐是成功的;澳門的成功,也能為未來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找到一個更好的路徑,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澳門的問題不僅僅是三十平方公里、六十萬人口的問題,是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個很重大的戰略實踐。所以,琴澳合作促發展絕不是一個夢,只要同心協力,辦法總比問題多,目標終將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