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誠純粹的融入生活 ——赴台灣政治大學交換記

美好的臺灣初印象有人說臺灣每個地方都是一段濃濃的鄉愁,淡水、新店溪、基隆港、打狗驛……每個走過的腳印裏都填滿了故事。也有人說臺灣的生活是透進骨子裏的考究,無論大街小巷,隨便推門走入一家餐廳甚至路邊的排檔,你都會萬無一失品嘗到飽含心思的一桌美食。

然而我覺得,臺灣真正的魅力不只在於物,更在於人。無論是講臺上儒雅的教授,餐廳裏的一位服務生,甚至擦肩而過的路人,都或多或少地流露若傳統的東方式精緻與溫婉。當這些溫和善良在你身邊累積,你也會逐漸放下自己的戒心,融入這種真誠純粹的生活。

到臺灣尋「兄弟」

臺灣政治大學(簡稱台政大,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坐落在臺灣臺北市文山區,是臺灣地區在文法商及管理學科中的頂尖院校,是臺灣「台成清交政」五大名校之一,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根據2016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臺灣政治大學在政治、國際研究、法律、傳播與文化傳媒學科上位居世界百強,文學、教育、人類學等學科位居世界二百強。

台政大商學院已通過AACSB商管認證、AACSB會計認證以及EQUIS認證。根據Eduniversal的調査,學院位於頂尖商學院之列(TOP Business School)。《英國金融時報》公佈2012年全球商學管理碩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台政大商學院全球第41名。2018年10月,台政大商學院加入PIM全球高水準商學院合作平臺,為全球第65個會員學校。

在開始這次秋季學期交換之前,我對台政大的瞭解也僅僅局限於網上看到的這些資料。而對於臺灣的瞭解,也都來自於《臺灣史》《我們臺灣這些年》裏描繪的一個又一個的模糊形象。之所以選擇到臺灣進行學期交換,除了對臺灣的傳統文化保留和高度發展的文創行業感興趣之外,還有那種在心裏保持了多年的神秘感。

在2018年7月即將赴台之前,我作為清華大學志願者代表接待了全國台聯臺胞青年千人青年夏令營的營員們,這些鮮活的人讓我對臺灣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識,關於臺灣那些模糊的形象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北京的7天相處,讓我有了第一批臺灣「兄弟」,他們讓我一下飛機就感受到來自對岸的溫暖,各種生活指引和結伴出遊也讓我的臺灣生活變得輕鬆愉快有樂趣。從和他們的交流當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當代臺灣年輕人的日常狀態和所思所想。他們,變成了我美好的臺灣初印象。

臺灣的MBA教育別具一格

MBA項目在臺灣叫做企研所(企業管理研究所),相較大陸和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MBA專案有很多不同的教學特色,而台政大作為臺灣的一流商學院,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辦學風格。

首先,臺灣的MBA只有Full Time專案,而沒有Part Time專案存在,考生也分為有工作經驗和沒有工作經驗兩條通道進入。這就使得一半以上的學生大學畢業以後可以直接通過考試進入MBA,所以學生的整體平均年齡較小,工作經驗的豐富程度也較差。但這樣的生源構成讓整個教學氣氛變得更加嚴謹有序,從老師到學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個案例的態度都極為認真,所有人都在全身心地完成學習任務。從MBA的專用討論室,到商學院各樓層的公共空間,每天都填滿了獨自看書和分組討論的同學。經常為了趕一個報告,整組人拼到淩晨三四點,再在早晨九點鐘穿戴整齊地站上講臺。正是這樣朝夕相處的戰鬥情誼,讓我有了第二批臺灣兄弟,雖然同一個小組裏的同學年齡跨距極大,但大家把各自所長結合在一起,讓每一次討論都變成一個互相促進和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裏大家都加深了彼此對對岸的瞭解,從商業環境到生活習慣,從支付方式到口味差異,真的是酣暢淋漓。

其次,臺灣的商業環境和產業特色顯著,其之前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於高品質的製造業,代工成為臺灣的代名詞。但最近十年全球的產業環境變化,尤其是島內成本和環境壓力的升高,讓臺灣的製造業競爭力越來越弱,從而逼迫整個臺灣的商業界和產業界進人如何自創品牌的嘗試。這個討論的過程中充滿了東方特色的發展觀念和平衡感,臺灣各大商學院的課程、案例也都大多囤繞這一主題展開。雖然近年來臺灣經濟增長趨於停滯,但商業界和學術界仍在努力地走出一條有臺灣特點的增長之路。

第三,台政大能夠位列臺灣頂級商學院之列,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多位島內的頂尖學科帶頭人,多年來潛心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保證了台政大商學院的整體學術水準。其中尤其以司徒達賢為最突出的代表,其為臺灣專研企業策略的第一位博士學者。他創造的策略矩陣分析法、策略形態分析法等理論自成—派,在嘆方經典理論的基礎上,添加了現代企業的管理因素,形成了重要的管理工具。同時,行銷管理(行銷管理)、競爭與合作、作業管理(運營管理)等學科均有一批帶頭學者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開設了眾多的MBA和EMBA課程。且大部分課程開放給交換學生選修,充分保證了交換學期的課程水準。

第四,在台政大選課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既考驗你對課程內容和授課老師的提前瞭解程度,也要考驗你的社交和快速融入能力。在學期開始前的網上選課階段,台政大幾乎所有院系的課程都向國際交換生開放,但由於台政大MBA採用了和清華類似的投點選課系統,所以MBA的課程並不在第一階段的網上開放選課範圍之內。如果你想選擇某堂MBA課程,就要在開學後試聽周的第一堂課上,找到機會向教授表達你要選擇這門課的初衷,並且說服他給你簽署加簽單,這樣就可以在教學系統裏加入這門課程。當然,教授同意選課是第一步,你還要快速找到自己的隊友,組隊之後一起應對日後課程的挑戰。

台政大是一所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大學,每年各學院都有眾多的長期短期交換項目把學生送出去,也會邀請到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到臺灣,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促進學生們互動交流。從商學院組織的100多名秋季學期交換生Orientation破冰採茶開始,各種座談、聚餐、觀影、聖誕市集、交換院校分享等交流活動貫穿了我整個學期,只要你有時間,總會找到感興趣的活動參加。在這裏我結識了第三批「兄弟」,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一樣對中國的文化和發展感興趣,每次相聚出遊都能變成一次多國文化的大交融,大家交換著不同的立場和觀點,雖有爭辯,但也其樂融融。

這期間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淸華和政大共同開展的兩岸產業發展趨勢研習項目,20多人清華團的到訪,充分展示了清華人的風采,在台政大掀起了一股淸華旋風。在一周時間裏,兩校40名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兩岸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問題點和機會點,共同參訪代表性企業,除了見聞思路的開闊,更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對岸「兄弟」永不分離

臺灣是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風物秀美,氣候溫潤,人文氣息濃郁。從北到南,你既可以感受到現代都市的繁華與時尚,也可以找到最淳樸的鄉間民俗。既能尋找到最新的全球流行文化,也可以遇見保存完好的中華傳統瑰寶。學習之餘,諒好的消遣就是擇其中一處細細品味,它可能是博物館、劇院、文創園區,也可能是背靠絕壁的一道海峽。無論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致,總是烙若深深的情懷。尤其是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美食交錯若笑談,美景合著暢懷,一顰一景都讓人難忘。

台政大的課外社團及其豐富,除了常規的各類體育和音樂社團,還有各種冷門偏僻的興趣社、同好社,甚至圍繞一個話題發起的討論社。同學們也樂於參與其中,把一項愛好發展成一項專長。

我有幸在這個學期裏全程參與了政大擊劍隊的訓練,和來自法國、波蘭、馬來西亞、美國、澳門等地的留學生、交換生一起,大家用擊劍這種共同的語言,在賽道上和台政大的教練同學交流著對不同劍種流派的認識,在一場場對戰中加深著彼此的瞭解,所以我有了第四批劍隊的兄弟。

同時,我也深深地被教練和學長姐們那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三位教練都是二十幾年前的台政大學長,在學校練劍期間都拿到了島內最頂尖的成績。而現在各有事業的他們,依然堅持不取分文的在校教劍,駐至還常常自己出錢給剛開始學劍的同學購買裝備。訓練的時候,他們從不區分你是本校同學還是短期交換,對來自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同學都按正式隊員的標準嚴格要求,全力以赴排課訓練。

放下歷史遺留的意識形態差異,臺灣在傳統文化保持和現代文創行業創造出了斐然的成果。同時,臺灣在代工領域低迷,面臨行業轉型壓力的情況下,一直創新求變,嘗試走出一條突圍之路,從而誕生了極具臺灣特色的商業和管理邏輯。而臺灣政治大學是一所開放包容但又學風嚴謹的學校,師生共同的努力造就了相當的學術高度。在與大陸有著共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無論是學術和人文的交流都能達到極深的程度,

半年時間的交換,讓我能再一次把自己的全部時間投入校園,重溫校園的苦與樂、學與思,讓我能夠在十幾年狂奔工作後停下來好好做個總結,再從容地規劃未來,讓我有機會細細體驗心裏神秘的臺灣,重新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我覺得最好的總結就是:這個臺灣就是我想像的那個臺灣,而我對岸的「兄弟」,被同一條中華血脈相牽,也永遠不會分離。

(梁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