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背後的外交爭鋒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拉開了金門炮戰的序幕。金門炮戰不僅是懲罰國民黨軍隊的軍事鬥爭,也是反對美國侵略政策和分裂中國陰謀的外交鬥爭。

反對威脅,回擊污蔑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拉開了金門炮戰的序幕。金門炮戰發生後,美國政府接連發表聲明,對中國的行動橫加指責。

當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聲稱,中國的行動「會構成對這個地區的和平的威脅」。8月24日,美國國防部專門發表聲明,命令其在遠東地區的部隊採取「預防性防禦措施」。8月2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重申美國武力「保護」中國臺灣的所謂「責任」。9月4日,艾森豪授權杜勒斯發表聲明,揚言要把美國「保護」範圍擴大到金門、馬祖。他們甚至以原子武器相威脅。

針對美國無視和侵犯中國主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中國政府於9月4日發表了關於領海的聲明,宣佈:中國領海的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國政府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並指明這一決定適用於臺灣、澎湖和其他中國沿海島嶼。聲明最後還提到,美國武力侵佔臺灣和澎湖地區是侵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非法行為,中國收復這些地區,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

9月6日,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再次讉責美國以武力侵佔臺灣和澎湖列島是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的非法行為,同時嚴正指出:「如果美國政府悍然不顧中國人民的再三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繼續對中國進行侵略和干涉,把戰爭強加在中國人民的頭上,美國政府必須承擔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

9月18日,杜勒斯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公然將中國政府解放臺灣的內政問題污蔑為「侵略行為」,要求儘快「停火」。同時,美國在聯合國動員北歐以及印度等亞非國家提出「停火」方案,企圖壓服中國

對此,外交部長陳毅於9月20日發表聲明予以駁斥美國侵佔了我國領土臺灣,最近又集結大量兵力,干涉我國人民收復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使遠東和世界和平受到威脅。為了掩蓋美國的這種侵略活動,杜勒斯竟反誣我國為『侵略者』,並且提出所謂『停火』主張,這真是荒謬到了極點。」「美國如果有和平解決兩國爭端的誠意.就應當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陳毅發表聲明,正值聯合國大會期間,使聯合國大會和世界輿論及時瞭解了事實真相,從而打破了美國掩蓋其侵略行徑的企圖,有力地回擊了美國對中國攻擊和污蔑。

轉告蘇聯以利配合

金門的炮聲震驚了美國和中國臺灣當局,也引起了蘇聯的極大關注。由於中蘇是盟國,中國方面事先將炮擊金門的決定通知了蘇聯駐中國的軍事顧問。然而,蘇聯方面對我炮擊金門的真實意圖仍摸不著頭腦,害怕引發世界大戰,決定派外交部長葛羅米柯秘密來華,向中國轉達蘇聯的看法。

在此之前,蘇聯駐華使館參贊蘇達利柯夫根據赫魯曉夫的指示,在9月5日拜會周恩來。周恩來利用這次會談,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談了中共中央對臺灣海峽形勢的判斷、美台矛盾以及中共中央的立場、政策和所採取行動的目的。周恩來特別強調:中國炮擊金、馬並不是要用武力解放臺灣,只是要懲罰國民黨部隊,阻止美國搞「兩個中國」,如果打出亂子來,中國決心自己承擔後果,不會拖蘇聯下水。

9月6日,葛羅米柯到達北京時,因事前已得知中國立場,當即表示蘇聯完全贊同中國政府的措施。周恩來把中國政府即將發表的關於臺灣問題的聲明交給葛羅米柯,葛羅米柯則將赫魯雪夫準備寫給艾森豪的信稿交給周恩來。赫魯雪夫在信中指責美國在臺灣海峽的戰爭挑釁,呼籲美國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並嚴厲指出:「對我國偉大的朋友、盟邦和鄰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也就是對蘇聯的侵犯。忠於自己義務的我國,將盡一切可能同中國一道來維護兩國的安全葛羅米柯認為:周恩來總理的聲明和赫魯雪夫致艾森豪的信,是中蘇兩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次良好配合。當日晚,毛澤東會見並宴請了葛羅米柯。葛羅米柯對毛澤東說:赫魯雪夫的信將會對美國起清醒作用,像洗冷水澡那樣。毛澤東風趣地說:美國早該洗冷水澡了,天氣太熱。

9月13日,艾森豪復信赫魯雪夫,推卸美國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加劇臺灣地區緊張局勢的責任,污蔑蘇聯是在「為國際共產主義的野心服務」,並企圖用原子彈訛詐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臺灣。

9月18日,周恩來接見蘇聯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安東諾夫,說明當前的中心問題是美軍應當撤出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並請其轉達給蘇聯政府和蘇聯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代表。

9月19日,赫魯雪夫再次致信艾森豪,指出美國粗暴地干涉了中國的內政,對遠東和平造成嚴重的威脅。赫魯雪夫警告美國政府在臺灣海峽慎重從事,並聲明:美國如果對中國共產黨發動毀滅性現代化武器的戰爭,那麼美國就將立即遭到應有的同類武器的進攻。

中蘇的聯合行動,沉重打擊了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爭威脅的囂張氣焰,有力地低制了美國對;中國的侵略擴張政策,使中國在反美鬥爭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

外交偵察摸清底細

1955年4月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後,中美開始了大使級會談。但是,到1957年底,早,就對談判失去興趣的美國方面,以談判代表調離為藉口,表示只能以代辦出面與中方接觸,意圖借此停止與中方的這種外交接觸。對此,中國政府明確指出:「我們願意談判,並積極爭取成果。如果美國不願意談判,我們也可以中斷談判。我們不願意破裂,但我們也不怕破裂。美國如果想打仗,我們也可以奉陪。」

1958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要求美國政府在15天內派出大使級代表,否則中國政府就認為美國決心破壞中美大使級會談。美國不得不在7月中旬指派駐波蘭大使參加會談。

毛澤東親自研究了具體的談判對策,要中國代表在談判中不要急、於和盤托出中國的方案,可以在三四天甚至一周內先實行偵察戰,摸一摸對方的底線再說,以免美國人以為我方示弱。

1958年9月15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華沙復會,雙方繼續討論臺灣地區局勢。針對美國提出的在臺灣地區立即「停火」問題,中方指出:中美之間根本不存在「停火」問題,中國對蔣介石軍隊採取懲罰性軍事行動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絕不容許任何人加以干涉。同時,中方提出美國政府保證從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撤出其一切武裝力量,我們必須收復國民黨軍隊佔據的金、馬等沿海島嶼,並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澎湖列島等建議。

這一建議提得有些匆忙,但美方並沒有接過去,而是重彈「不得使用武力」的老調。

在9月22日會議上,中方根據新的戰略方針,提出了一個共同聲明草案,要求美國從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撤出它的一切武裝力量,不再提蔣軍自金門、馬祖撤軍問題。

中方採取強硬立場,完全不理踩美國代表提出的復案,只談原則,不涉及任何具體問題。其要求美國撤軍的措辭尖銳,質疑美國「停火」建議的態度不容妥協。

美國見迫使中國放棄對金、馬使用武力已不可能,為蔣軍護航又冒很大危險,大批美國軍艦雲集臺灣海峽不利於其全球戰略,於是想在中國沿海地區從「戰爭邊緣」政策,轉為「脫身」政策,企圖以金、馬換台、澎,陰謀街糙「兩個中國」。

中國政府根據「外交偵察」和「火力偵察」瞭解的情況,適時制定了不讓美國「脫身」的和避免形成「兩個中國」的繼續留蔣軍在金門、馬祖的決策,使炮擊金門的鬥爭進入以政治鬥爭和外交鬥爭為主、以軍事鬥爭為輔的新階段。

(古琳暉/文)