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列席僑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北京市有關方面12日晚與列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海外僑胞舉行交流活動。來自31個國家的40位海外僑胞齊聚一堂,關注祖(籍)國發展,為助力北京建設貢獻智慧。

活動由市政協副主席楊藝文主持,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齊靜出席活動並致辭。

齊靜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北京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海外華僑華人的傾情奉獻。

她指出,全國兩會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列席僑胞參與大會各項議程,必將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有更深入的瞭解、更堅定的信心,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更強的憧憬。

齊靜期望,廣大僑胞抓住共建“一帶一路”、籌辦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機遇,充分發揮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和資源,支援參與首都建設同時,實現自身事業新發展,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凝聚力量。

列席僑胞向記者表示,要將大會期間的所見所聞帶回住在國,將所思所感向當地親友、華僑華人和外國民眾多作介紹,身體力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活動中,列席僑胞分別針對北京冬奧會籌辦、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項議題作積極關注。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辦公室、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北京冬奧組委對外聯絡部等負責人也出席活動,並就各項議題進行解答,回應僑胞關切。

德國智庫學者看兩會: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仍巨大

如何看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6.5%”這一目標?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昇級的前景如何?中新社記者近日就此對位於柏林的文明對話研究所研究總監、經濟學家弗拉基米爾•波波夫(Vladimir Popov)教授進行了專訪。波波夫分析指出,中國經濟仍然有巨大的增長潛力,“至少在未來二十年,中國仍然有潛力保持強勁增長”。

波波夫指出,中國大陸與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不同之處在於,這些經濟體往往是在人均GDP達到美國的60%至70%時,出現了增速減慢的現象,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剛剛發展到美國的20%至25%,這是因為中國開始主動轉變原有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為內需拉動型模式。“因此,依據過往的經驗,中國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經濟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