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效應將催化兩岸城市交流

3月22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率領由有關的局處長和高雄農會與漁會理事長以及10名市議員組成的30人參訪團,展開了「經濟之旅、情感交流之旅」,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及廈門四個城市。會見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澳門特首崔世安、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深圳市市委書記王偉中、廈門市市委書記胡昌升和市長莊稼漢及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等。

韓國瑜此行成果豐碩,他不但獲得超高規格的接待,而且簽訂了超過50億台幣的農漁產品訂單(其中直接採購39億),並與四個城市達成未來合作發展的共識。

在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交談中韓國瑜得知香港的農漁產品有25%來自日本,而台灣只占3.6%。日本離香港較遠,而且價格很高。而台灣離香港較近,產品質量可與日本媲美,但價格較低。因此台灣的產品在香港市場應該可以競爭得過日本產品。韓國瑜不無感慨地說:「很明顯,過去台灣忽略了香港這個重要市場,所以未來高雄一定要一馬當先往前衝。」他希望在全台灣農漁民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台灣的農漁產品在香港市場的佔有率最少能達到10%左右。在澳門,韓國瑜得知台灣進入澳門的水果占市場份額的不到1%,蔬菜只占0.7%,市場潛力沒有充分開拓,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港澳短短的兩天內,韓國瑜簽訂了32億的訂單,後來在深圳和廈門又分別簽訂了9億和10億台幣的訂單,充分兌現了他「貨出得去」的目標。看到這一成果,中南部的農漁民,紛紛要求,韓國瑜不要獨厚高雄,盼望他也盡力幫助他們。

韓國瑜離港前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及物流中心的地位,值得高雄借鑒。韓國瑜經港珠澳大橋抵達澳門,對全世界最長的海上大橋嘆為觀止。他對澳門人均GDP達8萬美元,僅次於歐洲的盧森堡,是全球第二高,澳門政府將大量財政儲備投入社會福利中深表讚嘆,對於澳門旅遊、休閑以及博彩業所創造的巨大財富,他認為可以作為高雄未來發展的參考。希望將來澳門與高雄能夠有直飛航班,將旅客吸引到高雄觀光。談到對深圳的感受,韓國瑜用「心情澎湃」來形容。他回憶起1988年第一次到深圳的印象,並用「驚人」一詞高度評價深圳如今的發展和進步。他說:「現在的深圳已經完全改變了,從小草變成了大橡樹。」韓國瑜參觀了由荒灘發展成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經濟特區,完全是世界級的規範、世界級的接軌。韓國瑜說:「前海發展的思路一定能夠刺激我們思考。」最刺激韓國瑜的莫過於鹽田港的發展變化。鹽田地處大鵬灣,偏僻、荒涼、靜寂、封閉的小漁村在改革開放湧動的春潮下,如今已成為全世界第四大港,是世界最大、最先進的集裝箱碼頭之一。而2000年吞吐量世界第三的高雄港,如今已滑落到第15名。韓國瑜在深圳取得了高雄與深圳成立雙城論壇的諒解。韓國瑜也驚嘆廈門30年來變化巨大,已經由「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韓國瑜談到1988年他第一次到廈門也是經過深圳。當時廈門道路不平,夜景單調,人車稀少,完全沒有繁華景象。如今廈門港在全球排名第14,擁有全球首個第四代自動化碼頭。韓國瑜感嘆廈門的巨變也印證了事在人為。韓國瑜說,廈門與高雄,兩地飲食、文化、血緣和宗教都一樣,到廈門就像回家。廈門將和高雄打造「雙港論壇」,讓高雄港與廈門港搭建機制化論壇平臺,增進兩個城市的交流。

韓國瑜這趟港、澳、深、廈之行,除了獲得超過50億的訂單,讓高雄地區農漁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之外,這四個城市,尤其是深圳和廈門的巨變,肯定會給他帶來不小的震撼,增強了他「高雄的未來就是一定要徹徹底底地開放,把圍墻全部拆掉」的信念。

蔡英文執政以來,由於她堅拒「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封凍,台灣農漁產品滯銷,農漁民受傷慘重,因此農漁民都寄希望韓國瑜能夠盡快打開大陸的市場。這次韓國瑜出訪所帶回的豐碩成果,讓台灣的農漁民看到了希望,也瞭解了承認「九二共識」是打開通路的唯一途徑。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拿下15個縣市,占全台灣的三分之二,治理人口占全台六成以上。這15名藍營地方首長都公開表達承認並接受「九二共識」,他們可能會效仿2016年,6 個國民黨籍和2個無黨籍縣市長組團或個別到大陸參訪。如果也讓這些縣市真正獲得「貨出得去,人進得來,大家發大財」的好處,剩下的6個綠營縣市卻寸步難行看得乾著急時,他們會不會「違背」「中央」的政策另辟蹊徑,以便均沾利益?事實上民進黨的縣市長在任內訪問大陸並會見相關官員的不乏其人,如陳菊、賴清德、蘇煥智、蘇治芬、陳光復等九人,其中除賴清德外,均曾多次訪問大陸,前雲林縣長蘇治芬在任期內甚至7訪大陸。2013年8月陳菊參訪天津時,還與時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

台灣的GDP有40%必須依靠大陸,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市場,發展經濟是台灣的全民共識,民進黨執政的縣市也不能例外。蔡英文可以堅持其意識形態,但地方縣市長必須照顧人民的日常生計發展經濟。在韓國瑜效應的影響下,各地的縣市長必將絡繹於途出訪大陸。除了建立經貿的「康莊大道」之外,韓國瑜所見證的大陸城市巨變也必促使台灣地方縣市長樂意與大陸城市結盟,搭建機制平臺,交流有關市政建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