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總裁」郭台銘:古稀之年,搞搞新意思

「有次我和他同桌打麻將,老郭(郭台銘)手上的牌是大四喜、聽一、四索,這已經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未必拿得到的大牌。但他摸到張三索,竟然改聽對對和。」

郭台銘的多年老友、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用這個牌桌上的故事,跟臺灣媒體說明,為什麼聽到郭台銘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黨內初選的決定,自己絲毫不感到意外。

「原本聽一、四索,臺面上還有六張牌能和;改聽對對和,雖然能多贏點錢,但能和牌幾率要小很多,一不小心就會損失慘重。」宣明智說,「但老郭就是敢賭,就算已經滿手好牌,即便必須面臨極高風險,只要看見機會,他絕不會輕易放過,然後他就是能贏。」

身家75億美元的鴻海商業帝國掌門人,已經年近七十,在過去幾年中,郭台銘的退休傳聞不時傳出,但結果始終是他「頑強」地站在前臺,並一手掌控著全局。

媒體和大眾都沒想到,臺灣首富的下一步,會是從一個全球知名的成功企業家,變身臺灣政壇實力最強的「新人」,擾動2020臺灣選戰的一池春水。

對郭台銘的嚴厲考驗,現在才正要開始。

謀定後動

今年2月左右,69歲的郭台銘做了件「奇怪」的事情,從未在社交平臺上出現過的他,陸續開通了臉書、LINE等社交媒體官方帳號,而且積極在上面與粉絲互動,以及「指點江山」。

國民黨新星、高雄市長韓國瑜剛剛被傳出在美國演講時稱「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努力靠自己」,郭台銘隨即就在臉書上點評,應該改為「國防靠和平,市場靠競爭,技術靠研發,命運靠自己」。

用臺灣媒體的說法,事後看來,這表明郭台銘是在做參選前的「初期搜集輿情動向」。

「站在更高的一個位置來看待經濟、政治安全,對外表明他高人一籌。」接受本刊採訪時,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副研究員林泉忠進一步分析認為,「但是我不覺得是他個人自己想出來的,他已經有相當強大的智囊跟團隊在幫他處理了。」

3月12日,前妻林淑如的忌日,郭台銘照例前往新北三峽的家族墓園祭拜。宣明智與其他幾位郭家摯友,也共同出席追思。閒話家常時,話題就轉到了郭台銘參選一事上。

「我知道他有在思考這件事,所以那天我很認真地鼓勵他出來。」宣明智說,「還告訴他,如果鴻海需要人,我們這群朋友可以幫忙。」

島內媒體稱,郭台銘宣佈參加初選前,曾密訪名嘴趙少康等部分媒體人以及國民黨高層交換意見,這些人對於他參選都「樂觀其成」,成為最終的催化劑。

但郭台銘的決定在三天裏反轉不斷。

4月15日,外媒記者稱郭台銘在臺北舉行的一場研討會場邊表達了考慮內退的意向,旋即鴻海集團表示,他只是想退居二線,並非辭職。

當晚9點10分,在臉書上,郭台銘又發佈了一篇題為《聰者智者明者-人生從沒想過的一種可能》的帖子,寫道:2020對臺灣非常重要,這場選舉將決定臺灣至少20年的政治、經濟走勢,是一個轉捩點。「我適不適合,除了大家的看法,最重要的是我需先說服自己為何而戰才能在未來的路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為了走一條長遠的路。對一條我們的年輕人有希望的路。」

不過,在次日接受採訪時,對於是否參與2020年競選,他的回答是:「大家都認為韓國瑜是最好的人選。」

靴子在4月17日落地。

當天上午,在板橋慈惠宮參拜完媽祖後,郭台銘在現場表示,媽祖向他托夢,「要我出來選」。要給年輕人希望,對兩岸和平要支持。

「很多臺灣人比較迷信,民間信仰崇拜媽祖非常盛行。在臺灣,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政治人物不分藍綠,逢廟必入、逢神必拜。所以郭台銘在尋找這種神靈依託的時候,抓到了臺灣民眾的一個基本心理。」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黃日涵對本刊說,「他實際上歸根結底就是要一個合法性,這個說法對他未來選舉拉票是有一定好處的。」

但隨後又有消息傳來,郭台銘於197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但是2000年時沒有辦理黨員重新登記,疑似「自動脫黨」,只能以無黨派身份參戰2020。

顯然,對「求賢若渴」的中國國民黨來說,黨員資格並不是問題。

17日下午,中國國民黨召開常委會,邀郭台銘參加,並由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向其代頒發榮譽狀,褒揚郭台銘2016年向國民黨無息借款4500萬元新臺幣,「今逢郭台銘入黨第五十年,特別贈送榮譽狀表示感謝」。

中國國民黨50年資深老黨員的身份得到確認後,郭台銘隨即宣佈參選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黨內初選。

這一刻的他看起來和平日的霸氣外露迥然不同,態度很謙卑,先是面對孫中山遺像背誦「國父遺囑」,一個字、一個字大聲又清楚,然後轉過身對著掛在右手邊的蔣經國照片,恭恭敬敬地鞠了3個90度的躬。

所有動作都在說明,他是孫中山的信徒,更崇拜蔣經國,是個堅貞的中國國民黨黨員。

臺上台下,一時間看上去皆大歡喜。

一代臺灣人的縮影

「臺灣一代人的縮影。」這是《南方人物週刊》報導中給郭台銘的定語。

郭台銘自己也曾表示過,「3字頭」(約指臺灣1940年代出生者)是臺灣經濟重要的推動力量,因為這一代人見證、帶領了臺灣的轉型成長,又親身吃過苦。

據東森新聞報導,郭台銘的政見中,經濟勢必是他的強項。畢竟窮小子到臺灣首富的故事,過於傳奇。

郭台銘生於1950年,祖籍山西,父親是戰亂時代由東北輾轉來台,之後在臺灣當了五十年員警。當時郭家一家六口住在台北約30平方米的房子裏,「一住就是十年,房子雖小其樂融融,雖然父親公務員的收入有限,但姐弟們衣食不缺,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

1974年,臺灣正處於以中小企業帶動出口貿易、經濟準備起飛的時刻,郭台銘嗅到了機會,於是和幾位同學攜手創業,每人投資十萬新臺幣——家中無錢,郭台銘靠母親標會(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信用融資行為,缺乏具體法律約束,操作隨意性大)才湊齊份額。

這間名叫鴻海塑膠的工廠成立時,員工僅有10人,「就租房子在鐵皮屋裏面,很平常一般廠房。那個時候大家都叫我小郭,到處要去借錢、去求訂單、去買原料。」對臺灣媒體,郭台銘回憶說,工廠選址倒也不是毫無講究,「選在了土城,因為離土城看守所比較近。哪一天訂單被取消掉,支票兌不起被抓。最起碼,讓我的財務主管或是經理,去看我的時候比方便」。

事實上,郭台銘這份「苦心設計」離成為現實只差一點點。創業的歷程一開始並不順遂,資金很快用光,其他股東紛紛撤股退出,此時,是郭台銘的岳父,更直接點說是妻子林淑如拉了郭台銘一把。

林淑如與郭台銘相識于學生課外打工時。當時,她是臺北醫學院的高材生、校花,家境優渥;郭台銘只是個海運專業的窮小子。但林淑如卻願意為了愛情,接受了郭台銘的追求,並不顧家庭的反對下嫁——據郭台銘回憶,兩人談戀愛看電影時,他會帶兩條手帕,遇到感人電影情節,他就遞上手帕給林淑如抹眼淚,如此細心體貼才抱得美人歸。

當丈夫事業出現危機時,林淑如回娘家跟父親借來70萬新臺幣,才解了鴻海燃眉之急。

這也是郭台銘與鴻海最艱苦的時期。現在鴻海年營收達5萬億新臺幣,旗下有120萬個員工,但郭台銘當年與妻子林淑如的蜜月,卻是經費能省則省,「我本來是當天晚上坐飛機走,但後來(沒走)多住了3天的旅館。然後我本來預算好的伙食費,(就只能)我跟我太太一天吃一餐,就是在旅館裏面,買一個漢堡,一天吃一個,我們兩個一人一半。」——2005年3月11日,郭台銘第一次被《財富》雜誌列做中國臺灣地區首富。次日,林淑如因乳癌過世,年僅55歲。郭台銘在公開場合痛哭失聲,也曾被披露私下大喊「老天對我不公平」。

和那個年代裏很多臺灣中小企業老闆一樣,郭台銘也是「廠長兼業務」。有位鴻海的老幹部回憶,鴻海寂寂無名的日子,他曾在大雨天中看過老闆全身濕透地回來——還不是產業界大亨的郭台銘,一樣也得忍受送禮給客戶,而客戶收了禮卻連人都不請進家坐坐的待遇。

郭台銘在這段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的重要性。這也影響到後來鴻海總給產業內上下游一種不太好的印象,很多人評論鴻海的垂直整合是「打不贏就買下你」的作風。

在臺灣,談起郭台銘,最直接的聯想詞是「霸氣」。但跟著霸氣之後的,卻是一個深植臺灣企管界、甚至下至市井小民都知道的成功經營者楷模、苦幹創業者與工作狂式的企業家形象。

也是這段歲月,養成了郭台銘管理學兩大特質:勤、摳。

郭台銘從不開名車,坐在二手傢俱與舊桌椅圍繞的辦公室辦公;而他每一個工作日的日程安排更是盡人皆知:早上6點晨泳,結束後打電話聯絡歐美分公司,8點半陪客戶吃早餐,9點半上廁所,接著就是辦公、上班,一直到他結束「一天工作15個小時」。

「我常跟著我老公飛來飛去,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好好喔,可以到處去玩,一開始我也這麼想,可是過了兩年就會發現,我們去的地方通常都是我老公客戶或辦公室所在的地方。」在郭台銘現任夫人曾馨瑩眼裏,「他的個性就是這樣,做任何事都離不開工作。我跟他溝通都是用寫的。我老公很愛批公文,我就寫了信,夾在公文夾裏,送去給他‘批’,他也真的‘批’給我。我要是寫了幾句批評的話,他會特地在旁邊畫線,說他沒有這樣想,看完他還會寫下總結,並且簽名」。

2007年,郭台銘邀請臺灣明星林志玲為鴻海科技集團主持尾牙節目,請曾馨瑩來教兩人跳舞。隨後不久,年齡相差24歲的郭曾兩人迅速譜出戀曲,並於一年後結婚。「我在她身上聞不到錢的味道。」郭台銘如是對媒體稱。

曾馨瑩看來,郭台銘「對自己所有事情都要求很嚴、很認真」。有一陣子郭台銘迷上瑜伽,每天都苦練兩小時,拉筋拉不下去,還會要曾馨瑩去幫忙壓。

甚至郭台銘還會把這種風格加到孩子身上。「暑假,他陪(女兒)妞妞一起游泳,他竟然要求孩子必須在標準池來回游十趟。理由是:游泳事關求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練到很好。」曾馨瑩說,「我女兒也很會察顏觀色,她知道如果拒絕爸爸,他會不高興,她就會很配合乖乖去做,結果我老公看她游得不錯,又要求要遊更久……」

「就像古今中外幾乎白手起家而致富的商賈,總是特別引起情感的共鳴或群體的記憶,臺灣人會共同記得的是賣米王永慶的勤儉、跑海郭台銘的自律與眼光。」《南方人物週刊》報導如是寫道,「一個社會或時代記憶需要某個人取得代表權,在臺灣,郭台銘就取得了某個側面的代表形象。有些人對他的言行反感,對他的形象不以為然,但也有一大群人,就是期待這個形象繼續運轉。」

左右逢源郭台銘

1988年,回老家山西短暫探親之後,郭台銘拐到了深圳。

這一年在後來被稱為「台商元年」,但事實上,在此之前,已有零星台商悄悄跑回大陸,探親或者做生意。政府層面也逐漸鬆動,1987年,蔣經國同意有條件放開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第二年,國務院出臺了支持台商在大陸設廠的政策,遙相呼應。

這一年的深圳和郭台銘是互相需要的。這是一座對資本和工業無比饑渴的城市,而深圳的廉價土地和勞動力,也成為郭台銘們的新機遇——同一工種,大陸工人的薪資只相當於臺灣工人的1/5。

郭台銘看上寶安西鄉一處廠房,招了幾十號人,建起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這裏成為郭台銘大陸琪業的起點。

1996年6月6日,富士諏龍華園區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巨型園區後來建起了100多棟廠房,擁有30萬員工,消防隊、醫院、笹館、銀行、網吧……現代城市應苻的設備一應俱全。

入夜後,園區馬路上經常會跑著一輛特別的高爾夫球車,駕駛員是郭台銘。這位每天工作16個小時的超級勞模喜歡隨時停車,去抽查生產線,甚至動手幫工人維修設備。

如同獅王巡視自己的領地。

「富士康帝國」逐漸從廣東擴張到全國各地,百萬員工分佈在江蘇、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地。郭台銘也成了各地政府的座上賓。

《中國企業家》雜誌啓經在《郭台銘的政商經》一文中援引一位鴻海髙管的表述:富士康到其他省份設廠,會受到官員熱情接待。

報導稱,前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在河北任上時,曾經多次與郭台銘洽談,最終把富士康工廠引到廊坊。他轉任河南後,富士康又在鄭州設廠並在2010年後把蘋果生產線搬遷至此。

當然,如何與政府官員打交道,郭台銘也了然於心。

同樣是《中國企業家》雜誌報導中寫到的細節,曾任深圳市長的于幼軍調任山西省長,履職第一天,他剛下飛機就接到了郭台銘的祝賀電話。而且,「自2009年初以來,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花了很多時間親自接待到臺灣的各省採購團」。

他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係,看上去也還不錯。

2017年4月,媒體首次捕捉到郭台銘現身白宮的鏡頭。

三個月後,郭台銘回應特朗普,在美國建廠創造工作崗位一一富士康宣佈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廠由此帶來的崗位多達130000個。特朗普為此專門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其間郭台銘與特朗普同台,鴻海也因此成為台資企業受美國總統邀誚、在白宮召開記者會的首例。

在記者會上,特朗普稱郭台銘為「我的朋友」,並稱讚其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商人之一」。而郭台銘則誇特朗普務實,「他是非常直接的人,他正在為美國人找工作,每次見到我都問我兩個問題:你要提供多少工作給美國?薪水是多少?」

次年6月,特朗普在威斯康辛州出席了富士康面板廠的動土典禮,再次與郭台銘同台。臺灣媒體對此評價稱,美國總統為外資企業投資美國背書,是「罕見先例」。

郭台銘宣佈參選前九天,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好友、海基會前秘書長陳長文在臺灣媒體上發文,力陳郭有三個無法替代的優勢,是最適合代表國民黨的參選人:一、經濟上的專業無人可及;二、以其擁有的財富,民眾會相信他沒有私心;三、郭台銘在中國大陸、美都有業。

陳長文沒說的是,郭台銘與臺灣政治也並不是毫無牽連。臺灣媒體報導,郭台銘做出決定前,專門拜會了馬英九,馬樂觀其成,起到關鍵作用。

在臺灣,商界人士與政治人物的關係一向遮遮掩掩,若即若離。但郭台銘卻從不遮掩與馬英九的關係,而且不離不棄。

去年,馬英九成立「馬英九基金會」,郭台銘一口氣就捐款新臺幣近7000萬元。2012年馬競選連任時,許多企業大佬都刻意避開選邊站,但郭毫不遲疑地公開挺馬,稱讚馬是「熟練又有經驗的舵手」,並在投票前的選情膠著之時,特地包機運送鴻海員工返台投票給馬英九。

甚至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不知如何收場之時,台媒曝出郭台銘在馬英九、王金平、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人之間穿梭的身影,竭力為馬英九排憂解困。

特殊場合,小馬舟也給足郭台銘面子。

2008年首次當選「總統」後,馬英九在上任前的「請益之旅」中,把郭台銘安排為最先拜訪的企業家;而在會面結束之後,還讓郭台銘搭自己的車一同前去拜訪「經營之神」王永慶。

郭台銘與曾馨瑩的婚禮,馬英九也是攜夫人周美靑親自出席。

而這一次,馬英九關鍵時刻做了「造王者」。

「Good Timing」?

早在2007年,就已經有島內民眾跪在鴻海總部大門前,勸郭台銘出來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2015年「找不出」候選人時,國民黨內也有人建議「徵召」郭台銘參選。

不過,正式表態要推舉郭台銘做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是郝龍斌。2017年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競選期間,他以反映基層心聲為由,公開表態說,當選黨主席後「一定窮盡洪荒之力」把郭請出來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後來當選黨主席的吳敦義,接受採訪也表示¡A2020時,黨內人選若沒有郭台銘強大,「百分之百」會提名郭台銘參選。

有趣的是,島內媒體稱,郝龍斌做出邀請郭台銘參選2020的許諾,事先並未跟郭打招呼,直到後來偶然遇到,郝才問郭是否介意,「郭當時僅回以『沒有打箅參選』」。

事實上,今年年初,也有國民黨內人士提議郭參選,他當時的回答仍然是,「莫害我」。

但時移世易,「韓流」勝選之後熱度不減,證明了臺灣民眾確實「民心思變」。

臺灣當前的「悶經濟」,經濟增長率奇低,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而兩岸關係在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困局下,降到歷史的冰點,兩岸的互動也就越來越走向負面。

所以很多民眾對郭台銘有廣闊的想像空間,覺得如果這位比特朗普還有錢的企業家當選,就會在經濟上出現突破,而且郭台銘的強項是執行力,一切都要肴到具體的實績,這恰恰是臺灣政壇當前所最欠缺的。

但這一次郭台銘正式表態參選,真的是坊間所說的「Good Timing(郭台銘諧音)」嗎?

「特朗普的當選,造成了素人從政的一個世界性現象出現,其實當時已經有傳出郭台銘是有可能參選的,但他自己應該沒有做好準備,所以也沒有下文。」林泉忠對本刊分析說,「經過去年11月的『九合一選舉』之後,臺灣社會重心方向應該是轉到了經濟民生。作為經濟界人物,郭台銘應該舂到了這個可能性。這個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我相信是這次他本人想參選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且當前國民黨沒人能夠勝任這樣的一個位置。」黃日涵則從國民黨內部博弈角度分析,「現在從整個(選舉)態勢來說,雖然民進黨很弱,但國民黨方面,朱立倫、王金平也不行。吳敦義現在根本就沒有可能,因為國民黨歷任大佬都不支持他,從連戰到吳伯雄到馬英九都不願意他出來選。我比較認可臺灣評論員的觀點:韓國瑜跟郭台銘是吳敦義的兩張牌。」

從國民黨內部勢力分佈上看,林泉忠認為,吳敦義雖然說自己不參選,但「他還是希望能夠掌握國民黨,也就是說,無論是韓國瑜還是郭台銘最後代表國民黨參選,吳敦義都希望能夠繼續自己當主席,黨政分開」。

「對吳來講,哪一個比較容易控制呢?很明顯,是郭,不是韓。」林泉忠說,「郭在國民黨裏面的資歷或參與度是很弱的,沒有基礎,這會使得他要控制國民黨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在國民黨內部,郭台銘只能借勢。」

「我倒覺得郭台銘以他的實力不會被任何人操控,一個能做到臺灣首富的人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黃日涵略有不同意見,他認為郭台銘和吳敦義是「政治聯盟」,「兩人未來是利益共用的」。

即便黨內初選勝出,郭台銘的選舉路也未必會是一帆風順。

雖然鴻海帝國富可敵國,但太陽花之後,臺灣社會普遍有仇富心態,加上富士康過去給人血汗工廠的形象,若成為國民黨候選人,郭台銘無法擺脫鴻海背後的陰影。

而且如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文章中指出的,以臺灣當前政治氛圍,加上綠營又是「抹紅」的宣傳能手,郭台銘極可能被渲染成「紅頂商人」。

可以預見的是,郭台銘的一切將會被放到放大鏡下,從私生活到跟大陸做生意,都會被抹黑抹紅,屆時霸道總裁要如何耐住性子見招拆招,也是一大看點。

「他從老闆變成候選人,員工成為選民,就是他的『老闆』。」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用一段「繞口令」,暗示「一向霸氣的郭董也要學習彎腰的藝術」。

畢竟,就算是臺灣首菇出馬,要贏得一張又一張的選盟,即使是郭台銘,也必須再度證明自己。

(張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